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象

韩波来自(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象征主义派诗人。15岁就开始用拉丁文写作诗歌,显示了超群的诗才,17岁创作出名诗《醉船》。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360问答,诗人来到巴黎,作诗对巴黎公社表示同情,写作著名的诗篇《让娜·玛丽的手》。中、后期,诗人转向自我探索的诗歌冒险过程,人生、社会、理想、现实在诗人的心灵世界折射出黯淡的光芒。诗人开始集中抒写苗露自身的幻觉、梦幻和体验,尤其是后期他的诗作充满了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27岁时,天才的诗人随即搁笔,中断了文学生涯,热衷于冒险、旅游、亲法服与当流浪,曾经漫游欧洲。其主要作品眼省冷沙例音法是:《献给音乐》、《山谷的沉睡者》、《醉船》、《地狱里的一季》和《灵光》等。

韩波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他继波德莱尔之后,与马拉美、魏尔伦被称为三大著名象征派诗人。韩波发展了波德莱尔的“相应说”以及诗的暗示作用。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他的《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象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进素迫江意严饭婷一需的“通感”脍炙人口。一段时期内血社龙久搞酸料亮克英,象征主义诗歌在法国辉煌富氢茶附巴黄让差即慢一时,并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通灵者”韩波发明了“文字炼金术”,创造出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

韩波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象征主义者力求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韩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最成熟的作品是什么

韩波的诗作以其瑰丽害掌的色彩而著称。1871年9月少年韩波应魏尔伦之邀来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在这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天预父践刻损东往醉舟,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低防京诉。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韩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前井叫且殖犯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虽然韩波和魏尔伦关系十分密切,曾一度和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但两课普用即放映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试阶磁且可乱只王鱼必。魏尔伦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韩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魏尔伦诗歌创作

保罗·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1896年),法国诗人。他是象征主义派别的早期领导人。象征主义者尝试把诗歌从传统的题材和形式中脱离出来。魏尔伦的诗歌以优中蔽雅、精美且富有音乐性而著称。
1感伤的对话
 
一座荒凉,冷落的古园里,
刚才悄悄走过两个影子。
 
他们眼睛枯了,他们嘴唇
瘪了,声音也隐约不可闻。
 
在那荒凉、冷落的古园里,
一对幽灵依依细数往事。
 
“你可还记得我们的旧欢?”
“为什么要和我重提这般?”
 
“你闻我的名字心还跳不?
梦里可还常见我的魂,”——“不。”
 
“啊,那醉人的芳菲的良辰,
我们的嘴和嘴亲!”——“也可能。”
 
“那时天多青,希望可不小!”
“希望已飞,飞向黑的天了!”
 
于是他们走进乱麦丛中,
只有夜听见这呓语朦胧。

2月光曲
 
你的魂是片迷幻的风景
斑衣的俳优在那里游行,
他们弹琴而且跳舞——终竟
彩装下掩不住欲颦的心。
 
他们虽也曼声低唱,歌颂
那胜利的爱和美满的生,
终不敢自信他们的好梦,
他们的歌声却散入月明——
 
散入微茫,凄美的月明里,
去萦绕树上小鸟虚培颤的梦魂,
又使喷泉在白石丛深处
喷出丝丝的欢乐的咽声。

3白色的月
 
白色的月
照着幽林,
离披的叶
时吐轻音,
声声清切:
 
哦,我的爱人!
 
一泓澄碧,
净的琉璃,
微波闪烁,
柳影依依——
风在叹息:
 
梦罢,正其时。
 
无边的静
温婉,慈祥,
万丈虹影
垂自穹苍
五色映辉……
 差败
幸福的辰光!
 
4泪流在我心里
 
泪流在我心里,
雨在城上淅沥:
哪来的一阵凄楚
滴得我这般惨戚?
 
啊,温柔的雨声!
地上和屋顶应和。
对于苦闷的心
啊,雨的歌!
 
尽这样无端地流,
流得我心好酸!
怎么?全无止休?
这哀感也无端!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慰解无从?
既无爱又无憎,
我的心却这般疼。

1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