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的定義
新古典主義興起于18世紀下半葉的法國,并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于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繁瑣的裝飾的厭惡,羅馬龐貝遺址的發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爲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内容爲何。新古典主義作爲一個獨立的流派名稱,最早出現于十七世紀中葉歐洲的建築裝飾設計界,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家具設計界。 從法國開始,革新派的設計師們開始對傳統的作品進行改良簡化,運用了許多新的材料和工藝,但也保留了古典主義作品典雅端莊的高貴氣質。這一風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歐洲各地紛紛效仿,新古典主義自此成爲歐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鮮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長盛不衰。
以複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爲旗号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葉,成爲歐洲文學藝術的主要思潮。所謂古典主義,就是以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爲典範而得名。到了18世紀中葉,龐貝城的發掘,德國學者溫克爾曼美學思想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古典主義的興趣,古典主義又重新複興起來,故稱新古典主義。
17世紀出現的一個新現象。法蘭西人作爲拉丁民族,是古羅馬的繼承人。在政治上羅馬帝國始終是法蘭西人心目中的光輝的榜樣。“帝國”這個響亮的稱号是當時法國統治階級所心醉神迷的。他們想在法蘭西的土地上恢複古羅馬帝國處在奧古斯都時代的那種宏偉的排場,在文藝上也悶轎很想效仿古羅馬的風格。所以說,法國古典主義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義。
法國的17世紀被稱爲路易十四時代,這位稱霸歐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統一的官方藝壇。爲國王及其統治集團服務的藝術,把古代和當時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讓現實描寫帶上神話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現出嚴整、高貴、酷愛秩序的特點。他們以希臘、羅螞碼肆馬爲典範。套用馬克思所提到的一句話來說,法國古典主義就是穿着古羅馬的服裝,用借來的語言,上演世界曆史的新場面。
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資産階級爲取得革命的勝利,在意識形态領域高舉反封建反宗教神權、争取人類理想勝利的旗幟,号召和組織人民大衆起來爲資産階級革命而獻身。爲取得這一革命鬥争的徹底勝利,首先要在人們的心理上注入爲革命獻身的美德和勇氣,那就是爲共和國而戰鬥的英雄主義精神。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成了資産階級所推崇的偶像,資産階級革命家利用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衆爲真理而獻身。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戰鬥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曆史的新場面。就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下,産生了借用古代藝術形式和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大造資産階級革命輿論的新古典主義。
當時在西班牙全國掀起了驅逐耶稣會教士的活動,西班牙興起了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在耶稣會失利的情況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也随之日益衰落。來自法國的腓力五世,雖然是西班牙的國王,一心想着的是法國建築風格。他從模拿法國、意大利請來多位建築師爲他服務,極力提倡古典主義,如古典主義的建築師巴.羅德裏格斯.蒂松和胡安.德.比利亞努埃瓦等人。著名的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天文台就是後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