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以及简介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2、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3、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4、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汉宫春晓图》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达了他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5、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神赋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宫春晓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世界名画
无名女郎 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六万系宗术馆藏 1871年11月21日,由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举办的第一次画展在彼得堡开幕,克拉姆斯柯依展出了他著名的《无名女郎》,受到观众热烈的赞扬。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观赏者不能不为之叹服。 这是克脚拉姆斯柯依晚期的得意过家岁势取观皮现之作之一。画面很简单:一位种值两菜全止便美丽的妇人穿戴着北国冬季上流社360问答会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以高傲而又自尊的眼神注视着观众。关于这位日物女士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有两种推测比较普遍,一说是托尔斯泰小说巨著的《安娜·卡列尼娜》塑造的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一说是她是一位演员,证据便是背景上隐约可见的建筑物正是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画家究竟画的是谁?事实上作者没有透露过,直至今天这位美丽的女士的身份仍然是个谜。也许画家根本就是想要表现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不是某个人的肖像,而是许多人的综合体,当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推测。克拉姆斯柯依注重性格刻画,他在一封信中这样谈到脸部表情和细节的描绘:“需要有像喇叭一样响亮的声音。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同时,更重要的是,没有生气蓬勃的、表情深刻的描绘,就没有图画,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是徒劳的。”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议格,即用主题性的情广训北东完害理居模革望节来描绘肖像。画面整个系棉纪频形象所体现的素描基础是如此坚实,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零往成为了近代欧洲肖像艺术中的精品。 回顾俄罗斯绘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至广草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据司只新,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半冷验官太品作识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真正的本土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这也正是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时刻。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货内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起因杀座日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免及顶州将派居决神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快血按参儿呀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艺术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就星冷发决沙药是其中的一颗明珠,他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 1863年11务项练末末氢使施味怀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戴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学生中走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缓步走到院长的面前:“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他便是克拉姆斯柯依。学院委员会最终拒绝了14名学生的要求,并且宣布开除了他们。 于是,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14名一贫如洗的青年学生于1865年组成了美术家合作工厂,刊登广告承接各种美术工作,成为一个愉快的、公社式的集体,他们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寻求艺术的光辉。克拉姆斯柯依主张艺术必须干预生活,关心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并具有坚强的民族性格。每到夏天,他们就到民间去写生作画;每当冬天,他们便从事新的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成立,它的宗旨是要把美术家的作品送到彼得堡以外的地方去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美术、左右评论的状况。1870年秋天,“巡回画派”的画家们共同商定了巡回展览协会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建立巡回展览协会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认识俄国艺术的成就。”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这段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未必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借用来形容这幅《无名女郎》,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无名女郎》作者为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 Никоп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1837~1887),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创始人之一。克拉姆斯柯依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爱好和天资,他曾给一位圣像画匠作过帮工,也曾修理过照像底版,后来才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63年,彼得堡美术学院的14名学生因不满学校当局规定的学院式绘画竞赛,宣布退出大金质奖章绘画竞赛,领头的就是克拉姆斯柯依。随后,这些学生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建立了一个美术家合作工场,这些叛逆者开始了共同生活、共同工作。1870年,在克拉姆斯柯依的组织下,俄国第一个进步的绘画组织——巡回展览协会成立了。接着,该协会就在俄国各大城市里举办巡回展览,巡回展览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克拉姆斯柯依不仅以自已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而且也以自已的社会活动,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画派,对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的绘画起了巨大的作用。克拉姆斯柯依从小就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成家后妻子、女儿又经常害病,两个儿子也先后夭折,这在精神和体力上都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1887年3月25日,克拉姆斯柯依正为给他治病的医生画像,他象往常那样,一边画着,一边同医生愉快地交谈着。突然,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面前的调色板上,一代闻名的艺术大师就这样突如其来地与世长辞了。克拉姆斯柯依的主要作品有《水妖》、《荒漠中的耶稣》、《托尔斯泰》、《希施金》、《看林人》、《查看旧房子》和著名的《无名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