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産生了什麽影響?

在詩歌、戲劇領域,象征主義認爲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痛苦的,而内心的“另一個世界”是真的、美的、外界的事物與人的内心世界互相感應,詩歌的任務就是通過象征、暗示來連接兩個世界,誘發讀者的想象、聯想,以領悟作者的思緒。

象征主義在詩歌語言上,通過對詞語的特殊排列組合,形成撲朔迷離的藝術效果。其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波德萊爾、魏爾蘭、蘭波、馬拉梅等,以及比利時德梅特林科、德國的霍普特曼等。

擴展資料

出現于1886年。年輕詩人讓·莫雷亞斯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一篇文學宣言,主張用“象征主義者”來稱呼當時的前衛詩人。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義流派的誕生。

事實上,在此之前,象征主義作爲新的創作方法,早在浪漫主義盛行的時期已經萌芽。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象征主義的埋枝手法:暗示多于解釋,含蓄多于暢盡的發揮。象征主義的先驅波德萊爾和馬拉梅、蘭波、魏爾蘭等象征主義名家就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作品。

象征主義畫派論文

象征主義重新回到以抒寫個人感情爲重點的老路。但它抒寫個人情懷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大異其趣。它抒寫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馬拉梅所說,表現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後的“真理”。爲此,象征主義對于詩的語言進行了很大的改造。

對于日常用的字和詞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象征主義不滿足于描繪事物的明确的線條和固定的輪廓,它所追求的藝術效果,并不是要使讀者理解詩人究竟要說什麽,而是要使讀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仔豎所悟;使讀者體會到此中有深意。

象征主義不追求單純彎戚敏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澀;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撲朔迷離。象征主義詩歌十分強調音樂效果,可是詩句的音樂性不是單純通過機械的協韻表現出來,而在于詩句内在的節奏和旋律。

散文詩的音樂感并不亞于格律詩,有時反而勝過格律詩,因此許多象征派詩人的散文詩都寫得有特色。象征主義者反對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者如實地描寫客觀現實。他們認爲現實的物質世界是虛幻而痛苦的,隻有隐匿在背後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實的。

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來隐喻表現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英國象征主義詩歌的昌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馬拉梅的《詩與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義的三位主将是馬拉梅、魏爾倫和蘭波。

《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被認爲是象征主義的先驅(鼻祖)。1891年,莫雷亞斯首先宣布脫離象征派,許多象征派詩人也紛紛向自己選擇的方向發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義藝術标準,象征主義流派從此解體。但是,象征主義作爲文學思潮和藝術風格,影響卻非常深遠。

高更屬于象征

象征主義,名詞源于希臘文Symbolon,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闆(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主客雙方各執其一,再次見面時拼成一預殖過塊,以示友愛”的信物。幾經演變,其義變成了達級氫現積額分升殺吸歡“用一種形式作爲一種概念的習慣代表”,即引申爲任何觀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與通常人們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實質,含義遠較比喻深廣。是19世紀末在英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

後印象主義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也稱“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并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 Fry,1866-1934)提出的。代表人物有 塞尚(Paul Ceza來自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及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等。高更是後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所以他當然是後印象主義畫家。

31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