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生平经历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人物经历
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中国近代象征主义诗人

1922 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 卷第23期。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参加实际斗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学被封。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32年,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 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 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3一4 月,乘船回国到上海。不久,与施绛年解除婚约。先开始筹办《现代诗风》杂志。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1937 年1月第3 本诗集《望舒诗稿》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抗战爆发后,戴察纤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斗消公报》文艺副刊,创办《耕耘》杂志。
1938年3月,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5月,抵达香港。8月,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3月," 文协"香港分会成立, 为适应环境,改称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留港通讯处" ,戴望舒当选为首届干事, 同时兼任研究部和西洋文学组负责人,《文协》周刊编辑委员。
7月,和艾青主编《顶点》。10月,参与" 文协" 香港分会、中国文化协会、中华漫画界协会香港分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联合举办的" 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会" 的策划和筹备工作。
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狱。

1943年1月,给穆丽娟寄"离婚契约"空没知 。5 月30 日,与杨静( 丽萍) 在香港结婚。
1946年3月,全家赴上海。8月,经周煦良介绍,任暨南大学教授,教西班牙文。
1947年7月,因参加教授联谊会、支持进步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被暨南大学解聘。8月,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小说史,同时兼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教音韵学。
1948年5月,因参加教授罢课, 被上海市立师专校长串通地方法院,污陷控告,说是香港汉奸文人,出票传讯,被迫离沪,携妻女再度赴港。
1949年2月,与杨静离婚。3月,离港抵北平。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中国近代美学大师有哪些人?

1、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至官时江速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铜陵市枞阳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分专大州历响传察甚车单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令检田根毫略诉呀吸题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来自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360问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分客笑编油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2、宗白华

宗白华(1897年—1986年),本名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毕业于同济大学,中马酸短赵磁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划画原落鸡垂肉而能物、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

1949到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大,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兼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真满送切它变肉征宗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山官孙区艺术的“意境”。他将意境称为中国古代画家诗人“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鲁下名专极段海。

3、李泽厚

李泽厚(19作减断医著力王标30年—),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历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著有专著《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言脸较《走我自己的路》,主编《中国美学史》(多卷,合作)、《站得爱美学丛书》、《美学译文》丛书等。

4、蔡仪

蔡仪停基探讨丰政北础帮注(1906年—1992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

著有《新艺术论》、《新美学》、《中国年刑月来新文学史讲话》、《唯心主义美学批判》、《论现实主义问题》等10多种专著,还主编高等学校教材《文学司非然坐能角年印端危概论》和《美学原理》,主编《美学论丛》、《美学评林》等刊物。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多有阐述。

5、高尔泰

高尔泰,江苏高淳人。著名美学家、画家、作家,旅美学者。早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它纪及政拿纪朝厂仅美术系。先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任职。现居美国,为内华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论美》、《美是自烟特伤况操良由的象征》、《再论美》、《艺术的觉醒》、《什么是艺术》等。

3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