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分析1500字_强化摄影作品的色彩和细节

我们将用实例告诉大家如何发掘画面的纹理与色彩潜力,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在无风的日子里进行风光摄影创作,水面就像一面镜子,能给我们带来完美的对称构图。但景物在经过水面反射以后,其通透程度和色彩表现力往往逊色于画面中的实体,破坏了画面的亮度平衡。
想改善这类风光摄影作品的画面表现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反射部分进行分区调整,增强该区域的色彩、反差与细节表现。幸好Photoshop为我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调整图层与图层蒙版。在它们的帮助下,这项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占据画面显著位置的山峰反差比较低,饱和度也有些不足。倒影虽然敬尺枝加深了山体的饱和度,但一部分细节又丢失在浓厚的前景阴影之中。如果我们为了还原这部分细节而一味提高画面亮度,就可能导致上方画面过曝,损失更多的高光细节。在这篇教程里,大家将会看到,我们是如何使用基于调整图层的非破坏性处理操作对画面色彩与影调进行分区调整。这种操作方法允许我们进行任意的尝试,而无需担心对原始画面信息造成任何影响。
使用画笔工具在调整图层的蒙版上涂绘能控制调整图层的作用范围,能够在不影响画面中明亮区域的前提下提亮阴影部分中的倒影亮度。另外,选择性调整还能帮助我们调整倒影中景物的颜色和细节,使其与实际景物的颜色和细节保持一致,得到更加平衡的画面表现。

打开文件
启动Photoshop,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图片。除了前面所说的实景与倒影色彩、影调相差过大的问题之外,照片还存在整体反差不足以及因自动白平衡带来的蓝色色罩等问题。我们首先给画面适当增加一些暖色调。
照片滤镜
执行菜单项“窗口>图层”打开图层面板,再执行菜单项“图层>新建调整图层>照片滤镜”。在弹出的新建图层命令窗口中单击确定按钮,图层面板中背景图层上方将出现一个名为“照片滤镜 1”的调整图层。
增暖画面
打开调整面板,照片滤镜图层打开后默认即设置为“加温滤镜 (85)”,拖动下方的浓度滑块至30%,使山体和前景草地的色彩变得更加接近真实。我们并不需要天空随着画面整体一起变暖,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调整进行局部遮挡。
编辑蒙版
在图层面板中单击背景图层将其选中。选择工亮敏具栏中的魔棒工具,在上方选项栏中将其容差设置为35。按住Shift键在画面天空区域单击多次,将整个天空选中。选择照片滤镜调整图层,执行“编辑>填充”命令,将“使用”下拉菜单设置为50%灰。
选择性调整
使用快捷键Ctrl + D取消对天空的选中。将调整图层对应的蒙版中天空部分使用50%灰填充,相当于减半该调整图层在这部分区域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使用同一调整图层对天空和地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暖化。
调整影调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新的调整图层强化这部分山石的纹理与质感。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新建调整图层按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色阶选项。在图层面板顶端,将出现一个名为“色阶 1”的新调整图层。
增强中间调对比
在页面上看,从直方图左右两侧的隆起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画面既具备大量的阴影信息,同时也具备丰富的高光信息。向右拖动直方图下方中间的灰色滑块压暗画面中间调,使其在明亮的天空映衬下表现得更加醒目。
前后对比
单击色阶调整图层前的眼睛图标隐藏调整图层,对比调整前后的画面影调效果。压暗中间调确实改善了山体的反差表现,但同时也将本就处于暗调范围内的水面倒影变得更加漆黑。所以我们要保护这部分区域不受到该调整图层的效果影响。
设置画笔
单击色阶调整图层的图层蒙版缩略图将其选中。水面倒影具有丰富的影调、细节变化,很难用魔棒工具直接选中,还不如直接使用画笔工具绘制蒙版。从工具栏中选择画笔工具,再从上方的选项栏困清中选择一款圆形柔边画笔,将其大小设置为700像素。
保护倒影
将前景色切换为黑色,单击色阶调整图层右侧的白色色块,进入蒙版编辑模式。使用黑色画笔在倒影处涂抹,将其整个遮盖。黑色部分将使得水面不受到调整图层的影响,而白色部分则保证山体依旧能呈现出调整之后的丰富影调效果。
调整倒影
为了还原倒影部分的画面细节,再创建一个新的色阶调整图层。向左移动灰色的中间调滑块,将其设置为1.22,还原隐藏在阴影中的倒影细节。在提亮水面的同时,上方明暗适当的山体与天空也会过曝。
保护天空
单击选择新的色阶调整图层的蒙版,选择画笔工具,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并将蒙版中对应天空和山峰的整个上半部分涂黑,遮盖该调整图层对画面上半部分的提亮效果。现在山峰与倒影呈现出了类似的影调效果。
压暗天空
倒影中的天空饱和度更高。想让画面的色彩表现更加平衡,就必须让实际的天空与倒影效果保持一致,我们将用一个新的图层解决这个问题。选择背景图层,单击工具栏下方的设置前景色按钮打开拾色器对话框。
倒影取样
将鼠标移动至倒影的深蓝色部分,光标将变为吸管状。单击鼠标,为新的天空挑选合适的颜色。得到与我们想法类似的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Photoshop主界面。从工具栏中选择渐变工具,单击上方选项栏中的渐变色带打开渐变编辑器。
增强天空
在渐变编辑器中,选择预设区域第一排第二项“前景色到透明渐变”。创建新图层,将其拖动至图层面板的最上方。从图像顶端向山腰拖动一条垂直的渐变线,创建渐变。将该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线性加深,不透明度设置为45%。
选择性色彩调整
接下来进行最后的微调。创建一个新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将上方下拉菜单设置为红色,将其饱和度提高至+31;设置为黄色,将饱和度提高至+24;再设置为蓝色,将饱和度提高至+25;得到更加鲜艳的景物与倒影色彩表现。
掌握调整图层
非破坏性
1非破坏性调整是为了保护原始文件。所有调整图层的调整信息都记录在一个独立的可编辑图层内,不会对原始图像中的信息造成任何影响。
可见性
2单击调整图层前方的眼睛图标可将该图层在可见与不可见状态之间切换,方便对比调整效果。
蒙版
3默认状态下,调整图层效果将会影响到下方的图层。如果我们将调整图层蒙版中的部分区域涂黑,就能保护下方对应的部分不受影响。
灰色
4使用50%灰对调整图层的蒙版进行填充,能将调整图层的调整效果减半,并露出下面的图层。
背景图层
5背景图层包含照片的原始影调与色彩信息。只要背景图层中的内容没有被更改,我们就可以随时重新开始我们的调整操作。
调整面板
6根据我们选择的调整图层类型不同,调整面板会为我们提供不同的选项滑块供我们使用。

帮忙摄影作品分析,急

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苍凉的感觉。这似乎是高原边缘的一条小河边缘,虽无人烟,但茂盛的芦苇仍然让人感觉暗藏生机;稍远处是光秃的山丘,给人荒凉的感觉;很远处的蓝色山脉,一副古老神秘的景象,天空与群山配合,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作品描述了远山和小河的景象。视角从小河开始,到稍远处的山丘,再到很远处的群山,富于层次感。近处的小河有三个层次:近处的芦苇,河水,远处的芦苇;附近的山丘被夕阳照亮 ,连绵起伏,具有丰富的层次;远处的山脉高高耸立,具有更丰富的层次;地面的景次和天空,又形成了层次分界 。这丰富的层次感,使透视更美观。
从色彩上看,蓝 黄 棕 灰 白构成了美妙的色彩对比。
从艺术构思层面理解,这幅照片的对比情绪是明显的:平静河水和高耸群山的对比;茂密的芦苇和光秃山丘的对比;地面和雪线的对比;地面和天空的对比,给与观看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技术层面分析,作品似乎是由两张作品相叠而成,近处的小河和光秃的山丘为一张;远处的群山和天空为一张,结合处比较紧凑,不易看出破绽。
如果说这幅作品略有瑕疵,那就是重叠的两幅作品的分界线似乎过于圆滑,而且分界线两端色差明显,似乎略显突兀。
总之,这幅作品构图优美,透视和谐,曝光准确,加工精确,富于艺术品味,确为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

怎样在中国风景摄影网论坛发表作品

在论坛里注册账号,成为会员,印象里有等级或时间的要求,达到一定量后,才能发图片。

如果是360问答摄影大赛没有这个限制。

3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