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梵高传》里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电影《凡高传》是根据小说《LUST FOR LIFE》改编的。小说,本身就不能保证完全真实;所以电影,也不会完全真实。
附:
评电影《凡高传》 LUST FOR LIFE
电影中的凡高第一次给我那样狂暴易怒的印象,《渴望生活》是一部众所周知的传记名篇,凡是喜欢传记的人无不被作者的文字所感动和钦佩。电影《凡高传》就改编自这部成功的书籍,甚至英文的电影名就直接叫“Lust for life”。但是“Lust for life”在中国恐怕没有像在英语世界中那样尽人皆知,所以中国人干脆翻译的时候就叫它《凡高传》了。
《凡高传》感觉上没有原著书籍那样好,但也不能算太差,毕竟文学底子在那里。通常情况下,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百分百一定会成功的;郑衡差一种以文字感人,另外一种以声色说服人,很明显有差异。我首先不满意的是扮演凡高那个演员的脸,包括他的神色都不是我心目中的凡高。他看起来更像个正常人的,那么健康,脸形太圆,而我们在一些图片上看到的凡高脸的棱角更分明一些,神情也阴郁得多。另外一个是汉语配音,很糟糕。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电影中的凡高第一次给我那样狂暴易怒的印象,并且电影中的凡高更让我相信凡高的一生是灾难性的一生。这和我以前想象中的凡高有些差距。不过它把凡高的自杀却阐释的更加合理。可是我一直认为凡高更多是因为心理和生理的疾病而自杀的,并不因为生活压力本身。在电影中我有一个感觉,凡高向表姐求婚的失败阴影笼罩了凡高的一生,甚至要为他的过早去世负责。
电影中的凡高像个人群中的刺猬,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他和父亲争吵,求婚引出自虐,不与传统妥协,不与社会妥协,和一个下等女人同居最后被那个女人抛弃,然后和高更争喊皮吵分离,甚至他出现暴力倾向……艺术家本来就是与俗常社会不合拍的人。假如合拍的话我们怎么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不寻常的另外一个新世界呢。也有人说艺术家就是善良的坏人。
说到凡高,每一次我都会想起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很瘦削,职业工程师,但却喜欢读艰深的哲学,最近听说他业余在读历史学位,职业之外的东西都只是纯粹的兴趣,并无任何著述立说的愿望。这个人很沉默,似乎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部世界的一切反应他都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我去过他家一次,他招待我的是一杯咖啡和一部动画片。看到他看动画时孩童般的笑脸,我明白我是个俗人。假如我和他在一起,我们从来不会谈什么高深话题拦氏,我们什么都不谈。我不觉得他深刻,但是假如生活中有一个人更像凡高,那就是他了。我对他有一点敬意,深信他是个诚实善良的人。他在生活中不算个得志的人。我想,今天全世界的人在向凡高表达敬意时,可能什么地方已经变异。我们看到听到谈论到的真是那个本来的凡高吗?我们真的会喜欢一个出现在你身边的凡高吗?
这个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一个画家问凡高喜欢做什么样的画时,凡高说:“我喜欢让我的画表现出深刻而温柔的东西。”一直相信,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首先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家柳永明作品赏析?
柳永明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具有现代绘画的观念,运用精炼的笔画,将山来自水景色描绘地尽显灵气。山体连绵挺拔,透露出浑厚的质感;树石在茂密的深林水涧虽意齐伯群收象中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凸显了大自然的造物之美;房屋隐于清幽之处,赋予了其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