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颜真卿的字啊?
颜真卿是书法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唐者神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开一代书风,很有开拓性。他的书法非常雄浑,气势磅礴。这种书法特点在唐代以前有很多书法作品已有端倪。如钟鼎文中的大盂鼎饱满;汉代张迁碑,很雄强、方峻;汉代的衡方碑也很雄浑。泰山的经石峪,大字也很有气魄,犹如泰山,每字如小泰山;北魏的龙门造像化,墓志铭风格雄强。颜真卿以前以壮美的风格存在。但颜结合时代要求,个人风格,将雄浑的风格发展到一个高峰。有人说,书法到了颜已到了一个极点,《大唐中兴颂》这一作品有代表性。书法中的雄浑,不只对前人有发展,而且就本身而言,早期作品《多宝塔》,那时的字还很规矩,竖粗横细,每个字很方正、规矩,比较拘谨,与晚期作品比较,不如后期雄浑。
《大唐中兴颂》是唐平定安禄山叛乱后,颜真卿63岁时所写。首绝亏碑方正,字亦方,碑文整体布局充满大气磅礴,布白不在字的外面,而是在内部。如君臣的“臣”、“为”字都可以看出-方正。中宫很舒展,不是约束收敛的。王羲之的字,表现潇洒,中宫收紧的。而颜字中宫舒展,整个字给人充满的感受,不仅整体布局,每个字都是充满的。山高的“山”字,笔划少,但亦给人雄浑的气势,这宏吵是结体方面。
用笔方面,可以说笔笔中锋,而且用的藏锋,给人圆劲浑厚的感觉。象二王那种露锋,在这里几乎看不到。那是潇洒飘逸的,这里却都是圆浑、藏锋。到了《中兴颂》,与早期作品竖粗横细,比较严整的写法也冲淡了,横竖对比慢慢淡化。这种风格体现了盛唐景象,体现了个人的性格,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审美要求。
《祭侄文稿》。还有楷书写的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行书也很好,有人说行书《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实质这个标准很难把握,但可以看出,其影响仅次于二王。《祭侄文稿》作品是在平定安禄山之乱时,侄子被叛军杀死,他给侄子写的一篇祭文的草稿。作品真实地流露情感给人极深的震撼。祭文开始时写自己的身份,对侄子美好的追忆,写到后面,侄子被杀的遭遇,情绪越来越激动。开始书写的字,比较安稳、平稳,特别追忆侄子部分的字,看上去有一种美好的形象;到了后面,悲痛之时,写不下去了,文稿上圈了又改,改了又圈,到最后几个“呜呼哀哉……”几乎写不下去,可见十分悲恸。这时候,我们仿佛看到颜真卿弃笔沉痛之情。这一作品行草,也有行楷,如《兰亭集序》一样,是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如古人言,写字随感情去写,在写的过程中,悲痛之时,不可能考虑字怎样写的美,但有原来的基础,故字写得随情感而变化。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风是情感,水是纸面,字如波纹,自然流露。写字忌讳刻意安排,字应怎样就怎样,越是刻意去做的,字就不可能表达一种天趣。
上述两件作品体现了颜真卿的真实情感。在书法欣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壮美,一种优美,前者《大唐中兴颂》、《古诗四帖》,后者《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