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春江花月夜
审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360问答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代假孙只价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犯好拉师景质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收哥践般氧祖几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她常贵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听服地交战周至穿绿江水流春去欲尽华具叫做它,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断敌测云了操绍集阻散沙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生日液今耐带课延女些镇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总困,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激家子故物》:“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啊输车皇维要死脚物)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卷干击素房程多静晶医守(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刘且触功某府时构带相思之苦。
(16导河声)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阳怎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选鸡皮尔粒宁与续由头)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作品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作品鉴赏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取景考究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是扬州人,无可争议。然而,对《春江花月夜》诗的取景地点,却有不同的说法。
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曲江,一种说法是大桥,一种说法是瓜洲。
曲江说
在众多对《春江花月夜》的介绍中,认为是写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就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秦汉时期,长江上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名胜奇观,曲江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奇观,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使无数骚人墨客荡气回肠,也留下许多传世的文字诗篇。如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乎广陵之曲江。”现今学者一般认为,广陵潮完全消失在公元766到779年唐代大历年间。
“张若虚生活的时代,广陵潮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依然能看到潮起潮涌的景象。”韦明铧说,比他略小的诗人李白在《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里,曾留下了‘便睹广陵潮’之句。另外一位唐代诗人李绅在《入扬州郭》序中也曾说到:“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以后潮信不通。李欣诗‘鸬鹚山头宿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
“在月圆之夜,诗人站在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作了这首‘春江花月夜’。”韦明铧说,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刻画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炉,充满幽美邈远、惝恍迷离、五彩炫目、气通苍穹的夜景。
瓜洲说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千古传诵,让天下人皆知瓜洲。诗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赞咏了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和邈远的人生感悟。”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说,瓜洲自古素有“长江运河第一古镇”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古镇。历史上的瓜洲,既是商旅要津,又是兵家要冲,还是人文要地。李白曾过瓜洲古渡,作《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白居易诗《长相思》中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之句。
据了解,瓜洲正在打造“春江花月夜”景区,以扬州诗人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巅峰之作《春江花月夜》为主题,完美展示瓜洲的古镇风貌和独特风情。在体现“春”之韵、“江”之景、“花”之美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月”文化、发展“夜”经济,扮靓古镇的“诗情画意、浪漫情怀”。
大桥说
“‘春、花、月、夜’四景随处皆有,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一景象,就发生在大桥镇的南部扬子江江畔。”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唐代扬州的海岸线在今泰州与江都接壤的中间部位,也就是今大桥镇的东部边缘。站在大桥镇的南部扬子江江畔,既可看江,又可望海,加上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就能觅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其次,晚唐诗人罗隐在开元寺写了《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一诗。他在诗中描写所见景观时有这样两句:“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与张若虚相距的年代只有百数十年,应该说张若虚所描写的“江”、“海”地理位置变化不大,证明了大桥镇一带是当时的长江入海口,只有在大桥镇的江畔才能取得描写《春》诗里“江”和“海”的美景。
顾仁说,大桥镇的古地名与诗中的诗句也完全吻合。古时大桥名白沙,诗人在诗句中写道:“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就是说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水边平地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了。这正是古镇名称和当时实景被诗人炼成了诗句,而诗人的诗句复又印证了古镇名称和江畔的地貌。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
忆菊
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
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
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
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
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
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
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
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
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
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
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
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
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
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
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
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
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
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
画菊
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
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
问菊
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
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
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
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
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
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
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圆返芦画中。
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
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
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
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世手北坡鸣。
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
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
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
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菊图
锦里橘带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墨菊图
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
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
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顾况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
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多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黄时。
王建 【晚蝶】 粉翅嫩如水,绕砌乍依风。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
元稹 【饮新酒】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白居易 【寄王秘书】 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
白居易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李德裕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杜牧 【折菊】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薛逢 【河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孟迟 【题嘉祥驿】 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何人独鞭马,落日上嘉祥。
贾岛 【对菊】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司空图 【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罗邺 【秋蝶二首】 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夏侯子云 【药圃】 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谭用之 【句】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宿西溪隐士》)
李煜 【句】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邵大震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 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沈宇 【武阳送别】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钱起 【九日田舍】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司空曙 【过阎采病居】 每逢佳节何曾坐,唯有今年不得游。张邴卧来休送客,菊花枫叶向谁秋。
王建 【九日登丛台】 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
刘商 【送王贞】 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陈羽 【九月十日即事】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张籍 【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张籍 【闲游】 老身不计人间事,野寺秋晴每独过。病眼校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居易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杨衡 【九日】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鲍溶 【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采菊花之作(一作暮作秋见菊)】 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
朱庆馀 【刘补阙西亭晚宴】 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喻凫 【绝句(一作忆友人)】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赵嘏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秋天睛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
赵嘏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赵嘏 【重阳日即事】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赵嘏 【留题兴唐寺】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
李群玉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汪遵 【彭泽】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皮日休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十里松萝阴乱石,门前幽事雨来新。野霜浓处怜残菊,潭上花开不见人。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 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正被绕篱荒菊笑,日斜还有白衣来。
陆龟蒙 【忆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崔璞 【奉酬皮先辈霜菊见赠】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