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卡米耶.毕沙罗的简介,以及绘画特点。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360问答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护而观既直划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终求死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印象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 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经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信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充镇喜件花交房另举委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革组又语源她早洲触,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大充轻便似妈弦走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市治期附总道怎按着专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在这幅作品里柯罗式的单纯清去兰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蠢信纤路》
毕沙罗向柯罗学习,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种特有的灵敏悟性,把柯罗的画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练技巧和潇洒格调之中,以极其自然的用供球细才形态出现在画面上。
我们从这一妈温叶延满好幅《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罗影子,但更多的是毕沙罗自己的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柔和深远的云天,给人的时空和色彩的感觉妙极了,这种印象的真实感能唤起每个人如同身临其境的回忆。
《村落·冬天的印象》
在这幅《村落·冬天的印象》中,毕沙罗尝试运用塞尚式的较为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坐翻护还云色谓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活泼且含温情。
《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
毕沙罗真正属于早期印象派风格的代表作品,形成于70年代后期,画家在1877年作的这幅《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就比较典型。他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渡非常微妙、丰富、沉稳与厚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毕沙罗画法。这种画法和后来的修拉点彩派画法有相似之处,但内在气质不同。这幅画给人以支做毛弱规棉务问存度轻松、愉快、充满生机之感,画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欢畅的笔触赞美春天诱人的景色。
《蒙马特大街》
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新和俯视描绘街景。这幅《蒙马特大街》具有代表工盾选影双采我板性。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街道两侧尽收画面,人群流动,车水马龙,由于视角宽广,楼房林立,车马人流很小,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然而显坦衫得特别生动,加之透视准确,画中车马人流仿佛在画中移动,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忙热闹场面。它预示了20世纪未来派画家所热衷描绘的景象–现代都市快速运动节奏。在这幅画上,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带仿,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毕沙罗生性随和甚察对获冲族,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每当他发现更为新颖的画法,总是很快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皮铁红意拉。他年轻时除受到柯罗的影响外,米勒、库尔贝等人的画风也在他的创作中出现过。后来莫奈典型的印象派风格给予了毕沙罗决定性的影响,使他在不断改变画风后最终保持了印象派的风格,并以此风格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风格又屡经变化:忽而受到修拉的科学主义观点的影响,加人新印象派的行列;忽而受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那种感伤画风的影响;忽而又为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所动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所尝试过的各种风格和手法,终于汇集成一种淳朴、敦厚而柔和的印象派风格。
毕沙罗既注重外光色彩的表现,也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二者并重。他除描绘了许多农村题材外,也画了不少巴黎的街景,他特别喜欢描绘消失在远方的道路。
卡米耶·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莫奈
于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在这里他初次见到著名风景画家布丹。这时,布丹正进行着他的沿着法国海岸线旅行写生的著名的长途跋涉。布丹注重外光的油卤技巧给莫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74年的那次展览, 同《印象·日出》一起,莫奈一共展出了12幅习作。此后,他一直是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直到1926年以86岁高龄去世。
晚年的莫奈,在自己的宅邸,中种植了许多睡莲,他因为风湿病已不能在画架前作画,便在家里客厅的墙壁上,用绑着长杆子的油画笔作睡莲的写生,水光花影,斑驳闪耀,虽然已经不像青年时代那样严谨、认真,但其敏锐而独到的色彩观察力,却丝毫不减当年。如今,他画过睡莲的这座宅子已经开辟为莫奈纪念馆,珍藏着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马奈
马奈 (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册虚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宴睁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1883年4月30日, 马奈因疽毒症不治身亡。,数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著名画家埃德加·德加,望着长长的送葬者行列,深深地感慨道: “马奈比我们想像的更伟大!”
注: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文题铭 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毕沙罗
毕沙罗 (1830-1903)曾被人称为“印象派中的米勒”,这是因为他早年用印象主义的色彩描绘了以农村和农妇为题材的作品。这显示了毕沙罗的独特性,即在色彩至上的前提下给予情节内容以一席之地。除了大量的田园风景画,毕沙罗也作了许多城市和街道的风景画。作为风景画,毕沙罗当然有与莫奈一致的地方,但两人却有严格的区别。莫奈的色彩来自于画家对对象的感觉,而毕沙罗的色彩则更多的具有主观的特征,他力图画出最丰富的色彩效果,使色彩语言获得最大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毕沙罗具有印象主义的典范性,是色彩美学的经典。在个人风格上,与优雅轻盈的莫奈风格相比,毕沙罗的色彩更厚重豪放,画面粗糙的笔触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肌理,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画面几乎找不到平涂的色彩,每一小块都是混杂的。
奥古斯特·雷诺阿
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年)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爱德加·德加
爱德加·德加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爱德加·德加是银行家之子,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他在美术学院安格尔弟子拉莫特的班级里习画,并且,始终对安格尔极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变,他却从不背弃过去。毫无疑问,这种对于人类创造的崇敬,对于行善的明确意识是其性格的基础,也是人们指责他的根源。其画风的演变也比较清楚地表明德加对印象主义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晌姿岁的立场。他的绘画作品都无可争辩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这种手法渐渐地让色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过,这种色彩始终为现实主义服务。天才的德加赋予它以扩大的视野和独特的画面布局,并永远地离开了学院主义,其作品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在印象派中给予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