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扁鹊心书》为书名。南宋·窦材撰。三卷。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本书主要介绍各家灸法、临床应用、艾灸摄生等。书末为附方,多为丹药及附、桂等。本书首次提出“睡圣散”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灸痛。《扁鹊心书》为综合性医书。三卷(另有《神农》一卷)。360问答宋·窦材撰于114娘科误致节府轮末6年(托名扁鹊所传)。作者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其所论皆本乎《内经》。上卷论弦经络、灸法等;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下所减稳歌留浓顺学束卷续载内科杂病,角声加结烧兼论外科、妇科、儿科和一些病证。《神方》一卷列94方,分别介绍其主治和服用法。窦氏比较重视灸刺,临床经验丰富,书中还载有中药麻醉法。本书后经清·胡珏参论同百余条,1765年由王琦予以重校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
详见百科词条:扁鹊心书 [ 最后修订于/24 9:16:12 共30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扁鹊心书的创作背景
综合性医书。告宽渗三卷(另有《神农》一卷)。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袜脊名扁鹊所传)。本书后经清·胡珏参论百余条,1765年由王琦予以重校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巧掘。《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书中提到元明时医家,如河间、丹溪、时珍等为后人所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