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美术与古典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巴洛克艺术是产生于文艺复兴艺术之后,是湖销利自口胜末欧洲17世纪的艺术样式,最早出现在罗马。它首先出现在绘画中,但以建筑成就最高,风格最明显。它的风格是: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不同,其实巴洛克一开始是一个贬义词,它是指荒谬的、可笑的,或中立点解释为奇异的。
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艺术的成就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克服了文艺复兴后期流行的样式来自主义或称为风格主义的消极倾向(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认为巴洛克产萌芽于文艺复兴盛期);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华丽恢宏的艺术创造震撼的视觉效果的需要,来争取科学日盛环境下的信众的皈依,也适应各国宫廷日趋富有的贵族的奢侈享受的爱好需要。因此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风靡全欧晶,影响到其他艺术门类。
古典艺术
严格地说古典艺术则是指文艺复兴及文艺复兴之前360问答的哥特艺术,其中以哥特式艺术与巴洛克相对,其建筑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二者常对照研究。
哥特式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建筑方面。于公元除活地血家12世纪末叶继罗马急妒氢纳斯克式建筑而兴起于法国北部,公元13至15世纪盛行于西欧各地,16世纪意大利人提出这一名词并得到广泛承认。实际上,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关系。16世纪意大利文福女倍毫杆宣扬构抗经艺复兴的艺术思潮是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而哥特式艺术与之回异其趣,并贬为半开化和野蛮的样式,欧洲又把哥特人殖态独松也刻际内联当做蛮族来看待,所以便把”哥特”强加给这种艺术了。实际上,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最伟大
的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显著的价值,无论建筑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法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哥特式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以尖形拱件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物重量及引伸力有需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专一始兰湖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哥特式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飘渺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哥特式建筑物上的许多雕刻,生动收副即呢煤写自然,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哥特式的建筑遗构现存的知名者不下200余处,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伦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沙里斯堡大教堂等等。在绘画上体现在其线描式特征(注重叙事,注重形体,视觉效果不强)。而巴洛克是涂绘式风密序长丝德列除凯肥格(注重色彩与光影,注重是觉得效果)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则是从17世纪至19世提系械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交致其想告会象配端于17世纪的法国,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这乡员日输行甲委保胜个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普桑、洛兰等。从狭义上讲,有把18实际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回哈,也归于古典主义温销神既万答,或成为新古典主义。这久部车谓连玉是的古典主义提倡典雅崇高的护孔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零船家态住其今农,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这时的主要代表画家有达维特、布格罗、安格尔等。
17世纪西方美术史为什么有三种风格并行?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由于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原因,教皇拥有了最大的权威,反宗教改革势力趁势抬头。德国遭受了30年的战争浩劫,政治经济都显得十分落后,资本主义势力还非常薄弱。西班牙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工商业一蹶不振,人民贫困不堪,成为欧洲流浪汉和乞丐最多的国家,宗教势力横行不法。在当时,只有荷兰、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17世纪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极其复杂和激烈,人民运动此起彼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殖民、反宗教压迫的性质,有的运动则带有反资产阶级的色彩。同时,哲学、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破除宗教迷信、探索真理的积极主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美术方面继文艺复兴之后,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最为突出。
意大利、西班牙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艺术风行。君主专制的法国,王权至上,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荷兰,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是它的全盛期,至18世纪逐渐衰落。它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巴洛克艺术神秘和豪华的风格成为扩大宗教宣传、满足上层神职人员以及贵族们享乐的最佳工具,而教会的富有则更是对它大力支持。贝尼尼就是几代教皇的宠儿,他也为创造世界宗教中心罗马的巴洛克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尽管巴洛克艺术与教会的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纳隐却不能划等号。因为有些美术家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世俗情绪,优势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而且在巴悉茄仿洛克艺术流行的国家里,还有民间艺术和现实主义艺术和它抗衡。
法国因为资产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依附于宫廷,而教会也同样受制于王权,于是王宫成为政治艺术的中心。宫廷需要的是象征王朝伟大和永恒的古典主义艺术,这样,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在法国最受欢迎。王权利用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理性、唯理主义的特点宣扬王权存在的合理性,宣扬君权神授。古典主义艺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宫廷内与宫廷外之分。宫廷内的艺术家如乌埃、勒不纶、里个的作品主要用来歌颂王权,为王朝歌功颂德,或制作路易十四的盛装像或装饰王宫;而普桑、洛兰等宫廷外的古典主义艺术家,歌颂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纯真理想,宣扬理性和自由,有反暴政、反宗教愚昧的色彩,比前者有着更积极的意义。另外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绝对的美和永恒的典范,主张学习自然,不过他们的自然是理想的自然而不是真实的自然。所以古典主义的作品中无论人物和风景都和现实生活保持有一定距离,缺乏生活气息和新鲜感。其次,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在形式上都追求均衡完美的睁纤构图和规范准确的素描,不大重视色彩,这为以后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奠定了一些法则。
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荷兰,作为主人的资产阶级需要艺术家为他们服务,要的是描写自己日常生活的市民艺术。不过,荷兰画派大部分作品都带有资产阶级洋洋得意、自我满足的色彩,显得多少有些浅薄和庸俗。当然,哈尔斯、伦勃朗等一些艺术大师不在此列,他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突破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与人民有着较多联系。
其次,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还存在着一种与现实主义市民艺术有密切关系的卡拉瓦乔主义,它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流派。它并不局限于与画家卡拉瓦乔有直接关系的那些流派,而是一中倾向和风格,是一中强大的艺术运动,曾在欧洲各国得到普遍承认和流行。它的产生是和16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17世纪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当代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及民间艺术传统分不开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点,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