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孤独的人,内心都有一片星空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1890年的法国奥维尔村,天才画家梵高走进麦田,结束了37年的孤独生命。
他创造了生前一文不值,离世后每幅画都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传奇。人们在100多年的时光里不断追问,他究竟为什么选择死亡?
大家都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有人关心他怎么活吗袭铅悔?
《至爱梵高》,这部耗时7年,由125位艺术家绘制65000幅油画制作的电影,做到了用梵高的油画来解读他自己,还原了后印象派大师梵高历经的生活。
在分享电影的基础上,喵哥将加入不同时期梵高的画作以及遗漏的干货,便于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这位天才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
(老邮差)
电影以梵高生前一封未邮寄出的信,揭开了他尘封的过往。老邮差让儿子把信送给提奥(梵高的弟弟),儿子认为一个死去的人,信还有什么意义。在他心里,梵高就是个失败的弱者。
1888年梵高从巴黎搬到普罗旺斯阿尔勒小镇的时候,在这里老邮差经常帮他送信。
阿尔勒湛蓝的天空、炽热的阳光、花朵、麦田,这些散落在自然中明亮的色彩,让梵高的灵感与才华得到了全面释放。他终于找到自己的独创绘画风格,进入了生命中最旺盛的创作阶段。
热情的梵高邀请好基友高更来自己的黄房子同住,为了激凯提奥资金的高更来到阿尔勒。
但这对好基友对于绘画的观念绝然不同,他们争吵,而后分别。内心悲痛、孤独而又无法压制自己暴戾的梵高,用剃刀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惨叫声引来了路过的老邮差和阿曼德,目睹了惨烈场面。
生活在孤独与冷漠中的梵高,在阿尔勒每幅画都堪称杰作。
1888年《罗纳河上的星夜》图来源于影片
梵高曾这样记述作画过程:“最后,我在瓦斯灯下画下了这幅星空,在蓝绿色天空背景下,大熊座发出绿色和粉色的光芒,苍白暗淡的光线与耀眼的灯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前景中有一对爱人小小的身影。”
1888年《夜间咖啡馆》
在梵高黄房子附近的Place Lamartine广场上曾经有一个咖啡馆,梵高画过这里的夜晚。
梵高写道“ 夜间咖啡馆通宵营业,那些没有钱投宿或醉的太厉害的人可以在这里挨上一晚。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所有这些,家庭,故乡,或许在幻想中比现实中更有拍正吸引力,我们在现实中没有家庭和故乡,也过得不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旅行者,要去向某地,朝着某个终点。”
因为令人震惊的割耳事件,梵高成了小镇人眼中的疯子。他们处处针对、驱逐他,把脆弱的梵高逼进精神病院。
1889年《星夜》
《星夜》是梵高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治疗期间所作,画面中星星像旋涡一样在天空中燃烧,寂静的村庄依偎着群山,一棵火焰般的柏树孤独地矗立。此时梵高在迷幻的状态里,深感不安和躁动。
这是梵高最特别的作品,为什么他看到的星空与我们的截然不同。
因为他是孤独的患者:
梵高眼中的星空,与延时摄影后的星空一样,梵高精神问题已经异常严重,他疯了。
正如老邮差对儿子阿曼德说的,小镇居民联手签署“驱逐令”残害了天才,让他的精神受到摧残,否则他不会选择自杀。
阿曼德在父亲三番五次的催促下,踏上送信的旅程。
阿曼德来到巴黎,见到了当地的颜料商“唐吉老爹”,并得知提奥去世的消息。
唐吉老爹见证了梵高来巴黎追求艺术的过程,资历颇深的他认为:梵高是个天才,迟早会功成名就,但他却没有坚持住,选择了自杀。表示非常震惊和遗憾。
在巴黎时期的梵高,是个有着强大的创造力和激情的年轻画家。他为印象派的色彩着迷,并认识了毕沙罗、高更、塞尚等艺术家,但在到处都是艺术家的巴黎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画作,遭到无情的冷落。所以他选择去阿尔勒安静的作画,却没有料到自己会割掉耳朵。
顺着唐吉老爹的指引,阿曼德前往巴黎北部的奥维尔村(梵高去世的地方),寻找曾治疗过梵高的加歇医生,希望能得到提奥遗孀的消息,将信送出去。
这个阶段是梵高从精神病院出院后——他在1890年的春天搬到了奥维尔,住进了温馨的拉乌客栈。
梵高在2月创作了《杏花》作为礼物送给刚刚出生的小侄子,画中绽放的杏花在蓝天里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
1890年《杏花》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马上动手替你画一幅挂在你的卧室的画,一些杏树的大树枝,背景衬着蓝天。” 并在信中提及他希望小侄子有一个平静的灵魂,不愿他像自己一样承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摧残。梵高最后在信中告诉弟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此时的梵高生命进入一个更糟糕的状态,无法挣脱低落命运的他不在莫名狂躁,而是平静的承受这一切。
1890年《弹钢琴的少女》 图2
梵高在奥维尔的朋友加歇医生,曾邀请他去做客画画。并给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创作了《弹钢琴的少女》,这幅画也一直摆在她的卧室,她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庄园里,终生未嫁。
1890年 《麦田群鸦》
梵高非常喜欢在麦田里作画,著名的《麦田群鸦》被认为是梵高生前最后的作品。
梵高在5月动身去巴黎看望弟弟一家,看着怀里的小生命,内心百感交集,流下了眼泪。他感觉穷困潦倒的自己正在拖垮这个家庭,恐慌与对弟弟的愧疚吞噬着他。
7月27日将热情燃烧殆尽的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他踉跄的走回拉乌客栈,看到身上沾满血迹的梵高,拉乌客栈的艾德琳惊慌失措。
收到加歇医生电报的提奥,从巴黎赶来见哥哥最后一面。梵高在最后时刻依然谈论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 梵高这样说道:我犹如贱民,但我要告诉世人,我这个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灿烂。
他希望看到他作品的人们能够说:他对事物所想至深,所思温柔。
悲痛欲绝的提奥,完全无法接受最爱的哥哥离去的事实,半年后,也去世了。
阿曼德到达梵高最后停留的奥维尔小镇,在等待加歇医生的时候,他遇到了与梵高有过交集的人。通过他们对梵高不同的描述,阿曼德终于意识到一个天才的凄惨与孤单,以及世人将他拒之门外的不幸。
阿曼德最终将信委托给加歇医生,在送信的旅途中,那些旁观者枝桠丛生、琐碎的评价与回想,在他脑海里清晰的勾勒出:梵高悲剧性的一生。他不在认为梵高是个被生活打败的弱者,他想起老邮差父亲说的那句话:再强的人也会被生活击垮。
无论是电影,还是梵高遗留的书信画作,这都仅是他人生中能看到的一部分,那他完整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细思不禁悲凉。
人们很难想象,这个被世界遗弃,饱受精神折磨,在孤独中煎熬的人。他的画却明亮温暖,散发着昂扬的生命力与激情。正是他在矛盾与低落命运挣扎中,依旧对世界保持善于与热情的那份美好,深深撼动每个人。
就像梵高曾在一封信中说:
当我画一颗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受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就是这样一个渴望未来,对生命有着极度热爱与狂热追求的人。人们始终不肯接纳他,给他一点宽容与温暖。
一生创作2000幅画,生前却只卖出一幅,他是孤单的,所以画出了心里那片旷阔的星空。
他也是热情的,心里有一团火,然而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这个世界,根本配不上,一个如此美丽、高贵的灵魂。
无论是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孤独的灵魂,他们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却始终仰望星空。
我们不需要读懂他们,只需要给予平等的尊重。
请问哪位同学有
莫奈的资料:
莫奈(1840-1926), 1840年2月14日生360问答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位商人。
1845年来到法国北部港口阿佛尔,在那时上学。在上学期间,莫奈唯一的爱好就是绘画,故此学习成绩不佳。
1855年莫奈在当罪取毫婷边们想地已小有名气,他的漫画在文具店里展出并出售,价格为每幅20法郎。由画商介绍结识风景画家欧·布丹(Boudin),受布丹影响莫奈对大自然充满着热爱,开始学习用曾良王式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
从1858年莫奈开始从城地讲高汉日培进讨令布丹那里接受了不同于学院群构少丰套任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领秋轮如红顶左画外光画,并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一幅作品。
1859年5月来到巴黎,在巴黎他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历阶武快剧坐·卡米耶·柯罗(J维短汽扩容七谓绿ean Baptiste 肉镇垂活报克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
1860年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附派红日少人体写生。在这里,他接触阻还制样安部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比如卡米耶·毕期温需多热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同路跳殖民规配茶亚冷年秋天,莫奈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到阿尔及尔服兵役。在服兵役期亚画率露直装间,部队允许他作画,在那里,他曾为队长的夫人画了肖像坚玉商些蛋倍吗余临。
1862年初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阿佛尔家里养病。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及布丹(Boudin)一起从事创作。
1863年借复活节参政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积界肥吗林又空除激收功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来到了昂弗勒作画。在这里,莫奈的两幅描绘塞纳河的风景画《落潮的埃沃海角》与《昂弗勒港》被选入1865年的官方沙龙。
1866年以恋人卡缪为模特的、全身大幅肖像画《穿绿衣的女仕》在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 l841-1902)的好评。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在1867年的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200幅作品后,回到阿佛尔。
1867年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佛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1869年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已经非常穷困。
1870年6月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1871年初莫奈的父亲去世,他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出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并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
1873年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并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时,与他一起创作的还有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1832-1883)、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75年莫奈在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的。
1876年在第2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
1877年第3次联合展览会在丢朗·吕厄的画店中举办,展出莫奈作品30件。
1878年3月下第2个孩子,莫奈又面临困境。
1879年卡缪生去世。
1880年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峡的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托塔时代",《埃托塔的崖》、《埃托塔的曼努普特》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联合展览会开幕,这次展览会中有莫奈作品35件。
1883年莫奈开始在日维尔尼定居后,再也没有迁居。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886年第8次联合展览,也是最后的一次,莫奈没有参加。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
1889年6月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与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两位大师举办了作品的联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评。
1890年后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
1890-1891年间创造了"干草垛组画"。
1891-1892年间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
1890-1894年间创作了"伦敦风光组画"。
1892-1894年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
1900年11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
1904年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
1908年9-12月莫奈与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在那里他创作的作品达30多件。
1911年5月莫奈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莫奈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
1914年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系列。
1922年3月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
1925年85岁的老画家独自一人,又在画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画的创作之中。2月4日,在人们期待的目光里,大型壁画《睡莲》终于完成。
1926年2月6日就在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莫奈永远地告别了人间。
我收藏了一些莫奈的电子版的绘画作品,如果您需要的话可以发给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