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
下面的网站可以看看
1.E网素材库
2.NB素材库
3.找图网
4.绿色素材网
5.189素材网
殿堂壁画的内容简介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在箫何等人的建议下,一开始就注意到利用建筑、美术等来树立和宣扬汉王朝的威信。汉武帝刘彻在巩固政权,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利用美术来纪念建立了功勋的将帅功臣。东汉反映现实、歌颂武功、奖励耕战的图画,在宫廷以至州郡都有所发展。州郡也利用壁画图绘历代地方官吏的图像、事迹,以示鉴戒。西汉末年,已有佛教信徒随从西域使节和商人来中原,并开始传授佛经。到东汉初年,统治者中已有人信奉佛教并建立寺院。佛教传入之初,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与黄老相并列。有的还直接利用原有殿堂陈列佛像,而形成礼拜的场所。这就使中国式宫殿建筑与佛(塔)、佛教造像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寺院形式。魏晋之际,寺院陆续有所兴建。东吴著名画家曹不兴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画家。到东晋时修造佛寺的现象更为普遍,佛寺绘制壁画也较普及,一些著名的画家参加了寺院壁画的制作,南北朝时期寺院壁画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汉魏文化传统和两晋以后活跃的学术思想,是艺术发展的深厚基础,边远地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域外(印度、波斯等)文化的交流,孕育了更为灿烂的艺术成就。拦腔唐代寺观壁画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加上无数艺术家的世代努力,壁画艺术出现了多种宏伟的构图与样式,塑造了丰富感人的形象与境界。随着唐代政治影响的扩大,寺院壁画艺术广泛地传播到邻近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唐朝末年已经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这种分裂局面的继续。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生产受到破坏,寺观亦多毁损。后梁继唐,画事逐渐兴起。中原仍延袭唐画传统,只是画手在风格手法方面有些新的探求。
宋王朝积极倡导佛道,大肆兴建寺观。寺观壁画也随之有所发展。山西省高平县开化寺大雄宝殿是宋代遗构,殿内还保存有宋代壁画。描绘精丽端严,在唐代的传统基础上有所变革。佛前的善男信女均为宋代装束。全画无论形象塑造,构图布局,用笔傅彩昌芹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是宋代寺院佛画的精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宗教画家所具有的杰出水平。
辽是北方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文化上多受汉民族影响,对绘画艺术十分重视。辽代重佛教,佛寺规模很大,辽代佛寺尚有留存,其中天津蓟县独乐寺,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等,还保存有辽代精美的造像,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也存有辽代的壁画。近几年在辽宁省沈市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地宫内又发现了壁画。这些作品对于了解辽代寺观壁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灭辽称帝,定国号为“金”,在北方立国近一百二十年。金代还修建了不少寺院。至今尚存的有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和朔州崇福寺弥陀、观音两殿。金承袭宋、辽重视佛事,在寺观藻绘上也沿袭旧制,保持着原来的传统。五代、宋、辽、金时期,各民族、各地区的画师虽然都继承了唐代丰富的绘画遗产,但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素养,加之当地艺术家们的生动创造,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寺观壁画艺术,这就大大充实了中国宗教艺术的传统。 宋元以後,卷轴画空前发展,纪功表彰多利用卷轴或版画,而壁画仍盛行于寺观、神祠中。元、明、清各代均利用宗教,以维护其政权。元朝统治者热衷修功德、作佛事,大肆兴建寺宇。元代道教亦有很大发展,元明以後,寺观、神祠的兴建藻绘,极为隆盛。在佛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情况下,寺观壁画呈现了更为繁复、多样的现象。汉族画工则利用不同的题材,创造了更富有汉族文化气息的形象与构图。山西省保存下来的元明清时期的寺观壁画,为全国之冠。巨大的数量、丰富的题材、高度的艺术水平,呈现了寺观壁画的发展盛况。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和芮城县永乐宫就是由山西民间画家朱好古、张伯渊、张遵礼、田德新、李弘宜、王士彦和洛阳画家马君祥、马七等所绘。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有着完整的构思和统一的设计。殿内所绘《朝元图》,以八个主像为中心,把众多的形象组合在一起,既对称又有变化,既严整又极生动,既复杂又统一简迅衫。图中形象众多而不雷同,有类型化,理想化的特点,但却不失性格特征和生动的表情。画面动作与节奏的掌握,人物与人物间的关系,冠冕服饰与人物姿态的结合,都达到了微妙的境界。经过唐、五代、宋的流传,水陆画形成完整的体系。寺观《水陆法会图》壁画到明代普遍流行,虽然基本内容变化不大,而组合样式则更加多样。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卢寺後殿有明代绘制的水陆会壁画一堂。诸神上下交错分成三层,共画有五百多不同的形象。全图保存基本完整,又都具有榜题,因此毗卢寺壁画是图像丰富,构图宏伟,具有重要数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研究水陆画内容和艺术的重要依据。
元、明、清时期,戏曲等汉族传统文艺得到发展。由于寺观既是宗教场所,也是市集和文化交流之地,这就促进了其中的壁画与其它民间艺术的结合。在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就直接表现了“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表演场面,体现了两种艺术的结合。汉族文艺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不只是表现在直接绘制戏曲场面和人物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对绘画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处理,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一些描绘历史传说或神话人物的神祠,更为画家提供了广泛吸取汉族民间艺术营养,进而从事创造的天地。 太平天国期间,也曾出现壁画,是为晚期殿堂壁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鲜事物,虽然没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清新的画面仍富革命气息。殿堂壁画是历史的产物,是封建社会和宗教宣传品。由于这些美术品是直接以群众为宣传对象,又大多产生于民间画家之手,因而许多壁画又是画家以来自生活的艺术形象解释历史和宗教的产物。孕育在美术中的现实因素,往往使杰出的壁画作品具有不朽的价值,给人们以历史的认识与美的感受。某些宗教艺术在宣传宗教信仰的同时,有可能用艺术形象不同程度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侧面,甚至在客观上揭示人民痛苦与产生痛苦的某些社会原因。它们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则仍是统治者所未能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