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美术鉴

乔治莫兰迪:静物中的秘密
宋人的求“理”、元人的求“逸”、明清人的“复古”,在绘画的作品上呈现得很明显。“画如其人”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在中国是这样,在西方亦是。艺理相谐,殊途同归。这位意大利静物画家乔治·莫兰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己人生最好的注解。莫兰迪一生孤寂、平凡,厮守着生活中的坛坛罐罐,用静物演绎艺术的真谛。诚如他自己所说:“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
1890年莫兰迪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受过良好的艺术教360问答育。1907年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版画。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任得误阿期州理念,但是没有形成文批通蒸个本。人生中没有光辉露的生活记忆。他一生没有娶妻,可以说没有爱情,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他是一个画僧,也是一个苦行僧。艺术是他的亲人,也是他的妻子、情人。他孤寂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波洛尼亚,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仅仅在意大利做过一些旅行。唯一的一次出影件待究走蒸至国是去苏黎世参观塞尚的画展。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他则静静地在波罗纳的工作室里,用智慧和河纪严言较判率发级经得感觉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他再圆逐促阳饭小夫汉冷宪以其高度个人化的特点额少师脱颖而出,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美。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检居拿意见宣世全块长造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香精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在立体派和印象派之间,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钢过,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英越任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
莫兰迪一生的创作建京题材都是在画着几只瓶子和波罗纳郊外的风景。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这些瓶子和周围生活的景色,单就创作的油画就有1264张,而这还不包某等精商简模证小鱼杂危括素描、水彩和版画等其他城续村运见服急映绿班形式。当人们问及他的创作情况时,莫兰迪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迅短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威明物广对全保换苦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地盟纸家华抓食灯至笔植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实。”从这句话中,很明显可以理解到莫兰迪的创作理念,艺术家只要真实地表现眼前所见的事物,就已经足够花更多的植福宪室资医制宽时间来研究它、表现它。世界很复杂,但是艺术家不是要还原世界而是通过事物来创作自己心灵的世界。从他作品中那些反复排列、形状单纯的瓶子就可以完全理解。通过画面,使我们明白,作品创作的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是否给人有想法。
看莫兰迪的画时,人会不由得全身心地安静下来,直透人的心灵。这种安静,在莫兰迪看是随意摆置的各种方向的笔触。在整个画面中,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是莫兰迪随意组合坛坛罐罐后所追求的艺术方向。莫兰迪的绘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
莫兰迪这种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在有意无意间也和中国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意志达成了一致。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莫兰迪通过画静物、风景,在现实的物象和心中的自然中找差距,表现出一个纯化的精神世界。莫兰迪的瓶瓶罐罐和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异曲同工。可见,东西方艺术家,追求的艺术境界都是一样的。

莫兰迪色系的影响

近年来,从服装设计界到家居装饰界,“高级灰”占据设计潮流,成为设计森裂师的宠儿。

“高级灰”被尊为一切色彩的灵魂,是表现高雅极致风格的最好手法。对设计师而言,掌握了灰色,就掌握了一切颜色的精髓。

高级灰的鼻祖、比高级灰更高一层的当属“莫兰迪色”,这一来源于20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作品中提取的色调和色系,启迪了无数设计师。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青年时考入博洛此枣闭尼亚美术学院,曾经长期在这所学院担任美术教师,教授版画课程。莫兰迪既推崇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也对此后各种流派的大胆探索有着强烈共鸣。

哥特弗莱德-勃姆在他的《乔治-莫兰迪的艺术观念》一文中写道:莫兰迪在他的“形而上”岩橘时期借用了这一异质,他着迷于塞尚对想象、构成和创造的拒绝。以上哥特弗莱德-勃姆的这段文字,对理解莫兰迪的绘画十分重要。

2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