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巴羅克時代,古典時代和浪漫主意時代。
巴洛克音樂指歐洲在文藝複興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于葡萄牙語“Barocco”,意指形态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逐漸用于藝術和音樂領域。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征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爲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裏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鉛陪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十七、八世紀宮廷樂師所寫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爲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爲了炫耀貴族的權勢以及财富,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耀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
古典主義音樂指的是173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
古典主義音樂承繼著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而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成爲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曲式,影響之深遠直至二十世紀。樂團編制比巴洛克時期增大,樂團由指揮帶領逐漸變成一種常規。現代鋼琴在古典時期出現,逐漸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
随着法國大革命對社會造成的沖擊,作曲家的生計也受到影響,由最初依賴宮廷、教會供養轉變爲獨立的經營者。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延續和發展,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
浪漫主義音樂比起之前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相對來說看輕形式和結構方面的考慮。浪漫主義音樂往往富于想象力,相當多的浪漫主義音樂受到非現實的文學作品的影響,而有着相當大的标題音樂成分。浪漫主義的因素,則包含在從古至今的音樂創作當中,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時代,因爲槐野蠢音樂創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種脊薯表現,而浪漫主義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體現。
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和終結者,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行人,浪漫主義音樂抛棄了古典音樂的以旋律爲主的統一性,強調多樣性,發展和聲的作用,對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質進行刻畫,更多地運用轉調手法和半音。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是韋伯,音樂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義音樂體現了影響廣泛和民族分化的傾向,在法國出現了柏遼茲,意大利的羅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蘭的肖邦和俄羅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義音樂在瓦格納和布拉姆斯時代逐漸走入曆史。
歐洲浪漫主義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義。歐洲浪漫主義思潮出現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首先反映在文學中,後來擴及到包括音樂在内的整李殺之個藝術領域。浪漫主360問答義是對傳統、古典模式和束斷簡笑元香能劇念出錢元縛個性的種種權威的反叛載答階批兒才育,重視個性、主觀、情感的自由表現和抒發。
音樂的浪漫主義大約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直到十九世紀末,是浪漫順真迫左連被想強乙宗主義迅猛發展,席卷整個歐洲的時代,二十世紀初,浪漫主義開始衰落,但仍然眼幹創油考才别足圖有少數音樂家堅持浪漫主義類書垂風格。
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從古典向浪漫時期轉變中承上距趕持難殖啓下的作曲家。整體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經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經着力于在音樂中表現他的個性,努力在人格、際境省擊直指言通程角仍精神上争得獨立和自由。
直到貝多芬爲止,音樂家們都是在貴族的“保護”下生存的,這使他們處于依附他人的社會地位。莫紮特、貝多芬都爲争取獨立的社會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價,直到浪漫主義時代,音樂家才成爲自由、獨立的藝術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卻不等于物質上的幸福,這使他們常常處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義音出樂最顯著的特征,是重視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們的情感世界,來自對大自然的微妙觀感、觸情生情,來自詩歌、戲劇、繪畫等姊妹藝術的啓迪,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引發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題音樂盛行起來。他們也應用古典傳統的形式或曲體名稱,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處理。同時,也産生了許多新的形式。例如便校陸“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這是一種随興之所至,表現某種情趣、心境、感觸的小曲。
當然,他們不拘泥于傳統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們抒發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優秀的浪漫主義音樂,都有與他們的音樂内容相适應的完美的形式。而他們的音樂内容,也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範圍,具有廣泛社會性、普遍性的道德倫理的意義。
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吸聚查仍袁觀其表秋獲尼專門以演奏爲職業的鋼琴家。在這以前,作曲家與演奏家是合而爲一的。就是說,鋼琴曲大都是由寫作樂曲的作曲家富排田裝呼魯調自己演奏。職業鋼琴家的出現,意他味着作曲與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結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種令人耳暈目眩的超級技巧,是音樂會獲得成功的覺粒細證太鋼胞因素之一。适應這種需要,這時期出現許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鋼琴曲,與此同時,大量目的隻是爲練習技術的鋼琴練習曲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那位“折磨”了幾代懷效鋼琴家的貝多芬的學生、李斯九裏想宣六幾妒曲電特的老師,車爾尼始苗(1791—1858)的沒完沒了的練習曲,就寫于這時期。除他外,克列門蒂(1752—1857、克拉瑪(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寫下了有價值的技術練習曲。
總之,浪漫派時期,鋼琴藝術得到全面、高度的發展。假如我們樂于平均起來計算一下,在今天的音樂廳裏聽到的鋼琴曲目中,浪漫派鋼琴曲仍然普媽章難漢次雙越遊激占有最大的比例。我們的漫遊,也将盡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歐洲音樂進入浪漫主義時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國民族歌劇的先驅人物。他也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創作了四首鋼琴奏鳴曲,許多舞曲。他的廣爲人知的鋼琴曲是《華麗回旋曲》和《邀舞》,都寫于1819年。兩首作品的性質也相近,都華麗、明快,在優美、輕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義的氣息。《華麗回旋曲》的主題是:
與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傳的要更廣些。邀,就是邀請,樂曲描寫的是邀請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對樂曲給予了生動的解釋,大意是:開始是一個男的很有禮貌的邀請一個女的跳舞:
這條低音區的上行旋律表達着這個男人誠懇的态度。但女的有點不好意思,也很有禮貌,不過謝絕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請,低音旋律又重複一次。這次,引出了兩人的交談,很自然的共進舞池。後來就是華美的多段圓舞曲了,是一聽就清楚的優雅的舞蹈場面。當舞蹈音樂停止後,類似開頭的音樂再次出現,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達謝意,兩人友好地互相告别。這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标題音樂。标題帶有情節性音樂也沿着情節的線索發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與莫紮特相似的天才,卻經受了比莫紮特更多的困苦。他31歲早逝,僅比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藝術歌曲的偉大作曲家,也創作了著名的交響音樂作品。他在鋼琴音樂上也有建樹。他一生寫了十六首鋼琴奏鳴曲,還有許許多多“即興曲”、“音樂的瞬間”(這是舒伯特首創的名稱)、“進行曲”等等小品。這些作品被稱爲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現一種特定的、語言無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緒和感受,展示出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們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樂的瞬間》,在許多場合都會聽到:
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間産生的音樂靈感譜成的美麗可愛的小曲。對于這類小曲,不必費心去想“表現的是什麽”,它表現的就是你聽到和感到的。他的《即興曲》也是這樣。比如《E大調即興曲》,讓你的情緒、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動的音流飛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帶到美妙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