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杨志,武松的肖像描写和情节
李逵(黑旋风 李逵)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直
鲁达(花和尚 鲁360问答智深即鲁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括及阶种升出落需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林冲(豹子头 林冲) 《林冲雪夜上梁山》《三打祝家庄》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安分守己,循兴新右未起水标命映民规蹈矩,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武松(行者 武松) 《景阳铁容敌督衡木曲岗武松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张都督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夫沉热导装蜈蚣岭》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狭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杨志(青面兽 杨志) 《押送花石纲》《护送生辰纲》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单钢钢金缺蛮横,急功近利
急求水浒传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和情节,有追加!!
水浒传
林冲(第六回原文):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含腔橘十四五年纪。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时谈团,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一直得不到白衣秀士王伦的重用。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后来到梁山,林冲一怒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屡建战功。 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座次:6 ,天罡星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马军五虎将第二
所用兵刃:丈八蛇矛
出场回目:第6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死亡回目:第99回 原因:受风、瘫痪
住所位置:正西旱寨 同住:董平、单廷圭、魏定国
【《水浒传》中林冲所写的诗】
《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雪夜上梁山》中林冲在朱贵酒店白粉墙上大书下诗,沧桑叟加题《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百回本)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弛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英雄本色(百二十及七十五回本)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弛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上梁山后的业绩】
1、一打祝家庄——林冲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
2、二打祝家庄——林冲神速生擒扈三娘,救得宋江。
3、三打祝家庄——林冲为主力之一,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
4、高唐州救柴进——林冲为主力之一,消灭高廉的所谓“神兵”。
5、大战呼延灼连环马——林冲为第二阵主将,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多会合不分胜败。
6、曾头市救晁盖——晁盖不听林冲劝阻,中计失败,林冲断后,拼死救回受伤的晁盖。
7、攻打大名府——林冲为主力之一,后军主将。
8、收关胜之战——林冲为主力之一,与秦明大战关胜,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
9、二攻大名府救卢俊义——林冲为主力之一,第二队主将。
10、东昌府收张清之战——林冲为主力,活捉张清副将龚旺,并率军将张清逼下水,由水军活捉。
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第十回“风雪山神庙”,林冲到了草料场后,小说有一圆陪系列细腻的描写:“屋外下着大雪,他拿柴炭在地炉里生起火焰来。……想到过路的那座古庙可以安身,便锁上已倒的草屋门,搬了那条破絮被,到庙里去。”金圣叹在这里有一句精彩的批语,“只拿一条破絮被,到庙里去,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林冲看到火起,他首先不是想到自己干系重大,而先想到要去救火。这一段情节不厌其详,写得非常细致,写得非常精彩。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心理刻画,深入地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平白无故地遭受迫害,被弄得妻离家破,沦为一种十分悲惨、艰难的境地,但是他还想力争平安地过安定日子,人物这种忍辱苟安的思想和他精细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就这样一个人,终于也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起来反抗了。同时通过小说对情节的描写,有力地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激起读者对林冲的同情,对高俅、高衙内、陆谦等人的罪恶行径的愤恨。
施耐庵写林冲被逼杀人也写得好。看他先掇开石头,拽开庙门,大喝一声,三人要走,他“举手克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这时陆谦一边叫“饶命”,一边逃,但作者写林冲先不杀他,而是追赶那逃了十来步的富安,也是一枪搠倒。这时林冲集中力量对付主要仇人陆谦。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作者为什么对此写得那么细,而且在杀人前还要发表一个宣言,这是为了表达林冲杀人的革命性和正义性。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先问罪、谴责,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若换成李逵杀人绝不会啰嗦,不同的英雄杀人杀得不一样,同一个英雄杀不同的人杀得也不一样。
林冲杀人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中几次出现,最后用在了杀主要仇人陆谦身上。还有武松打虎时手中的那根梢棒,
《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风的肖像描写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红楼梦》的第三回,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借此让学生对这一文化瑰宝有个初步的了解。然而,学生在阅读这部举世公认的伟大名著时,不是觉得单调乏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书落于地,酣然入梦了。其实我们很多人在阅读《红楼梦》时都有类似的阅读经历,只是在人前不好直说而已,因为《红楼梦》是众人公认的世 界级名著,怎么可以信口雌黄,言其单调乏味,不值一读呢!
《林黛玉进贾府》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波澜起伏,只以林黛玉进贾府之小事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借林黛玉之眼描述宝黛爱情故事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然写人物登场,自然少不了人物肖像描写。本文详细地描写了王熙风、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的外貌。而学生在阅读王、林、贾三人的肖像描写时往往不加思考,不寻内涵,一眼掠过,以为不值一看,嫌其过于罗嗦过于累赘,属于可有可无,无甚紧要之笔。其实,这一点恐怕正是我们读来觉得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
人物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之间在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过程中实质上始终是一致的。下面仅就关于王熙风的肖像描写谈一谈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内在一致性。先看王熙风的肖像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慧眼识珠的读者一定能发现人物肖像描写已经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涵盖了人物的形象的方方面面。
第一点:“丹唇未启笑先闻”,直接点出其大大咧咧、张张扬扬、泼辣大胆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与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是正相吻合。这也正是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典型形象的表现。
第二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只要知道“三角”、“吊梢”在相法上的解释:“三角”、“吊梢”是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读者不难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渗透人物性格于肖像描写之中,巧妙传达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后文王熙凤迎合贾母,哭笑自如,善于逢场作戏,不也正好吻合。
第三点:“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金丝、银边,美玉、珍珠,一身的珠光宝气,妖艳凌人,显示其俗气,贪婪。
第四点:“粉面含春威不露”是王熙风“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性格的典型写照,与后文王熙凤在黛玉面前的一番表演表现的性格特点完全一致,甚至与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定位一致。
只要读者细心揣摩,用心思考,一定能够找到人物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因为肖像描写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其他表现手法一样都是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服务的。
不仅在《红楼梦》里是这样,在其他作品里的肖像描写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譬如,关于吝啬鬼葛朗台的肖像描写: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呜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曲线,牙齿形象吗?再如周而复笔下的白求恩:身材魁梧而硕壮,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那里面包含着无边的慈爱;宽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头发和嘴上翘起的短髭,都已经灰白了。他已是快五十的人,但精神矍铄,像一个活泼健壮的青年。这个肖像描写更加明显地表明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健壮,活泼,慈爱”等词汇已经充分地展示了一位和善,友爱的人物形象。
总之,人物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一样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灵魂服务的。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必须巧妙地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是为外形而写外形,一定是为性格而写外形的。正如俄国作家果戈里所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金钥匙。”在阅读肖像描写时一定不能丢了这把钥匙。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明确地说:“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