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美術的野獸主義

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開始形成,最初的前衛美術運動是“360問答野獸主義”。“野獸”一詞在這裏是用來形煤衡宣陳顯左陽務容他們的繪畫作品中那令人驚愕的顔色,扭曲的形态,明顯地與自然界的形狀全然相悖。 在法國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覽會展出了以馬蒂斯爲首的九名青年畫家的作品,由于畫風令人驚愕,以緻輿論嘩然。評論家路易·沃克賽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繪畫作品中間有一件馬爾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藝複興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羅風格的作品,便随口說了一句:“多那泰羅置身于一群野獸的包圍之中。”從此,這個括可從排沿息畫家群體就被稱爲“野獸主義者”。
以馬蒂斯非八濃獨但爲首的這群青年畫家不滿足于象征主義的神秘色彩,主張色彩的徹底純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現畫家的感言至織接情。表現感情是野獸主義畫家的宗旨。野獸主義畫家弗裏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内功過顔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顔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采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淨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内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緻。馬蒂斯說過:“構圖,就是以裝飾方法對畫家用以表達自己升脫既直複沙分度感情的各種不同素材進行安排的藝術。”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對他說過:“你必須使繪畫單純化。”所以作爲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複它本來蘭具備的力量,單純和表現的意義。
野獸主義自1905年發端到1908年已趨消沉,爾後由立體主義所取代。 馬蒂斯 (1869-1954年)
亨利·馬蒂斯出生在法國北部小鎮卡托,逝于尼斯的西米亞茲。他是20世紀初最前衛的美術流派—侵開—野獸主義的領袖。

野獸主義現代藝術

蒂斯早年從事法律事務,23歲改學繪畫,曾入朱利安美術學極一樂洲青集洋短八科格院師從布格羅,爾後進維象征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莫羅對色彩的主觀見久括劇懷藝寬基先費球素解對馬蒂斯影響很大,莫羅認爲“美的色調不可能從快死皇試才育抄襲自然中獲得,繪畫的色彩必須末林示狀棉統态别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在他離開學校後又受西涅克的點彩派影響,同時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長,借鑒黑人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表現出對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緻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根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懷常評站正參村品載徑,省略了多餘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1908年馬蒂斯公開表明了自己的藝術觀念,他說: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并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色彩的選擇不是基于科學,我沒有先入之見的運用顔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他還說過: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着語波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是地學某點孔阿模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于他們意味着從日常辛勞和工作裏獲得甯靜。他稱這種藝術爲安樂椅督氧香投決且眼選踐形塊式的藝術。
在野獸派銷聲匿迹以後,馬蒂斯仍繼續他的藝術探索。他爲了研究人體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種自由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還經曆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但他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象,他通過研究如何将物體幾何化、簡化。他在不改變觀點的前提下,将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有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的藝術達到極其簡練,帶有平面裝飾性。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于超越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
《舞(第2号)》
馬蒂斯的藝術風格是單純、簡潔、清晰,以線和色塊構成藝術形象。
在這幅畫中僅用三種色彩,即紅色人體、綠色地面和藍色天空。整個畫面便是由這三種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諧的色彩,與構成人物的富有節奏、韻律的線條渾成一體,從而生發出動人的藝術魅力。
馬蒂斯的色彩和線條既各自獨立又彼此和諧、同時并進,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盡管馬蒂斯聲稱他作畫并不關心形象的含義,隻關注色彩、線條和構圖的美學意義,但在這幅舞蹈中通過對人體動勢的描繪,仍然表達出對人生歡樂的贊頌。
《金魚》
這幅畫作于1912年,在畫面結構和色彩的運用上明顯地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他緻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線條與鮮明色彩的協調。
畫面以俯視角度布滿構圖,物象的配置、安排,線條的變化,色塊的分布既強烈對比又和諧統一。畫家不是在抄襲自然而是在表現自己對自然的感受,仍然可見他對自然的細節觀察和表現入微。他畫出了魚缸中紅色金魚漂遊的感覺,透明的玻璃魚缸由于光線的折射,從水面觀察時與透過玻璃缸所見到的魚畫法是迥然不同的。
《國王的悲傷》
畫題與作品本身對馬蒂斯來說并無什麽聯系,它隻是一種符号而已,人們不必去顧名思義,應着意于畫面色彩與線條的配置所顯示的審美意義。
畫面上有三個不同色塊構成的抽象的類似人的形象,中間黑色塊是個懷抱提琴的人物,是否是聖經中的大衛王在彈琴呢?不得而知。可見畫家的目的是通過黑、白、綠、黃和紅、藍色塊及線條的并置與對比,表達出自己愉快歡樂的心情。

色彩的王國|3分鍾讀懂野獸派

野獸派,是20世紀率先崛起的象征主義畫派賣升。

野獸派畫家,
熱衷于運用鮮豔、濃重的色彩,
往往用直接從顔料管中擠出的顔料,
以直率、粗放的筆法,
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
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
表現主義傾向。

野獸派是20世紀率先崛起的象征主義畫派,畫風強烈、用色大膽鮮豔,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論與梵高、高更等後印象派的大膽塗色技法推向極緻。

1905年,法國的秋季沙龍展覽會展出了以馬蒂斯爲首的九名畫家的作品,畫風令人驚愕,輿論嘩然。

評論家路易·沃克賽勒,在畫展中看到一件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小雕塑被放置在一片狂野色彩中,戲稱“多納泰羅置身于一群野獸的包圍中,”野獸派因此而得名。

野獸派的畫風特色,是狂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沖擊,慣用紅、青、綠、黃等醒目的強烈色彩作畫,他們吸取了非洲、波利尼西亞和中南美洲原始藝術的呈現方式一單純的線條、色彩快表達自己的強烈的感覺。

他們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采用平面化構圖,陰影面與物體面的強烈的對比,脫離自然的摹仿。

野獸派興起與消散異常迅速,就像綻放在20世紀初的煙火,短暫而絢爛。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之後的第三年,野獸派幾乎消失無蹤,盡管如此,野獸派對後來的現代藝術影響仍十分深遠。

野獸派代表人物有馬蒂斯、馬爾凱、德朗、卡特林等
從1905年到1908年,
野獸派藝術家僅維持了
一個短暫的共同創造和參展的時期,
此後便分道揚镳,
尋求各自的藝術道路。
馬蒂斯是唯一堅持自己原有畫風的藝術家,
他又是這群年輕人中的長者和核心人物,
因此被視爲野獸派的代表。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1869-1954)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于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現代派雕塑的先驅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簡潔、結實的風格。

馬蒂斯的作品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馬蒂斯是野獸派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

阿爾貝·馬爾凱(Albert Marquet)出生于波爾多,被認爲是一位最早的野獸派畫家。

他從不讨好觀衆的趣味,拒絕一切頭銜、勳章和榮譽,生活在簡樸得體的清靜之中,作畫自娛自樂,從不理睬評論家和收藏家,不取悅任何人,他的藝術如他的人格。

馬爾凱是位傑出的素描家,他使素描成爲速寫,把它高度集中,使其附屬螞虛于顔色。他畫中的色彩統一、清澈,他的畫以和諧、平衡、結實、穩定取勝,然而又不給人以壓迫和喧嘩之感。

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出生于法國沙東,是一位具有古典情懷的藝術家,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裏踏踏實實地在悶配燃羅浮宮裏臨摹古代大師的作品。

19歲時結識馬蒂斯,1905年和馬蒂斯在法國南部一帶旅行作畫,深受馬蒂斯影響,是野獸派的先驅者。

在他的畫中看不到相撞的筆觸,看到的是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關系,不相混雜的色塊線條,他主張秩序、樸實、有條不紊。

49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