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盧浮宮館藏油畫賞析

盧浮宮油畫簡介,最好對應圖片

  1、大畫廊  大畫廊(第一張的照片)。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裏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着馬追捕狐狸。這間以紅色和金色爲基調的展廳,叫莫裏恩廳和旁邊的達魯廳,原本是爲1863年拿破侖三世的皇家博物館而準備。  2、自由引導人民  1830年7月,“光榮三天”,即三天革命民變,将國王查理十世(Charles X)趕下了台。後來,路易-菲利普一世取而代之成爲國王,盡管巴黎人民試圖在1830年7月28日這天重建共和國:畫中正是在慶祝這一天。右邊,可以透過煙霧看到巴黎聖母院的高塔。在一個巨大的路障上,屍體堆積如山,一個女子手持步槍、揮舞着法蘭西三色旗号召人民追随她。她象征共和國。由畫中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共和國的左側,一個男人身穿禮服、頭戴高帽,他是資産階級;再往左,一個戰士頭戴貝雷帽、手揮佩刀,從他的圍裙和褲子可以看出他是制造業工人。這幅别出心裁而又強有力的畫作在1831年的沙龍掀起波瀾。德拉克洛瓦沒有把共和國表現成一個象征性的形象而表現成一個真實的女子,她髒兮兮、衣不遮體且帶着體毛,這對德拉克洛瓦同時代的人來說十分刺眼!因爲他們隻能接受光滑的理想化裸體形象!  3、《拿破侖一世與約瑟芬皇後加冕禮》  《拿破侖一世皇帝及皇後的加冕禮》大衛奉拿破侖之命,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完成巨作,用畫卷紀錄下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的這一不朽的時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傳作品一樣,在這幅畫中也有一些對現實的加工:皇帝的母親端坐于寶座上,位于畫面中間很顯著的位置。而事實上她因爲生兒子的氣而沒有出席。拿破侖的形象被理想化了,變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約瑟芬皇後,也在拿破侖禦用畫師大衛的筆下年輕了許多。由于拿破侖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頭上,大衛沒有在畫中表現他加冕的情節,而是最終選擇了不那麽有争議的約瑟芬加冕作爲主題,但坐在拿破侖身後的教皇庇護七世并非衷心爲新皇帝祝禱。  4、《薩達納帕爾之死》  十八世紀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盧瓦的《薩達納帕爾之死》。面對血腥的殺戮,畫上方那個半躺着的男人眼中露出的冷酷和無動于衷令人印象深刻。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故事?原來薩爾達納帕爾是公元前4世紀的亞述國王,畫中描述當暴動者包圍宮殿時,他正躺在巨大柴堆頂部的一張精美的大床上,命令太監和武士殺死他的女人和侍童們,以及心愛的駿馬,每個使他快樂過的東西在他死後都不許存在下去。  5、《拿破侖一世與約瑟芬皇後加冕禮》局部  油畫的畫面光線處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個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處地照顧到某件首飾上鑲嵌的寶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從某種角度來說,大衛是現代攝影師的先驅,就像他們紀錄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畫上展現出的奢華場景不禁令民衆浮想連翩。而在畫面上所有這些人物中,最生動的應該是身穿紅衣站在畫面右端的外交部長塔列朗,他似乎對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戲投去嘲諷的一瞥。


【單選題】巴

380000



14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