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和後象征主義的區别
前象征主義主要是指:19世紀後半葉産生于法國的詩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萊爾、魏爾倫、蘭波和馬拉美.
波德萊爾的十蘭範紅四行詩《應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義“應和”論.認爲自然界萬360問答物互爲象征,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諸感官之間亦相互應和溝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靈與自然界之間也是互爲應合、交流的,詩就是這種象征、應和的産物.故該詩被譽爲“象征主義的憲章”.前期象征主義随針天被福着1898年馬拉美的逝世而告終.
瓦萊裏以音樂化爲核心的象征主義詩論
保爾·瓦萊裏(1871-1945),法國人,1912年出版《舊詩集存》,1912年發表長詩《年輕的命運女神》,1922年出版詩集《幻美集》,其中《海濱墓園》标志着其詩歌創作的頂點.氧取混侵答刑根管走主要理論著作有《尤帕利諾斯》、《靈魂與舞蹈》、《文學雜集》和三本續集.
象征主義的現礎精運民實存在
第一,象征主義追求高于現實争既木圖委城軍理意世界的豐富心靈世界及其内在生命言夫媽力.
象征主義詩人局兵化侵校苗臉棉評視現實世界爲可鄙的、不真實的,他們力圖超越現實而進入超驗的心靈世父界和“内在生命的實體”,他們感到真切存在的隻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類的某些作品”所賦予的激情,則緊覺使人能從中汲取“珍貴的感覺、無限豐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嚴謹的幻想的奇妙組合,還有與神秘哥單相連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應合”的象征主義詩作.
第二,象征主假飯責滿山酒棉義追求一種“創造讀者寬絲半”的自由的藝術創新.
象征主義詩歌要選擇趣味高雅的讀者作爲對話人,同時要通過形式的探索和實驗,打破讀者舊的審美習俗和惰性,培養和“創造”出有創造性的新讀者.
第三,象征主義詩人雖有文筆、手法、見解、感覺和寫作方式及美學理想等許多方面的差異,但他們之間在精神上卻有着高度的一緻性與強大的凝聚力,即他們反對隻寫人類的共相與普遍性,而高度重視個性、個體的内心活動與反應,人之爲人的獨特性,力圖重建個體的精神史.
象征主義的界定:音樂化
首先,音樂化是指詩的語詞關系在讀者欣賞時引起的一種和諧的整體感覺效果,也即語詞與人的整體感覺情緒領域的某種和諧合拍的關系.
氧愛季麽評素保院若他說:“詩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某些文字的組合能夠産生其他文字組合所無法産生的感情”,這就是“詩情”,而所謂“來唱設括征十濃懷界詩情”,是“一種興奮和迷醉的心情.它是由于我們的某些内在情緒,肉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與某些引起我們激動的環境(物質的或者理想的)幾冷宜背宜筆,在某種程度上的吻合而引起的”,作爲“詩的藝術”,就是要用“語言手段”“引起類似的心情和人爲地促進這種感情”,也就是使“語言結構”與“詩情”達到一種默契與和諧.詩人就是要通過個人的努力從“全部廣泛的日常語言”的“雜亂無章的二交概死規王驗個混合體中汲取”成分,“用最平常的材料創作出一種虛構的理想秩序”,這種詩的語言,“能夠創造詩情世界”,能夠使人“恢複”詩朝原蒸房省路試白情,“并直至人工地培養這些感覺官能的自然産物”,也即使詩的語言與詩的感覺、心情達到高度的和諧.
外國文學史 歐美部分 中編(第三章 十九世紀自然主義和其他文學流派)
編輯 |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考點】
一:世紀末出現的三個文學流派:自然主義、唯美主義和前期象征主義。
1.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是産生于批判現實主義之中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19世紀下半葉至20 世紀初在法國興起,。在70—80年代達到盛期。然後波及歐洲一些國家。其特點是第一,強調寫真實,再現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重典型化。第二,強調客觀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價值評判,隻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學性即自然法則,認爲人的性格、欲望、行爲都受制于生物規律,尤其是遺傳規律。作爲創作方法,自然主義一方面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誇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一方面輕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絕對的客觀性,崇尚單純地描摹自然,着重對現實生活的表面現象作記錄式的寫照,并企圖以自然規律特别是生物學規律解釋人和人類社會。代表作家是法國的左拉和貢古爾兄弟。
2.唯美主義: 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一種形式主義文藝思潮,最初産生于繪畫領域,後來擴展到詩歌、小說、戲劇領域。這些藝術家反對浪漫主義的情緒外露詩風,也不滿現實主義的真實化傾向,明确主張爲藝術而藝術,走進藝術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爾德等人。
3.象征主義: 從浪漫主義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派别,也是現代主義文學産生最早、影響最大、波及面最廣的一個文學流派。出現于1886年 。年輕詩人讓莫雷亞斯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一篇文學宣言,主張用“象征主義者”來稱呼當時的前衛詩人。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義流派的誕生。 在西歐的文學史上,19世紀後期的象征主義稱前期象征主義,以與20世紀的象征主義相區别。象征主義重視借助外在具體事物表達内心感受,注重聯想、暗示,談喚講究詩歌的神秘性、音樂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詩人有蘭波、魏爾倫、馬拉美。
事實上,在此之前,象征主義作爲新的創作方法,早在浪漫主義盛行的時期已經萌芽。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象征主義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釋,含蓄多于暢盡的發揮。象征主義的先驅波德萊爾和馬拉梅、蘭波、魏爾蘭等象征主義名家就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作品。象征主義重新回到以抒寫個人感情爲重點的老路。但它抒寫個人情懷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大異其趣。它抒寫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層的喜怒哀樂,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馬拉梅所說,表現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後的“唯一的真理”。爲此,象征主義對于詩的語言進行了很大的改造含閉凱。對于日常用的字和詞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
象征主義者反對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者如實地描寫客觀現實。他們認爲現實的物質世界是虛幻而痛苦的,隻有隐匿在背後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來隐喻表現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昌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馬拉梅的《詩與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态配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義的三位主将是馬拉梅、魏爾倫 和蘭波。《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被認爲是象征主義的先驅(鼻祖)。1891年,莫雷亞斯首先宣布脫離象征派,許多象征派詩人也紛紛向自己選擇的方向發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義藝術标準,象征 主義流派從此解體。但是,象征主義作爲文學思潮和藝術風格,影響卻非常深遠。
二:自然主義和象征主義的特點
1.自然主義的特點
自然主義在思想上受到實證主義、遺傳學說和決定論的深刻影響。它的哲學基礎是孔德(1798— 1857)的實證主義。實證一詞即“實在”、“确定”、“精确”的意思。自然主義的産生存在一條明顯的發展軌迹,它是現實主義的一種演變。 自然主義文學的思想特點是:第一,它繼承19世紀上半葉巴爾紮克、司湯達以及福樓拜的現實主義觀點,将寫真實和客觀性視爲文學創作的首要條件。他們認爲“不要誇張,也不要強調,隻要事實”。這是對福樓拜詳細占有材料和客觀地對待描寫對象的發展。
第二,自然主義接受了巴爾紮克描寫一段曆史時期,反映整個社會的成功經驗。《盧貢·馬卡爾 家族》描寫了第二帝國(1851—1870)從建立到崩潰的整個過程。但是,左拉不去發掘事物産生和變化的根源,這就束縛他去探索社會曆史原因,了解事物的本質,因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上不如前期現實主義。
第三,機械地将自然科學的理論搬到文學創作中,從生理角度去表現人,特别是以當時遺傳學的觀點去理解促使人行動的原因。左拉認爲“應當像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研究非生物及生理學家研究生物那樣,去研究性格、感情、人類和社會現象”,實驗小說是“以生理學爲根據,去研究最複雜、最微妙的器官,處理的是作爲人和社會成員的人的最高級行爲”。
自然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是:第一、力圖巨細無遺地描繪現實,排斥虛幻的想象,從而給人一種實錄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第二、擅長描寫群衆場面,注重群體的寫照,逐漸忽略典型的創造,或者說隻追求人物的氣質特點和精神變态心理。
第三、開始淡化情節,不去追求戲劇性的曲折變化,主張按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反映現實。龔古爾兄弟的小說已經“沒有波折,沒有情節”,這是爲了“改變讀者的文學趣味”。 自然主義對20世紀現代派文學産生了很大影響。
2.前期象征派的思想藝術特點
第一、大量描寫城市中的醜惡現象,在藝術上則是化醜爲美,醜中見美。浪漫主義文學主張美醜對照,而象征派則集中描寫醜;浪漫派筆下的醜具有美的内涵,如《巴黎聖母院》中的加西莫多具有心靈美,而象征派筆下的醜是實在的醜,它隻作爲藝術形象才具有美感。
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藝術上則以具體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華爲哲理;它注意到語言的某種結合能産生巨大的效果,這就是運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第三、追求詩歌的音樂效果,詩畫結合,在語言和韻律上精益求精,在詩歌形式上追求簡練精粹、工整優雅。魏倫提出“音樂是詩歌的首要原則”,他的詩歌注重叠韻、音步、詩行字數、音節和諧、韻律多變,盡量發掘詩歌的内在節奏美。他的詩還注意與繪畫的結合。
三:左拉和《盧貢·馬卡爾家族》
《盧貢—馬卡爾家族》是法國作家左拉的一部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龐大作品。這部巨著以女主人公阿·福格爲中心,從她兩次結婚所生的後代來證明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它的題材非常廣泛, 涉及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出場人物有1200多個。雖 然自然主義的理論影響了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但作者還是成功地描寫了19世紀後期法國社會的生活畫面。
這部巨著在于描寫“第二帝國的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是描繪法蘭西第二帝國的一部編年史似的曆史畫卷。
從自然史的角度看,描寫了一系列遺傳性的疾病。 社會史是這套小說的實際内容。第二帝國的存在時間是從1851年至1870年,即從拿破侖第三發動政變起,至色當戰役全軍覆沒、第二帝國崩潰爲止,左拉以一個家族爲線索,它的盛衰與曆史緊密 相連。是繼巴爾紮克《人間喜劇》之後另一法語小說大系,20部長篇小說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聯系,約1200個人物躍然其中,血緣關系是聯系主要人物的紐帶。這部小說以盧貢 -馬卡爾家族前後五代人的人生軌迹爲線索,宛然一套第二帝國社會的百科全書,題材之廣泛,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大量法國上流社會、工商金融界的黑暗與腐敗。 20部小說在藝術成就上是參差不齊的。左拉把文學創作和科學實驗等同起來,不免忽略了文學創作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但左拉第一次将自然科學和醫學引入文學表現領域,極大的拓展了文學的内涵和技巧的豐富性。其中重要的有《娜娜》、《萌芽》、《金錢》、《崩潰》、《巴斯卡醫師》。
四: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
1.小說題材分類:
(1)描寫普法戰争,歌頌人民愛國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和《兩個朋友》等。
(2)描寫資産階級虛榮、勢利、揭露拜金主義的作品:《項鏈》、《我的叔叔于勒》、《勳章到手了》、《遺産》。
(3)描寫下層社會痛苦貧困生活的作品:《窮鬼》、《流浪兒》、《海港》。《一個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
(4)怪誕的故事:《剝皮的手》、《劃船 》和《恐懼》等。
(5)愛情婚姻家庭生活。
2.藝術特色:
莫泊桑短篇小說特點: (1)以小見大,從平凡的事件、人物中發掘具有一深刻意義的主題。 (2)善于以大量真實生動、準确傳神的細節描寫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3)構思精巧、布局嚴謹,情節生動,富于戲劇性。 (4)文筆優美流暢,語言明快富有表現力。
五:波德萊爾《惡之花》
一、藝術觀。
1.以醜爲美,化醜爲美.
2.提出“通感”理論
3.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現通感
4.力圖解放詩歌的形式。關注散文詩這種形式,他認爲散文詩是介于詩歌與小說之間,能将詩歌的節奏美、音樂美與小說的反映真實的自由結合起來,兼有兩者之長。
二、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的分析:
《惡之花》是一部“爲法國文學帶來顫栗的一本書。” 1.詩歌結構:由六部分組成:(序詩;憂郁與理想;巴黎寫景;酒;惡之花;叛逆;死亡。) 2.主題寓意:陰暗醜陋的都市生活描繪,表達對現實的厭倦、否定,以降生開始,以對死亡呼喚的結尾表達頹廢的世界末日心理和憂郁的人生主題。 3.内容: (1)詩人第一次将大都市的生活帶進了詩歌王國。 (2)展示了個人的苦悶心理,寫出了小資産階級青年的悲劇命運。 4.藝術特色: (1)通感手法小運用。 (2)象征和隐喻手法的運用。 (3)語言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