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
1854360問答-1859年 德加在意大利的美術學校學習意大利的藝術,特别是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同時,他又在安格爾的一位得意門生路易·通拉莫特(LouisLamott)的畫室裏學畫。1859年 德加回到了巴黎,那時的德加已經是一個學到一手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封着硫最些安格爾(Jean-S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1867)畫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這種素描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素描。1859年前 德加經常畫一些人物肖像,如: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以及一些曆史主題的人物。1860年代 德加結識了愛德華·馬奈(EdouardManet,1832-1883),并成爲蓋爾布來咖啡館的常客。1862年 德加開始對賽馬産生了興束船合一趣。1869年 德加畫了大量色粉習作,主要畫的是海濱浴場。1870年代初期 芭蕾舞女是德加非常喜歡的主題。1870年之後 德加創作風格開始轉向了現實主義。這種理論主張放棄古代希臘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樸實、真摯地表現所見的事物。1872年末德加爲了尋找開心,到了美國的新奧爾良。1874-1886年 德加雖然反對印象主義,取她花展利但是他還是積極參加了曆屆印象派畫展,除了1882年的那一屆。與此同時,德加的作品也被官方沙龍所采納,并且作品可以懸挂在相當顯目的地方,但他卻脫離了官方沙龍。1893年 德加感到他有失明的危險,因此他急不可待、狂熱的畫起畫來,這時的德加對人對已都很嚴厲、苛刻,性情變得十分古怪。1886-1917年 德加文的作品已經不再展出。191标擴風究功府7年9月27日 德加逝世于群景用燈處華繼見動巴黎,享年83歲。
埃德加·德加——運用線條的色彩畫家
Edgar Degas, 1834-1917The Color Painter Using the Line 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将傳統精确素描與印象派色彩風格絕妙結合的畫家, 被稱爲“古典的印象主義”。德加自己說他是“運用線條的色彩畫家”。 相對于印象派畫家顫動、迷離的戶外風景,他筆下的畫面冷靜、理智、忠實地記錄他的時代特有的繁華和躁動。 德加用畫筆忠實地記錄了一個不完美但是真實的世界,同時也留下更多餘地讓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尺度評判所看到的。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國畫家、雕塑家,生于法國巴黎,原名爲埃德加·依列爾·日耳曼·德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繪圖大師之一,也是古典藝術與現代主義藝術之間的關聯人物。他精通繪畫、繪圖、雕塑與攝影。 德加富于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爲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他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他通常被認爲屬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 世上沒有兩棵一模一樣的樹,一棵樹上也找不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印象派團體中的畫家出身不同,個性各異,藝術主張也不盡相同,隻因爲承擔了共同的命運,便在世人的心目中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德加并不是一位嚴格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但是長期以來都被當作印象派團體中有影響的主要人物,這或許可以歸結于他們對學院派價值觀念的反叛,以及在他們的作品中共同體現出來的異于傳統的鮮明的現代感,盡管這種現代感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 德加年輕的時候經常到盧浮宮去臨摹大師畫作,他從來都認爲臨摹是學畫的重要一課。多年以後,他還認真地強調要重新臨摹大師畫作,告誡說隻有掌握了臨摹的技巧,才可去寫生。于是,1861年的一大,在盧浮宮臨摹的現場,西班牙藝術大師委拉斯開茲的畫前,德加認識了馬奈,接着馬奈把他介紹給印象派的同道。于是,德加也成了巴黎蓋爾波瓦咖啡館的常客。 類似這種偶然的相遇和邂逅真是太平凡、太微不足道了,就如森林裏一陣清風吹來,把兩棵樹上的兩片葉子吹到了一起;然而,這也可能是某種曆史的機緣,會讓某種具有意義的事物的進程發生改變。德加生于1834年,比馬奈小兩歲。和馬奈一樣,德加也出生在富裕之家。其祖父和父親都是銀行家,外祖父是從法國移民到美國新奧爾良的棉花商人。像那些富裕家庭的子弟一樣,德加起初學的是法律。但他對此根本提不起興趣,他讀書時最好的功課是曆史和拉丁文,此外對素描藝術亦極有感覺。父親是一位熱愛藝術甚于商業經營的人,見兒子喜歡畫畫,又衣食無憂,那麽就讓兒子進美術學校,去做一個畫家吧。 20歲時,德加進入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he)的畫室學畫,即使他在第二年考進美術學校,仍然沒有離開這裏。拉莫特的老師是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他自然将安格爾強調線條在繪畫中的重要性的觀念又灌輸給自己的學生。第二年,德加因某種機緣與安格爾見過一面。那是1855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博覽會的美術沙龍爲當時年已75歲的繪畫大師安格爾專門辟了一個展廳,用以展出反映他半個世紀創作生涯的幾十幅畫作。安格爾非常想将自己青年時代畫的一幅重要作品《浴女》送交展出(這幅作品後來以收藏者的名字被稱作《瓦爾平松的浴女》),可是當時收藏此作的瓦爾平松先生無論如何不肯将畫借出。 德加的父親與瓦爾平松是朋友,德加知道這件事後,很想幫自己仰慕的大師完成心願。他主動找到瓦爾平松,收藏家居然被誠懇的年輕人說動了,安格爾得知德加是一位學畫的學生後,十分高興地與他交流藝術的體會,還反複對他強調了素描在繪畫中的重要性:“畫素描,年輕的朋友,多畫素描;不管是根據記憶或是寫生,隻要這樣做去,你便會成爲很好的畫家。”這位前輩還給了德加一條非常有名的建議—去關注線條。 19世紀中期,賽馬在巴黎是一種時尚,上流社會的人士對這項運動十分熱衷,馬奈和德加都是賽馬兄弟會的成員,他們有機會就會去新開的倫尚賽馬場。德加作有許多以賽馬爲題材的油畫、色粉筆畫和素描,他畫馬的俊逸儀态,畫騎手的潇灑英姿,畫人與馬的相依…加起來大概有300多幅。法國人似乎并非那種善于騎射的民族,但法蘭西人對于馬的認知卻表現出審美與哲學上的聰慧。傑出的作家布豐對于馬的高貴寫出了堪稱絕唱的散文,他在文章中說道,人對馬的征服是人類所有征服行爲中最爲高貴的。布豐寫馬正是人類心靈史上關于馬的審美描述的高峰,而德加畫馬雖然顯得冷靜有餘激情不足,但你隻要看過德加的一幅素描《人與馬》,你還是不但能折服于德加畫馬的功力,而且更會被他對人和馬之間的感情的理解所觸動。 除了賽馬場之外,德加不太喜歡其他的露天題材。他對人說過:“對你來說也許戶外的大自然是 必要的,但是對我而言,我要的是人的文明生活。”而他對光的奇幻效果的興趣,則來自于歌劇院和咖啡館。 1917年9月27日,德加逝世于巴黎,享年83歲。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工作室裏發現了大約150件的小型雕塑,題材也是賽馬和舞蹈演員。雷諾阿認爲德加的雕塑勝過羅丹,畢沙羅則将他看作是“我們時代的最偉大的藝術家”。 德加終身未婚,但不是孤獨的。1877年,德加認識了從美國移居到法國的女畫家卡薩特。生于富裕之家的卡薩特是法國人的後裔,在美國受過傳統繪畫技法訓練。到法國幾年後,卡薩特經常和德加一起作畫,還在德加的影響下,參加了四次印象派的畫展。卡薩特也終生未婚,與男性的交往也甚少,甚至連她的作品中都很少出現男性的形象,但她卻非常樂意和德加來往。因爲他們不但出身和學識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就連對繪畫的看法也有許多共同之點。雖然卡薩特無論在精神和素描技巧上都距離德加甚遠,但一直是他的好友和學生。惺惺相惜,卡薩特對德加的雕塑作品評價甚高,德加也高度贊譽卡薩特的版畫:“此外還有能夠像她一樣巧妙地描畫作品的畫家嗎?” 是否可以這樣假設:因爲有了德加,才有了爲印象派女畫家的卡薩特,才使得印象派的畫家隊伍裏,女畫家莫裏索不至于孤軍作戰;而在藝術史上,美國也因此補上了印象主義這一課。德加逝世以後,73歲的卡薩特從巴黎寫信給她美國的朋友:“我感到悲傷,他是我在這兒最老的朋友,也是19世紀最後的偉大藝術家我認爲這裏無人能取代他的位置。”同樣的感覺。”德加是不輕易贊美人的,但他對卡薩特卻從來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詞,他看到卡薩特《梳頭的女孩》時,情不自禁地贊歎道:“素描真棒德加在看了卡薩特一幅肖像畫後,就對朋友說:“竟然有人與我有格調真高啊 德加與卡薩特也因藝術上的共鳴漸漸成爲事業上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德加與卡薩特之間的師生關系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卡薩特後來對人說,她不可能選擇一個比德加更好的指導者了。而德加與卡薩特之間因藝術而形成的純潔友誼也成爲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對人刻薄,對己刻薄,對藝術的追求從不懈怠。那是對藝術的赤子之心,對藝術的愛情,超越了一切。處世的高傲,對藝術的執着,卓越的形式感,對痛苦的敏感,正是這些特殊的品質造就了德加,令他在印象派溫雅絢爛的旋律中以尖銳的不和諧音振蕩着世人的耳鼓,逼迫着人們在精神的層面上重新考量人生。如果說印象派畫家筆下流瀉出都關乎風花雪月,那麽出自德加筆端的則關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