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利

《魚的循環》是保羅克力在1922年創作的,是爲了紀念他的亡友馬克。從充滿仇恨到希望重生,360問答仿佛看透了世界的本質。從思想上有一點:“還有後來人的味道”。</p>從表現手法上汽:幾何結構與點彩派的色彩直接溶入童真的夢幻,克利用心中的激情和宗教般的感悟,精害鹽哥後溶解了外部世界的表象,這和中國月的國畫精髓“似與不似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p>

【教育】兒童繪畫與心理片段分享 :線條的情感表達–04

      線條是藝術史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藝術形式,流傳下來的最初繪畫作品主要是以線的形式表現。如中國原始的象形文字,彩陶繪畫,西方原始人的岩畫,無不用線條來勾畫。這是原始人類對于自然的模仿,它展現先民們作畫時随意輕松的心态。

      線描是最簡便、最直接用于表現形象的繪畫手段,是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繪畫方式,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觀事物或主觀想象而使用的虛拟性、提示性、裝飾性的視覺語言,它是最幼稚的造型語彙,所有孩子的第一筆繪畫都是由線條來表現的。

      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Chris)曾經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他道出了線條的本質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即表達畫家的精微感覺和細膩的情緒,同時也道出了豐富的線條留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不同的線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垂直線給人莊嚴、挺拔、高潔、希望、正直等感覺;水平線具有平和、安定、靜止的感覺;斜線則富有變化、運動、緊張和不安的感覺;規則的曲線讓人感到明朗、整齊、圓滑、有序;自由的曲線則顯得活潑、優美、生動、柔和,給人流暢、優美而生動的感覺。

    彼特和梅裏菲爾德(Merrifield)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要求一些成年人根據24個形容詞畫出他們認爲最符合的線條。諸如“愉快”“高興”“幸福”這類詞彙多被畫成上行的線條,“悲傷”“死亡”“不快”等多是下行的線條,“激烈”“躁動”“瘋狂”等多是曲折斷裂和不規則的線條。此外,表示“殘忍”“狂躁”的線條通常又濃又重,而表示“溫和”“細緻”的往往又細又柔。

      筆者在進行繪畫心理技術培訓時,也經常會讓學員用不同的線條表示情緒,碼核結論與上述研究類似,如用上行的線條、波浪形的線條等表示高興、愉悅;用下行線條、較輕的線條表示難過、傷心、痛苦等;用鋸齒狀線條、不規格線條、重筆力線條表示憤怒、狂躁等。

      孩子的畫中也會有類似的信息。要是留意每個小人兒的輪廓線,就有可能發現孩子在不同人物身上傾注的感情。在一幅繪畫家庭的圖畫中,如果一個孩子用有濃又重的線條來描述爸爸而用輕柔的線條來描繪媽媽,這個小男孩很可能有戀母情結,而對父親懷有敵意。畫畫的孩子一般都會給迹模空自己的小人兒添上手腳,好讓它們看上去更生動一些。研究人員從手腳伸展的方向就能看出畫中傾注了自身心理及情感因素的小畫家們是樂觀向上還是悲觀消極。

      依據相同的原理,在畫樹的測試中,通過姿瞎觀察枝桠的生長方向就能獲得很多信息。

21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