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张老师在上《中国画鉴赏方法》一课时,将教材中的十几幅美术作品的作者与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时间非常紧张…

(1)①针对案例当中张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本节课的类型不难看出,他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来说,没能让学生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看,老师讲解内容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乏味;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三维目标的前两项都未能达到,在情感方面更不可能有提升了。所以说,张老师对于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成功的。
②案例当中提到,张老师在上课时时间紧张不够用,这就说明他没能够事先安排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时间的把控也出现了失误。
③就教学方法来说,首先既然是美术鉴赏课,那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相应的美术语言和美术鉴赏内容,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观,而不是像张老师一样一味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最后,美术鉴赏课中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的采用挂图或者是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案例中的张老师读错了题款,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应该在课堂出现的知识性错误。而且张老师在读错后,为自己辩解是因为“古代绘画中的题款很难辨认,错一个字很正常”,如此来为自己开脱,这种做法更欠妥当。首先会让学生对这位老师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其次则会让学生产生老师是在刻意回避自身错误不敢担当。建议:第一,张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用心备课,吃透知识内容,理清思路,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授本节课;第二,即使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现类似失误,也应该及时纠正,以免误导学生,而且作为老师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为学生树立勇于负责的榜样。

国画赏析200字

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点,确实是气韵,这可不是什么装逼格高之类的,只是那位博士可能没有详细给你说说气韵是个什么鬼吧。从友吵技法上讲,气韵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留白,请注意,不是抹白或者涂白,而是“留”。油画或水粉什么的为了突出其立体感,往往是用颜料一块块地挞上去的,而在国画中,由于没有西画的投影这个概念,主要讲究的也非是否立体,所以在国画当中,颜料的用量是不磨陆多的,尤其是白粉,往往是一点不用直接通过留出来的(画国画的都很吝色)。废话可能有点多了,我们回到气韵这个东西上,举个国画中最能体现气韵的画科——山水画。不动如山,不动如山,从这个词语就可以看出,一座山你哪怕画得再生动它也是动弹不得的啊,生动不了,怎么办呢?就必须靠水动云动来体现啦,气韵气韵,这就是所谓的气了。用白粉来画水云?挥洒自如,似有型实则无形谓之气,用了白粉明显僵化了这个所谓的气了,不如不用。再来谈韵,韵者余味也,韵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这幅画更耐品,在这点上,留白法无疑能够做到最好(当然也有其他方法,下面会说到)。为什么呢?这个更好解释,道家有个很经典的学说:给你个空碗,你能盛物,给你个实心的碗呢?在国画中也一样,留了白所能承好游侍载的内涵就更多,因为这内涵包括了看画的千千万万个人的想象力。一句话我说一半,剩下的一半让你们想,无疑可以让更多人来品味我这一句话,这也是中华自古以来独有的婉约之美,词以婉约为宗,画更是如此。

3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