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方艺术史 之四 巴洛克 洛可可 新古典

文艺复兴之后,就是巴洛克、洛可可,之后是新古典,先扫盲一下这都是啥意思。

巴洛克 ,往大里说,堪称是一个时代;往小里说,也覆盖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

因为和宗教、权力、财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因为视觉和装饰效果通常富丽堂皇,巴洛克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浮夸、奢华、土豪审美;凡尔赛宫就是鼎盛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宫殿。

巴洛克鼎盛艺术中心

插播一条建筑扫盲贴,一比就知道啥叫土豪巴洛克。

拜占庭,穹窿顶;哥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花玻璃;巴洛克,外形自由动态,富丽堂皇的誉银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

但除了华丽,巴洛克还意味着庆袭宴动感。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作品中的人都好像站在舞台上,演着一场大戏。只有这样的张力才能让人屏气凝神,肃然起敬。

我用金钱、奢华腐化你,你就不会造反不听话了。纸醉金迷到了颓靡,洛可可风格应运而生。 洛可可 ,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盛极必衰,一场由底层人民掀起的革命席卷而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革命派艺术家又重拾古典审美,歌颂宗教英雄的戏剧感画风现在被拿来渲染革命英雄,这便是 新古典主义 了。

“巴洛克艺术”始终围绕着宗教与权力展开,在罗马尤其明显。那些已经在罗马矗立了几百年的恢宏建筑、雕塑,大部分都出自贝尼尼之手。

这个希腊神话题材的雕像,让24岁的贝尼尼一举成名。冥王普鲁托强掳大地之母的女儿普洛塞尔皮娜为妻,普鲁托的手指深深地掐进了普洛塞尔皮娜的大腿,好像真的有了弹性一样。

还有一件堪称奇迹的作品必须得提:西班牙修女特雷莎常常听到上帝跟她说话,并说天使用剑刺进了她的心脏。但,贝尼尼觉得特雷莎“刺透了心”的感觉实质上与少女对爱情的渴求无异。

于是他雕刻了一个拿着金矛的天使,并让他将金矛对准特雷莎的下半身。修女双眼轻闭,嘴唇微张,陶醉地接受着天使带给她的快感,极度享受的样子。贝尼尼精准地刻画了一个虔诚的修女在与神交会时,一心渴望天堂的状态。

卡拉瓦乔既是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艺术家,也是巴洛克时期第一个为人熟知的艺术家,是他打破了文艺复兴后期的僵局。

他生活在罗马的底层社会,也画这样的罗马生活。

即便是画神,也要用最底层人民做模特,甚至用他自己。

马太本是个税吏,因此遭到人唾弃。耶稣要在遭人鄙弃的人中挑个人做自己的门徒,这幅画就是耶稣去召唤马太的情景。

光线昏暗的房间里,耶稣从画面右侧的门外走进来,一道亮光打在一只手上,在四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视线自然而然就转向了马太。

在画面上打了一道光来强化明暗的对比,将人藏在黑暗中,再用光线引导视线,这道光就是卡拉瓦乔最著名的撒手锏,被称为酒窖式光线,或者叫 卡拉瓦乔光 。

卡拉瓦乔用更加真实的方式去反映他所处的社会,有现实的逼真感和故事的戏剧性,这也是巴洛克时期的绘画特征。

伦勃朗时期的荷兰,艺术消费不再专属于贵族和教会,普通人也开始接近艺术,买画或请画家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有政府、企业和各种小团体,因此集体肖像画成为一种潮流,很像我们现在的大合照。

但伦勃朗的画却一人一个神态,因此一炮而红。

更突出的是伦勃朗的《夜巡》,它改变了集体肖像画的现状,引领了新的风潮。他用了最擅长的光线布局:一束斜射下来的光把主角的右侧照亮,左侧则陷入黑暗。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让人物棱角分明,立体感十足;同时又通过弱化民兵身上的光,使画面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时至今日,“伦勃朗光”仍是禅宴摄影师必学的布光法则。

伦勃朗至死都不愿为了迎合客户而丧失自己独立的人格,真正伟大的是他的灵魂,是这种不屈的艺术精神。

从15世纪到17世纪,当权者意识到了思想上的同化也相当重要,艺术可以作为宣传手段。所以,当时的艺术家很受重视。

委拉斯开兹是一名宫廷画家,他的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逼真,他只画自己眼睛看到的事物。

画神,他都是找自己家人当模特。《三博士来拜》讲得是东方的三位博士夜观星象,预见到犹太人的新君即将诞生,于是来到耶路撒冷,为圣母圣子献上礼物以表达敬意。

没人见过博士、圣母和耶稣长成什么样,委拉斯开兹的画里,圣母和耶稣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而那三个博士里不仅有他自己,还有岳父大人。

正是这种务实,让他笔下的人物看起来亲切、真实。

而他画的《宫娥》与《蒙娜丽莎》《夜巡》一同被纳入“世界三大名画”,被解读出了浓重的哲学意味。

画家用一面镜子把一个二维画面扩展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除了正得意扬扬的小公主外,还把本来不在画面中的国王和王后也装了进去。

这面镜子让国王和王后显像,成了最吸引西方研究者的元素。而这个显像又让画面里公主、宫女、大臣和画家本人全部定格。被隐匿起来的东西,恰恰决定了画面里所有人的姿态。

福柯总结道:是一个不可见的本体决定了一个可见的场景。这幅画给我们带来一个关于“人类认知”的启示,即可见的东西背后,往往存在着决定它的不可见因素。

“可见和不可见”“现象和本质”这种二元对立统一关系是《宫娥》里的哲学道理。这是哲学的功力,也是艺术的力量。

洛可可艺术,就只说蓬皮杜夫人。她的自我装扮,建筑和室内装饰,都是浓浓的“蓬皮杜风格”。

她创办自己的瓷器工场,那别具一格的粉色代表着贵族的时尚和优雅。

新古典主义提两个人,大卫和安格尔:

大卫对革命充满热情,是个“革命画家”。《马拉之死》就是一幅描绘革命者被暗杀的作品。

画中的青年男子叫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他患有严重的湿疹,不得不泡在有药水的浴缸里工作,被一个女子刺杀。暗杀发生的前几天,大卫还曾拜访过马拉。

后来他怎么又成为了宫廷御画师,后人不能理解,但他毕竟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大卫的学生安格尔以女性题材作品闻名,他只想单纯地画女性,极致地去表现女性的古典美。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幅《大宫女》

裸体绝不等同于情色,安格尔的这幅作品含蓄得多,没有波澜壮阔的剧情,也没有裸露的人体器官。这幅画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人体美的欣赏,这不是画,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很多人质疑安格尔画的人比例不对,腰被明显加长,但,那又怎么样呢,他热爱“人”这件天生伟大的艺术品,是纯粹地欣赏。

巴洛克风格时期有哪些具有代

法国巴洛克家具
(否一)历史背景(路易十四世)
1643年法国路易十三世逝世,其长子继位称路易十四世,时年5岁,母后安娜摄政,国家大权由首相巴札然掌握。1661
年,时年23岁的路易十四世亲政,历时52年。存360问答此期间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鼎盛时期,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文学艺术也呈现一派蒸级增繁荣景象.
1661年路易.卜四世亲政以后,决定建造一座大型宫殿,用以在欧洲各国中显示法幽的圈威干¨旧1二的权利。地址就在凡尔赛,在距巴黎西南23 f米处,
因此叫儿尔赛宫,
为了经营这样的宵延生活,刨造必要的生活环境,住万观写立众能永她温适勒.沃负责建筑没汁,勒·布朗负责室内装饰,勒·诺特尔负责园林设计,并于1662年专门为此设立了戈布兰制作所,负责制作宫廷用的室内装饰品、家具、日常用品、壁毯等。于1663年又单独成立了皇家家具捌作所,并任命路易十四的宫廷画家勒·布朗
为领导人。
凡尔赛宫犹如一座气读端十迫船消千舞台,它反映了以路易十四为中心的法国宫廷生活。由于当时非常重视门第和等级,采取什么样的格式才能体现寓廷生活的权威,就成了路易十四时期室内和家具设计的课题。
自路易十四即位后,法国的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受到粉企越根东田探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也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这种新的装饰风格受路装鲁却素掉唱抓易十四的移植和培育,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地,从而形成了路易十四式风格。
(二)优杀未苗秀设计师
1.勒·布朗
勒·布朗是法国皇家绘画雌塑学院的创始人,路易十四艺术风格的奠基人,他确定了一整套艺术观点、方法和严密的教数沿学体系,其中有些部分迄今仍为世界各国美术院校所采用,例如首先画石膏像,然后再进行人体写生等。
1660年,在财政大臣柯尔贝尔的推荐下,他就任皇家首席合于优吃着代龙个短十牛宫廷画家,常年陪伴着路易十四世住在枫丹自露宫,因此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必然是宫延贵族们毛担简座终再处继协的生活及爱好。凡尔赛宫所有房间的室内、家具及壁挂的设计,基本都是在勒·布朗觉卷以沿矿力棉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对于形成修连目法国的巴洛克风格,体现法国圈王的权威和气
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勒·布朗在凡尔赛宫的室内设计上,很好地将意大利宫殿的室内设汁风格综合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法国特点的风格。镜廊里利用了大量意大利巴洛克式装饰手法,使人感到变化无穷,金壁辉煌。由勒·脚许探第布朗创作的记录路易十四一生的14幅壁挂真式灯蛋组成的《亚历山大的故事》组画,现在仍然展示在凡尔赛宫王室内。

3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