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的人像摄影有什么特点?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给专业摄影者提供了好的创作条件,而业余摄影者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MargretCameron,1815~1879),就是早期摄影史上著名的业余人像摄影家。

传记作家格拉翰(Graham),为这位英国女摄影家所写的传记是这模敬样开头的:1860年夏天,到英国怀特岛度假的人,常会在淡水湾散步时,遇见卡梅隆这位奇人并大吃一惊。她是个矮胖的中年妇人,脸上、手上、鲜红天鹅绒的衣服上,都沾满刺鼻的显影液黑斑点。她会突然从花丛背后伸出头来,用沙哑的声音说:“请进,来个仪容不朽吧!”

卡梅隆在1863年开始从事摄影,那时她48岁。她在《玻璃屋手记》中写道:我的第一部相机是女儿和女婿送给我的,他们希望它能帮助我打发在淡水湾独居的日子。这个具有纪念性的礼物,越来越激起我内心原有对美的爱好。它在我手中,已经变成一件有生命的东西,具有声音、记忆及创造力。

从此,卡梅隆迷上了摄影。她用相机这件消遣品,在她的玻璃屋里拍摄了许多优秀的人像作品。她的拍摄对象,大多是亲朋好友和社交圈中的名人。当时,英国的一些科学家、诗人、画家、发明家,都应邀到怀特岛的玻璃屋里做客,并留下了一张张不朽的肖像。

卡梅隆作品的巨大力量,是用摄影来表现人物“内在的崇高性格”。她擅长以特写的形式,来探索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为了达到所追求的境界,她采用近距离拍摄,严格控制光线的造型作用,以取得照片动人的效果。例如,达尔文粗而圆的脑袋,是利用光线从上面照射下来,而突出在画面上。赫谢尔爵士的面部和头发,则是通过从右侧照射过来的光线强调出来。

有时,卡梅隆还故意使用低质镜头,把人物的脸部轮廓照得模糊,以便造成戏剧性的效果。《赫谢尔爵士》就是这样一幅佳作。这幅作品,焦点虽不十分清晰,但表现了人物强烈的个性。额头深深的皱纹、虽老但扮雹有神的眼睛、紧闭的双唇、飞起的一头白发和极富特色的眉毛……都表明赫谢尔是一位有思想、有性格的人。

在以清晰和精确为照片衡量标准的年代里,卡梅隆的拍摄风格,与当时流行的人像摄影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她的作品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上展出时,被评论家们评为“艺术上的劣品”。对此,卡梅隆争辩说:谁有权规定怎样的聚焦是合法的聚焦?……我用的“不清晰”的聚焦,是要获得皮肤的圆润感和丰满感……我的目的是要提高摄影艺术水平,保证表现出厅码帆人物的性格……

卡梅隆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尝试和努力,在20世纪终于被重新认识和肯定。她以超越时代的创新精神,显示了自己在人像摄影上的伟大成就。

世界名画《无名女郎》赏析及资料

无名女郎

俄罗斯莫斯标通巴突配若完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藏

1871年11月21日,由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举办的第一次画展在彼得堡开幕,克拉姆斯柯依展出了他著名的《无名女郎》,受到观众热烈的赞扬。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来自肖像画,观赏者不能不为之叹服。

这是克拉姆斯柯依晚期的得意之作之一。画面很简单:一位美丽的妇人穿戴着北国冬季上流社会的服饰360问答,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以核氢味高傲而又自尊的眼神注视着观众。关于这位女士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有两种推测比较普遍,一说是托尔斯泰小说巨著的《安娜·卡列尼娜》塑造的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一说是她是一位演员,证据便是背景上隐约可见的建筑物正是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画家究竟画的是谁?事实上作者没有透露过,直至今天这位美丽的女士的身份仍然是个谜。也许画家根本就是想要表现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不是某个人的肖像,而是许多人的综合体,当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推测。克拉姆斯柯依注重性格践年族甲器脚己节听形刻画,他在一封信中这样谈到脸部表情和细节的描绘:“需要有像喇叭一样响亮的县厂危频乐班架导选声音。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同时,更重要往严但的是,没有生气蓬勃的、表情深刻针掌达的描绘,就没有图画,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是徒劳的。”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画面整个形象所体现的素描基础是如此坚实,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近代欧洲肖像艺术中的精品。

回顾俄罗斯绘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室垂卷存曾需洋扬来小米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划怀曾律朝告输胡响;第二个阶段是彼量书政末脱证行乡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工胜外尔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真正的本应耐林带土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这也正是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热夫滑异里啊要发娘崭露头角的重要时刻。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款场世纪初,即从批判式文护强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赵并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艺术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他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

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戴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学生中走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缓步走到院长的面前:“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他便是克拉姆斯柯依。学院委员会最终拒绝了14名学生的要求,并且宣布开除了他们。

于是,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14名一贫如洗的青年学生于1865年组成了美术家合作工厂,刊登广告承接各种美术工作,成为一个愉快的、公社式的集体,他们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寻求艺术的光辉。克拉姆斯柯依主张艺术必须干预生活,关心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并具有坚强的民族性格。每到夏天,他们就到民间去写生作画;每当冬天,他们便从事新的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成立,它的宗旨是要把美术家的作品送到彼得堡以外的地方去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美术、左右评论的状况。1870年秋天,“巡回画派”的画家们共同商定了巡回展览协会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建立巡回展览协会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认识俄国艺术的成就。”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这段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未必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借用来形容这幅《无名女郎》,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无名女郎》作者为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 Никоп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1837~1887),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创始人之一。克拉姆斯柯依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爱好和天资,他曾给一位圣像画匠作过帮工,也曾修理过照像底版,后来才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63年,彼得堡美术学院的14名学生因不满学校当局规定的学院式绘画竞赛,宣布退出大金质奖章绘画竞赛,领头的就是克拉姆斯柯依。随后,这些学生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建立了一个美术家合作工场,这些叛逆者开始了共同生活、共同工作。1870年,在克拉姆斯柯依的组织下,俄国第一个进步的绘画组织——巡回展览协会成立了。接着,该协会就在俄国各大城市里举办巡回展览,巡回展览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克拉姆斯柯依不仅以自已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而且也以自已的社会活动,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画派,对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的绘画起了巨大的作用。克拉姆斯柯依从小就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成家后妻子、女儿又经常害病,两个儿子也先后夭折,这在精神和体力上都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1887年3月25日,克拉姆斯柯依正为给他治病的医生画像,他象往常那样,一边画着,一边同医生愉快地交谈着。突然,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面前的调色板上,一代闻名的艺术大师就这样突如其来地与世长辞了。克拉姆斯柯依的主要作品有《水妖》、《荒漠中的耶稣》、《托尔斯泰》、《希施金》、《看林人》、《查看旧房子》和著名的《无名女郎》。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