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畫家中兩個荷蘭人是()。A.倫勃朗B.比加索C.凡高D.丢勒
答案:AC
關于梵高的人生經曆、簡介!他是哪國人?拜托各位了 3Q
荷蘭畫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并受到東方藝術,特别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 梵高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年輕時在畫店裏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啓發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爲“後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的影響的則是倫勃朗、杜米埃和米萊(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窮人,早年爲了“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一個礦區裏去當過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夥食,一起睡在地闆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于把他撤了職。這樣,他才又回到繪畫事業上來,受到他的表兄以及當時荷蘭一些畫家短時間的指導,并與巴黎新起的畫家(包括印象派畫家)建立了友誼。 梵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爲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豔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并且多次描繪向日葵。爲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畫了一幅陽光下《盛開的桃花》,并題寫詩句說:“隻要活人還活着,死去的人總還是活着。” 在曆史的角度來講,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畫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确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爲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爲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