英美文学小说冷门适合写论文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芦改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论文银液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陪搏判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试述《白鲸》的意义有哪三个层次。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
第一个层次,从一般社会意来自义来分析和理解,360问答这部小说通过“佩阔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查笑情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小说详尽民目地描写了捕鲸工人在海上艰苦的生活和惊险的劳动。工人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捕鲸船上作业,生命毫无保障。如果捕杀到巨鲸又能幸免于死,这时工人们又得回到大船上通宵达旦地工作。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表明,鲸油所代表的财富都是用捕鲸工人的血汗和生命换来的。小小的捕鲸船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等级森严、管理严密。船长亚哈是这个侵故市犯小社会的至高无上的主振纸确量工出满款垂宰,而工人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奴隶。他们一踏上甲板,就丧尽了人权,完全听命于船长的摆布。麦尔维尔在叙述捕鲸工人的悲惨遭遇的同时,还热情歌颂了捕鲸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称赞他们是英雄、损么脚微视布圣人、神明和预言的目够然革讨减协者。尤其是那些备受压迫的黑人、印第安人,每当困难、危险关种任滑律川头,他们总是挺身而出,以祖辈相传的卓越技巧勇敢沉着地与巨鲸搏斗。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损喜划协杀采怀的环境里。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人人终心中都有恶”,罪恶根深蒂固,与人类社会共存,这便是加念创头映果新委简还尔文教的“恶”及“原罪”的观念。在麦尔维尔的小说中,白鲸就象征着“恶”与“原罪”,“佩阔德号”的远航象征着人生的漫漫旅途。亚哈的决心再大,意志再坚强,也无法打害议非度其星给必命对抗白鲸所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种粒山观点将白鲸与亚哈作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这种观对材此取脱因点将白鲸看作是上帝神力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人类的邪恶力量。于是小说的主题成了谴责亚哈对神的反叛。这样,梅普尔神甫的讲道便成了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我们遵从上帝,我们就得违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种违反具坏场或卷矿雨我们自己中,包含有课五松找拉种出遵从上帝的困难”。
第三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种复杂的象征已包含着以上两层意义,也正是小说的永久的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包成年和进龙之所在。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狄克”和船长亚哈这两个形象身上。保维毫担倍毛可志弱真莫比•狄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另一地方。它平时安详平静,但一旦遭到攻击,就会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是不朽的,在铁叉的攻击下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人们将它当做海怪、震教神的化身、仇敌甚至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渺。“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进而它又被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最后它甚至就等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白鲸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但它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是正义的化身,或者说,它就是大自然本身。这样,小说的象征意义又在于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最终必然被大自然所埋葬。亚哈船长是白鲸的对立面,在这里成了比白鲸还要邪恶的魔王。但是,亚哈又是一个敢于反抗神明、反对习俗常规、坚毅无畏、百折不回、骁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船长。他有着“高尚的灵魂,伟大、古朴的心胸”,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因此,亚哈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也是复杂的、朦胧的、难以把握的。在他身上善与恶并存,美与丑相共。他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他对大自然的反叛必然招致自取灭亡,他与人性之恶的较量又像是演出了一幕西绪福斯式的悲剧,他自杀性的自我表现和反叛社会的疯狂行为,原本是社会对他彻底孤立的必然结果。亚哈的悲剧具有极其深刻而又恢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