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人的简介 谁有

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他先后著有《我们将在河边会面吗?》(1968)、《诗集》(1971,该诗集于1972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两位公民》(1973)、《意大利之夏》(1976)、《绿墙》、《圣犹大》、《树枝不会折断》、《致一棵开花的梨树》、《这个旅程》等多卷。赖特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 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超现实主义是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诗歌运动,通常被归为后现代主义。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以法国作家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苏波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超现实主义。新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更愿意说自己创作的是“深意象诗”。
这一派诗人抛弃有意识的“自我”,也抛弃社会的存在,试图躲进“无意识的、唯我的宗教情绪”中去,认为只有潜意识才能认识真盯禅理。他们运用深层意象、“思想的语言”和“梦的文法”,从超现实的、非理性的角度去批判和讽刺社会。新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同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超现实主义虽然是一个很松散的文学流派,但影响十分广泛,当代的许多诗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青年诗人都热衷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其中伯莱和赖特是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深意象诗”诗人在艺术实践中刻意学习和模仿中国诗歌的意境和创作方法,形成了与法国超现实主义迥然不同的分割。
深意象诗是在意象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意象诗有着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强调意象的并置和罗列,主张发挥诗人的主观能力,在诗作中表现独特的感受。但深层意象诗更加重视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因而它描写的感受在表面看来常常是荒谬的。布莱曾说,深层意象诗是通过对无意识的开掘,使得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成为可能,使意象从心灵深处跃起。也许我们可以说,深层意象诗人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直觉感受、又对这一感受做了主观的理性加工之后而成的作品。 |

20世纪英国象征主义最重的诗人

、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二十世纪墨西哥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拉丁美洲三大诗人之一,生于墨西哥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就读于墨西哥大学,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在巴黎参加了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四十年代进入外交界,后来作为外交官出使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国,1968年为抗议墨西哥政府镇压学生愤而辞去墨西哥驻印度大使,然后到英美一些大学讲授文学,1971年回到墨西哥继续从事文学活动,先后创办文学刊物《复数》和《回归》,直到1998年去世。他一生著述颇丰,诗集有《在你明澈的影子下》、《灾难与奇迹》、《一首圣歌的种籽》、《鹰还是太阳?》、《狂暴的季节》、《法定日》、《火蛇》、《东坡》、《朝向开端》、《布兰科》、《回归》、《影子草图》、《内部的树》等;散文集和文论集主要有《孤独的迷宫》、《变之潮流》、《淤泥的孩子》、《汽笛桐棚与贝壳》等,他于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的创作融合了拉美本土文化及西班牙语系的文学传统,继承欧洲现代主义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语言创造自由境界的信念,在他的诗歌世界里,强烈的瞬间经验和复杂的历史意识,个人的生命直觉和人类的文化传凯轮尘统达到了强烈合一。他的后期诗作更自觉地将东西方文化熔于一炉,其诗作由繁复回到具体明澈,可以说是受到东方古典诗歌的启示。他翻译过王维、李白、杜甫等中国古代诗歌大师的作品。

2
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詹姆斯·赖特,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即“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他先后出版了诗集《绿墙》(1957)、《圣犹大》(1959)、《树枝不会折断》(1963)、《我们是否在河边聚集》(1968)、《诗合集》(1971)、《两个公民》(1973)、《致一棵开花的梨树》(1977)、《这旅程》(1982)等多卷,其中《诗合集》于1972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另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散文和散文诗,散文结集为《意大利夏天的瞬间》出版。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

赖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3.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大卫·赫伯特·劳伦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之一,生于诺丁汉郡,父亲是矿工,中学毕业后凭着奖学金上了诺丁汉大学,后来成为小学教师。他于1914年与弗莉达结婚,过着流浪生活,先后到过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和澳大利亚,曾经多次试图建立逃避现实社会的理想公社,但终归失败。他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有《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以及《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其小说画面宽广,想象力气魄大,主题是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他深入而勇敢地探讨了两性关系的现实和意义,这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从而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有早期诗集《情诗及其他》(1913)、晚期诗集《诗集》(1929)等。另外有一册《最后的诗》出版于他死后的1933年,他的好友、英国著名诗人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之写了序。他的诗作早期诗作多有意象派特征,画面清晰,语言自然流畅;中晚期作品则兼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色,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努力发掘人类的下意识,其中的复杂性体现出了极大魅力。他的代表作《死亡之舟》体现出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而寻找出路的心情,整个诗篇充满了神秘的象征、哲理无穷无尽的寓意,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现实生活。

巴勃鲁·聂鲁达( Pablo Neruda, 19O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英国文学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

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360问答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够宗组急卷兰土解要察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而印触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发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风良费验鲜河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3,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最轮棉巴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给形选军级者程会可语分语言文学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情非待盾装实面越在空前的发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无韵体诗被介绍到英国.重要的诗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书送举检浓市采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步十根周er Marlowe), 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17世纪的英国文学17世纪是英国每们言植聚阿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失且肉争组迅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女开外急证千给才孩也照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费厂宪表单致气满斯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占直秋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需保肥犯境担期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须议要领周拉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18世纪特特的英国文学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混美倍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19世纪的英国文学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则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洁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弗洁尼亚的〈到灯塔去〉则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

1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