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赏析?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

《艾凡赫》是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代表作,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

这部作品取材于十二世纪末的英国,通过主人公萨克逊贵族后裔艾凡赫的冒险经历,描写了比武、攻打城堡、骑士爱情、绿林侠盗的生活等场面,反映被征服者萨克逊贵族和征服者诺曼贵族之间的矛盾,再现了十二世纪英国的民族矛盾、民族风尚和各阶级的生活。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运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作出了三点开创性贡献:一是把民族风尚描写融入历史小说中,二是运用普通民众作为历史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寓历史小说于鲜明的时代气氛中。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同时代及后来的很多欧美小说家。

沃尔夫将军之死的作品简介

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位来自美洲的大画迹悄橡家,此人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话为题材外,有相当比重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曾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宫廷的上宾。作为英国宫廷聘用的历史画家(1772年~1801年),他还是英国皇家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768年),继雷诺兹爵士院长之后的第二任院长(1792年起),这就是英国画家本杰明·韦斯特。
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1820年3月)出生于美国,20岁以前, 就已在纽约市成为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1760年赴意大利进修,正值那里大兴新古典主义画风。他几乎走遍了意大利收藏美术珍品的所有城市,于1763年来到伦敦,是年25岁,即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此时,也正热衷于神话题材和所谓的“历史画”。他的作品很快得到雷诺兹爵士的称赞,彼此旨趣相投,结成了一对密友。韦斯特作为历史画家,赢得了许多爱好者,订画者络绎不绝。他一生中画过大量近代历史题材,在所有这一类题材的油画中,就数这一幅《沃尔夫将军之死》最有代表性,反响也最强烈,因为这幅画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沃尔夫将军之死》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英国司令官沃尔夫在殖民战争中的“就义”场面,这是描写他在一次攻打魁北克中转败为胜时的“英勇行为”。詹姆斯·沃尔夫(1727年~1759年)原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在对外殖民地掠夺的战争中,屡建军功,于1759年运丛升任为远征魁北克的司令官。这场战争主要与占领了布雷顿角岛的法国占领军作战。当沃尔夫的军队战胜了法军并稍事休养后,重返美洲,立即参加攻打魁北克的战争,遭到敌方的顽强抵抗。在激烈的交战中,沃尔夫三次负伤,他不下火线,继续指挥他的军队,直到城池被攻克,他才奄奄死去。
画上出现许多军官,围在仰躺着的沃尔夫两侧,几个军人扶着他的中弹的身体,他的枪支与军帽已被抛掷在地上。在他后面,有人拿着卷拢的英国米字旗,用这种构图来衬托沃尔夫的“就义”之壮烈。远处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地平线上只有一片红光和团团的乌云。构图比较对称,两边人物均衡,在左边一簇军人的前面,有一个作探子的美洲印第安人模样。场面显得具有美洲特色,作为一幅历史画卷,由于这种战争的殖民掠夺性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现在的西方美术史家也不愿承认它具有英国历史画的价值,但少数理论家持相反态度,认为它是一段英国殖民战争的史实,它具有英国资本主义的血腥味。作为历史画家,他真实地为后人留下了这一画卷,不失为艺术的记录,只是画家的立场是为殖民战争唱颂歌的。
这幅画的另一特点是,以古典主义的构图方法来展示战争,出场人物比较真实,包括服装与各种细节,因此它又是现实主义的。此外,这种画对美国的早期美术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画家本人自从来到英国后未再回美国过,他的艺术经过华盛顿·奥尔斯顿、吉伯尔·斯图尔特、查理·威尔逊等人的介绍,成了19世姿旁纪美国人自诩的骄傲。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