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并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凯恩斯和古典情形下的扩张效应。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分别是由新凯恩斯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提出的,其区别的本质原因在于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是否具有刚性,进而使劳动市场能否达到出清状态。新凯恩斯学派假设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是具有刚性的,也就是说物价和名义工资不能根据市场的供求自发的进行迅速的调整,当劳动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反之,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在图指核中表现为垂直于价格轴的一条直线,即当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确定的实际工资后,由于价格水平和工资的刚性,所以在该价格下的产量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假设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可以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进行迅速调整的,在其假设下,劳动市场可以一直达到供求相等的出清状态,此时经济社会中的总产量即为潜在总产量芦逗卜,总产量仅由劳动要素的投入决定,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其在图中表现为平行于价格轴的一条直线,即价格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出的变动。对于总供陪穗给曲线的解释,也是目前西方这两大主流学派之间的主要区别,价格粘性理论是西方学派主要解释价格刚性的一个理论。然而,从研究的时间范围来看,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主要研究的是短期内的价格和产量间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价格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古典总供给曲线主要研究的是长期内价格和产量的关起,在场其中,可以认为价格和工资可以根据时间进行调整,所以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又是也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有时也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扩张性的政策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中完全有效,即可以在不引起通胀的情况下促进总产量的提升;而在总古典供给曲线中完全失效,即扩张性的政策只能引起通货膨胀,但不能是产量上升。

总供给曲线新古典主义

1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