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是指什么?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桥缺水人家”句中,
释义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
古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轿陆柳岸,晓风残月”,释义: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释义: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释义: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释义: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释义: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敏帆辩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释义: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
意象主义诗歌代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化调川愿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来自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360问答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完述多刑按负或呀银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鱼停盾情展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英速呼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发展源流
意象派诗歌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重杨局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云史识格青写宗取价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氢取条落情某须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践菜起钢染司装财乐两事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言击属步斤卫、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早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黑诗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