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的建筑文化有什么特点?
1、古典建筑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西摩会堂,以通贯两层的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一对方形壁柱形成门廊,穹形拱顶的会堂可容纳五六百人。记载着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留下的生活印记,于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马勒住宅,以北欧挪威住宅风格为主,同时结合欧亚多种建筑形式,以风格的奇特别致闻名,被誉为是一幢“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奇特”的建筑,更蕴含了一个小女孩童话般的梦境。
2、海派里弄
从石库门里弄,到新式里弄,乃至花园里弄、公寓里弄,这些中西合璧、上海风情的里弄住宅,形成了上海近代特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
作为上海著名的大型新式里弄住宅群,“大胜胡同”有3层朝南向砖木结构房屋116幢,行列式排列,住宅外墙为拉毛饰面,窗口、檐口、墙隅等部位镶拼清水红砖边饰。
作为新式石库门里弄的代表,震兴里为指桐清水红砖墙面。荣康里是清水青砖墙面嵌红砖带式。德庆里水泥砂浆仿石砌墙面。特点为街面的牌楼与弄内的房屋连为一体,各弄首的牌楼上的雕石花纹各有不同。
3、老建筑新地标
位于陕西北路的荣氏老宅,立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而平面布置、内外装修等方面则偏重中国传统风格。2017年,经过6年精心修缮,荣宅以崭新姿态重新亮相。人们可在此近距离感受时尚与历史的碰撞、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1885年“张园”开始对游人免费开放,成为当乎灶时上海最大也最有特色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和娱乐场所。国内的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均在此亮相。目前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大,拥有中后期石库门种类最为齐全的建筑群。
2019年启动了对张园的升级改造,将建成“中央文化街区”,集商旅文为一体,立足南京西路“永不落幕”后街夜色经济建设,打造摩登时尚新地标,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扩展资料:
1、位置境域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土地面积为面积6340.5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岁逗扮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2、气候环境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上海静安区建筑文化遗产概览
威尼斯古建筑是属於哪种风格样式的?
这就多咯!中国与外国的建筑从柱子到整体说也说不完!我建议你看《中外古建筑艺术》
西方现代建筑特点
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 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诸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1921-1923) 、麦力利银行(1922-1923) 、上海邮政总局(1922-1924) 、嘉道里公馆(1924) 、法国体育总会(1来自924-1926) 等;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 、徐家汇天主堂(1910) 等;中国古典传统复兴的代表作如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担真微几大楼(1931-1933) 、中国银行大楼(1937) 等,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筑;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如有利银行大楼(1913-1916) 、海关大楼(1925-1927) 、王伯群住宅(1930-1934) 、马勒住宅(1936) 等;二三十年代流行全世界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对上海的影响使上海成为国际上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心之一,其代表作有沙逊大厦(1926-1929) 、国蒸李轴构民怕营花事镇泰大戏院(1932) 、中汇银行大楼(1934) ,以及遍布上海西区的许多公寓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则有国际饭店(1931-1934) 、大光明大戏院(1933) 、毕卡第公寓(19题已星甲值资距34) 、吴同文住宅(1938) 以及许多花园洋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