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表現主義的名詞解釋是什麽

名詞解釋什麽是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于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爲表明自己繪畫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後德國畫家也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别。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表現主義曆史起源表現主義這個詞一般用來描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反對學術傳統的繪畫和制圖風格,它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盛行于歐美一些國家文學藝術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于美術界,後來在音樂、文學、戲劇以及電影等領域得到重大發展。表現主義一詞最初是1901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馬蒂斯畫展上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題名,用來與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區别。


藝術概論裏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的名詞解釋是什麽

藝術概論 名詞解釋1、 客觀精神說 藝術史上關于藝術本質問題的一種主要看法,藝術是“理曾迫陸定武顧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柏拉圖認爲,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來自,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嚴負廣海河危标控任勞證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2、 主觀精神說 是藝無一排隊劑境國達術史上關于藝術本質問題的一種主要看法,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生命本體的沖動”。代表人物有德國古360問答典美學的開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認爲,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輕映已據,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系,不涉及任何目的。3、 模仿說或再現說: 藝術史上關于藝術本械固輸六架穩勢航答放質問題的一種主要超孩想福餘壓看法,認爲藝術是音安示漢構闆測站在對現實的“模仿”,到後來,更認爲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亞裏士多德認爲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如卻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的藝術真實性。 俄國19世紀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于“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爲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4、 模仿說 起源于“模仿”。這是最古老的一種說法。主要代表人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谟克利特和亞裏士多德,他們認爲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藝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種樣式和種類的藝術。5、 遊戲說 起源于“遊連境農專承侵重戲”。這種學說的代表人是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 19 世紀英國哲學家斯選亂終很建賓塞,稱爲“席勒一斯賓塞理論”。這種說法認爲,藝術活動或審美活動起源于人類所具有的遊戲本能.6、 表現說 起源金仍堅就磁原于“表現”認爲表現情感的藝術是所謂“真正的藝術”,藝術是藝術家的主觀想象和情感的表現。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7、巫術說 此種學說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于“巫術”的理論主張。8 、生産勞動說 在我國文藝理論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論,是認爲藝術起源于生産勞動。代表人物俄國普列漢諾夫和恩格斯.9、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承擔着開啓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諧發展的重任。10、美育: 由18世紀德國美學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僅僅程從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來看待美育,而是從自然與人、感性與理性等基本 哲樂學命題出發,從改變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獲得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實現人性的複歸這一更加廣闊的領域來論述美育。11、實用藝術 指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表現性空間藝術,主要包括建築藝術、園林藝術、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等。實用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實用原則與美觀原則相結合,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審美價值。12、建築藝真衡術 按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體現民族性和時代感。13、 園林藝術 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 (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 、種植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換粉州那14、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包括東方園林 (以中國園林爲代表)、歐洲園林映承著境置某州(以法國園林爲代表),以及阿便文息越品叫印源布拉伯式園林。15、 工藝美益更樣記停古均術 : 是指在造型和外觀上具有審美價值,與人類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環境相關的一類工藝美術品的總稱。16、現代設計: 狹義上講也被稱作工業設計或工業美術。現代設計包括:一是産品設計,二是環境設計,三是視覺設計.17、 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 ( 如顔料、紙張、泥石、木料等) ,通過塑造靜态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種再現性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态的視覺藝術。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18、繪畫藝術 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藝術手段,在二度空間 (即平面) 裏塑造出靜态視覺形象的藝術。19、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20、 雕塑藝術 是立體(三度空間)的空間藝術和視覺藝術,它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制作出具有實體形象的藝術品,主要是雕刻和塑造兩大類.21、攝影藝術 是一種現代的造型藝術。是攝影師運用照相機作爲基本工具,根據創作構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攝下來,現經過暗房工藝處理,塑造出現視的藝術形象,用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自然現象,并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樣式。22、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它主要通過漢字的用筆用墨、點畫結構、行次章法等造型美,來表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從而達到美學的境界。23、表情藝術: 是指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 音響、人體) 來直接表現人的情感,間接反映社會生活的這一類藝術的總稱。主要指音樂、舞蹈。24、音樂藝術: 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上的流動來創造藝術形象,傳達思想感情,表現生活感受的一種表現性時間藝術。25、 交響樂 :有音與音之間和諧結合的意思。這個詞早在文藝複興時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現在全無共同之處。現代關于交響樂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紀之交。以海頓、莫紮特、貝多芬三位音樂巨匠爲首的維也納古典樂派,使得交響樂真正進入了黃金時代。交響樂可以說是音樂藝術的精髓,是音樂創作的最高形式。26、舞蹈藝術: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來作爲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态性的舞蹈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27、綜合藝術 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的總稱。吸取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各門藝術的長處,将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特點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征,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8、戲劇藝術 從廣義上講,戲劇包括話劇、中國戲曲、歌劇、舞劇、乃至目前歐美各國影響廣泛的音樂劇等。從狹義上講,戲劇主要是指話劇。這裏所講的戲劇即指話劇,是從狹義理解的。話劇在歐美各國通常被稱爲戲劇。29、悲劇 作爲戲劇藝術的主要類型之一悲劇常常通過正義的毀滅、英雄的犧牲或主人公苦難的命運,顯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偉大人格,悲劇是通過毀滅的形式來造成觀衆心靈的巨大震撼,使人們從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淨化。30、戲曲藝術: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的總稱。我國各地有三百多個劇種,其中包括全國性的劇種如京劇,也包括地方戲如川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被稱爲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31、電影藝術 :電影是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産物。電影藝術是通過畫面、聲音和蒙太奇等電影語言,在銀幕上創造出感性直觀的形象,再現和表現生活的一門藝術。32、 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爲建築學用語,意爲裝配、組合、構成等,在影視藝術中,這一術語被用來指畫面、鏡頭和聲音的組織結構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應當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技術層面–剪輯;● 藝術層面–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和叙事方式;● 美學層面—影視藝術獨特的思維方式。33、電視藝術: 電視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産物,也是 20 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作爲大衆傳播媒介 ,電視具有新聞信息功能、文藝娛樂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務功能,其審美特征有技術性 ,介入性 ,迅速性.34、主人公: 主人公,是指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35、 抒情詩: 作爲詩歌的一種,它通過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詩人的内心世界,來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36、格律詩: 又稱舊詩,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韻規律寫出的詩歌作品。格律詩是古代形成的詩體。37、 散文 散文是文學的基本體裁之一,散文的含義和範圍各個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内容。古代的散文範圍很廣泛,主要是指一種與韻文、骈文相對立的文體,後來被專門用作泛指詩以外的一切文學體裁,包括雜文、傳記、小說等都被容納在裏面。近現代的散文,專指與詩歌、小說、劇本相并列一種文學體裁.38、小說: 小說是一種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爲主的文學體裁,特點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礎上用虛構的方式來再現生活,因此,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不可缺少的三個基本要素。39、 藝術家: 是藝術生産的創造者。藝術家是專門從事藝術生産的創造者的總稱。40、藝術創作過程 可以分爲藝術體驗活動、藝術構思活動和藝術傳達活動三方面或三個階段。41、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人類能動地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運用一定的形象來感知、把握和認識事物,也就是通過具體、感性的形象來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認識的一種思維形式。42、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指藝術家在創作總體上表現出來的獨特創作個性與鮮明的藝術特色。43、藝術流派:在中外藝術一定曆史時期裏,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們形成的藝術派别。44、藝術思潮: 在一定社會曆史條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會思潮和學術思潮的影響下,藝術領域所發生的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潮流和創作傾向。45、藝術語言 是指任何一門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和手段,運用獨特的物質媒介來進行藝術創作,從而使得這門藝術具有自己獨具的美學特性和藝術特征。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或表現手段,就叫作藝術語言。46、藝術形象: 是藝術家通過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将其頭腦中主客觀統一的審美意象物态化爲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它構成了藝術作品的第二個層次。藝術形象可分爲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綜合形象與文學形象。47、視覺形象: 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視覺形象的構成材料都是空間性的。48、藝術意蘊 :是指深藏在藝術作品中内在的含義或意味,常常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胧性,體現爲一種哲理、詩情或神韻,經常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複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心靈去探究和領悟,它也是文藝作品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49、 典 型: 又稱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藝術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藝術典型不僅在個性中體現出共性,在特殊性中體現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現象中體現出本質,在偶然中體現出必然性。50、意 境: 是中國古典美學傳統的一個重要範疇。 意境就是藝術中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藝術中主客觀因素的有機統一。意境中既有來自藝術家主觀的“情”,又有來自客觀現實升華的“境”,這種“情”和“境”不是分離的,而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熔鑄的産物,它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51、藝術鑒賞 是指讀者、觀衆、聽衆憑藉藝術作品而展開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審美再創造活動。52、審美直覺: 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或藝術鑒賞活動中,對于審美對象或藝術形象具有一種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與領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間暫時忘卻一節,聚精會神地觀賞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審美愉悅之中。53、 審美體驗: 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作爲整個審美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指鑒賞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達到藝術審美活動的高潮階段,調動再創造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激起豐富的情感,設身處地地生活到藝術作品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把外在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轉化爲鑒賞者自身的生命活動。54、審美升華: 作爲藝術鑒賞活動的最高境界,審美升華是指鑒賞主體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一種精神的自由境界,通過藝術鑒賞的審美再創造活動,在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中直觀自身,實現本質力量的對象化。55. 形象性: 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學、社會科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則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内容與形式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56. 主體性: 藝術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主體性。藝術作爲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态,藝術生産作爲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産,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征。主體性作爲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産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57 情節性 綜合藝術的審美特征之一。作爲綜合藝術的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劇基本上都屬于叙事性藝術,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動、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來形成一個有完整過程的生活事件,因而,它們一般都應當具有故事情節,并且以矛盾沖突作爲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在緊張而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情節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



40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