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
(1)浪漫主义音乐重视和反映民族的特点,他们多以民间传说、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这是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的区别之一。
(2)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感情,各种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均通过个人的主观感情而折射,抒情性、个人性、自传性应该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虽然古典音乐中也有主观感情的强烈表现,但这种主观感情都升华了,成了超脱个人的理性表现。这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的又一区别。
(3)重视音乐和其它艺术的结合,创造了“标题音乐”。有时甚至用文字来解释音乐,这也更能使广大观众理解音乐作品。因此,标题性很来自强的艺术歌曲和交响曲就产生在这个时期。
(4)作曲家不再追求形式的均衡和匀称,许多360问答新的艺术形式产生。因为这些形式都是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古典主义作曲家所惯用的奏鸣曲式,已不被浪漫派作曲家所重视,即便是使用也是加以变化。
交响乐的类型和特点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伍枯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腔旅洞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镇孙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