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是個啥

“象征主義”應該算得上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文學批評的流派了,從小時候做閱讀理解到背誦分析古詩,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使用象征分析。

那麽究竟在文學批評史上的象征主義是什麽呢?它是從哪些理論來的呢?

象征主義的興起其實和浪漫主義文學弊和滾創作與直覺主義的哲學流派盛行是分不開的。19世紀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文學應該再現作者的内心世界、不需要修飾和理性的壓抑,所以浪漫主義文學一般想象力豐富、語言奔放激烈。而沒有任何一種體裁能比詩歌更能體現人内心的怪誕、無序、熱烈追求美的感受了,所以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一般都是詩人,比如:雪萊、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象征主義定義

假如說現實主義追求“模仿”,那麽浪漫主義力求的就是“表現”。而當一個文學作品要以表現作者内心爲目的時,它往往就會與“直覺”密不可分。

什麽叫做直覺呢?克羅齊認爲,直覺是一種直接的形象而理性主義所推崇的邏輯則是一種概念。人人都擁有直覺,隻是有些人靈敏就會擁有更多的直覺,有些人遲鈍就隻能擁有少量的直覺。

而所謂的藝術家,就是将現實轉化爲自己内心的某種印象後,内化爲表現再以直覺的形式傳達出來。所以這就表示,直覺的藝術并不是片面和個人的,它擁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直覺的藝術,比如詩,它在向人們傳達它的直覺時不可避免的必須用到“象征”(即意象的使用)。

意象可以引起某種人類共有的直租餘覺的回憶,從而引發共鳴。而這種“共有回憶”與我們上次講的“原型”有一定關系。

意象的作用還不止于此。

瓦萊裏認爲,象征的意象具有超越現實局限的能力,也就是說意象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不僅僅可以創造表達藝術,還可以創造讀者、引發潛在的讀者記憶。同時,爲了鞏固他的學說,他提出了“音樂化詩論”:當一首詩的語言使用意象且具有一定韻律時,它就會與讀者(包括潛在的讀者)内心産生共鳴,從而引發讀者的情感。更有甚者,可能會将讀者的思想引導至一個詩情世界,使讀者的内心世界與詩情世界和諧地契合。

英國另一大詩人葉芝延續了這種觀點。葉芝認爲,所謂的“意象”不過是要連接現實與人的直覺,所以“意象”作爲一種連接符号可以分爲“玄想符号”與“隐喻符号”。“隐喻”既是一種保留能指但異化于約定俗成所指的同時又切合直覺的語言符号棚毀的新所指,葉芝覺得這是“意象符号”的基本作用。而所謂“玄想符号”則要更上一層樓:隐喻符号可以是單一的,但玄想符号必須是完整的。

另外葉芝重新定義了“音樂化語言”的功能,不同于瓦萊裏與心靈合拍的理論,葉芝認爲音韻的目的在于延長思考和感受的時間、提高人們想象力的敏感度。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直覺主義還是象征主義,幾乎所有的文論家都要求直覺的“理性化和精确化”,這與一般認爲的直覺和想象是無标準、大範圍、天馬行空的固有觀念不同。

瓦萊裏要求作家在創作時雖然要回溯記憶、提高精神、擴大想象,但是從純粹觀審狀态中出來之後要對自己剛剛得到的感受(即直覺)進行沉思和辯證。葉芝又提出創作詩歌要結合理性和感性得到“微妙聯想”,隻有“微妙聯想”才能引起感悟。

實際上,象征主義和直覺主義,以及後來發展的“意象論詩派”都是想要從意象和直覺上得到人類共有的一些本質,在各個詩人不同的感受和表達中找到普遍規律。

後期象征主義文學的定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象征主義從法國擴及英、美、德、意、俄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成國際性文學思潮,并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高潮,被稱爲後期象征主義。其中以法360問答國的瓦雷裏、奧地利的裏爾克任紅妒例、愛爾蘭的葉芝及美國詩人艾略特爲主要代表。他們繼穩零迫損形程蒸間大慶承了發展了前期象征主義的傳統,反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力圖重新把握文學的特征,努力管嚴散相神格治效探求主客觀之間的契合點,使象征主義更趨高幾握句在連主爲完善,内涵更爲深廣,更富有現代主義思潮。

特點:創造病态的“美”,表現内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征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增副鮮機玉觸均财越期錯藥加冥想效應。

1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