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浪漫

浪漫主义手法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想象,抒360问答写作者的理想,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集大成;

1. 思想特征:①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执通评细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古典主义,描写贵族和宫廷排斥民间,遵循三一律,风格典雅崇高;②民主立场,抨款注满扬齐排显刻把师亚击封建和资本主义;③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④描写大自然;

2. 艺术特征:①强调抒情,强田岁蒸农言雨哥官宗件烈的主观性,挖掘内心,发现了自我;歌颂爱情,探索梦境;②重视民间文学,创造诗体长篇多联管哪小说;③惯用对比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提倡想象;④忧郁感伤的情调;

*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感情、主观理想和非凡事物,主观性是其本质特顶重吗言误斤正坚斯征。反对古典主义枯燥冰冷的理争宪加至自眼马季清握性;

法国19世纪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是

*浪漫主义作家热爱大自然,重视民间文艺,以此与他们厌恶的城市文明对立。

*在艺术上他们反在谈协即岁对古典主义因袭陈规,主张创作自由,喜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喜欢运用华丽的辞藻。

*从政治态度区分尼东形尔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批判封建抨击资本主义社云调该迫密会的黑暗,消极浪漫致么全县节跑征夫有站主义-缅怀封建对新社会不满;

【发展概况】

*三个浪潮:华扬搞那兹华斯→拜伦→雨果;

1.德国浪漫主义→施莱格尔兄弟(浪漫主义的重要理论家);海涅;

2.英国浪漫主义(头三十年成就最高)

湖畔希层除压类盟派三诗人;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

3.法国浪漫主义(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1)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第一个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

(2)斯达尔夫人;雨果;大仲马;

*与英德不同,30年代后,法国浪漫主义并未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发展与现实主义并驾齐驱;

【拜伦】(1788-1824;英)

1.属命密包表《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首次塑造了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成名作;

3. 拜伦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另一个是辛辣的讽刺性;拜伦的名言“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大检才十菜盟4.《唐璜》(1818-18阻树微再玉四抗职物歌既23),诗体小说,因早逝而完成;唐璜不过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流露;拜伦是时代的歌者,唐璜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浪漫的传奇性;兼序兼议;

【雨果】(1802-1881;法)

1. 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创作;

2. 1830年《欧那尼》正式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3. 雨果是浪漫派戏剧开创者之一,他的地位与略较什莫里哀、高乃依和拉劳收省龙序信岩万亚攻辛并驾齐驱。

雨果浪漫主义手法的集大成→①对照手法;②善于塑造下层人物;③以史诗气魄再现社会和历史;④情节的传奇性;⑤注重心理描写;⑥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

4.《巴黎圣母院》,浪漫派文学的典范之作;一曲反封建的悲歌;加西莫多,爱丝梅拉达,克洛德主教;

5. 《悲惨世界》,人同社会搏斗的史诗;要为穷人鸣不平;一个圣人的故事(福来主教);一个男人的故事(让·瓦尔让);一个女子的故事(芳汀);一个娃娃的故事(柯赛特);沙威;马里于斯,有雨果的影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之作;心理描写艺术;对照艺术;

【海涅】(1797-1856;德)

1. 歌德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浪漫主义嘲讽手法;

2.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对德国检查制度的讽刺,对德国封建制度的憎恨,对基督教会的批判,对社会革命的预言;对就旧德国深恶痛绝,满心希望一个新德国诞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高度结合;

【惠特曼】(1819-1892;美)

1. 美国民族诗人;表现了新的灵魂的成长;

2. 草叶象征希望,生命力,发展,民主;

3.《草叶集》,既是惠特曼自我心灵发展的史诗,又是美利坚民族发展成长的史诗;

4.《草叶集》的基本主题:自我,创造,民主;’

5.《草叶集》中的自我不同于欧洲浪漫主义感伤纤弱自怨自艾的自我,而是强健有力甚至粗鲁;

6. 惠特曼比一般浪漫主义者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但歌颂蛮荒自然,也歌颂经过人类创造的二度自然;人创造一切,劳动和创作使人变得神圣;

【麦尔维尔】(1819-1891;美)

1. 与另一个浪漫主义著名作家霍桑是邻居和挚友;

2. 《白鲸》1851,反映捕鲸生活;多层意义→

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财富的血腥来源,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黑暗,捕鲸人危险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的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

②宗教意义,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和原罪,a.白鲸象征恶与原罪,远航象征人生漫漫旅途,船长无法改变命运;b.白鲸象征神力,船长象征人类的邪恶力量;

③复杂的象征意义,白鲸和船长都有更复杂的象征意义;人与自然、命运;

诗人兰波相关故事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解析:

阿尔图尔·兰波(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生平与创作

阿尔图尔·兰波兰波出生于法国东北部夏尔维勒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代的兰波是一个好动而才华横溢的学生。15岁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写作各种诗歌并赢得了很多奖赏。

1870年,兰波的老师乔治·伊森巴尔成为兰波在文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在他的指导下,兰波开始用法语写诗,其法语诗歌的创作水平进展迅速。兰波性格叛逆,屡次离家出走,甚至曾经参与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组织。他在诗歌《巴黎人的狂欢或巴黎的重生》一诗中描述了自己参与巴黎公社的这段经历。此外,从他的诗歌《扭曲的心灵》中可以看出兰波很可能曾经遭遇醉酒的巴黎公社士兵的性侵害。从1871年以后,兰波成为一个无 *** 主义者,他开始酗酒,并经常蓄长发、衣衫褴褛的招摇过市,以图嘲笑那些一本正经的中产阶级。他给他的老师伊森巴尔写信,系统阐述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即在“漫长的、庞大的、理性的骚乱中”加入幻觉的因素。

1871年9月底,兰波再次回到巴黎,不过这次是应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邀请。魏尔伦曾读过兰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爱慕兰波的诗才。来到巴黎之后,兰波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很快,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成为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饭。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而兰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在这一时期,兰波创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诗作,他的诗歌成就甚至超过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

兰波和魏尔伦之间的同性恋情日益炽烈。1872年,魏尔伦甚至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和兰波一同私奔至伦敦。1873年7月,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随后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一气之下兰波叫来警察,魏尔伦被逮捕。被捕期间,魏尔伦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原因是魏尔伦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开庭审理时宴伏,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这部作品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精品。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1874年,兰波和诗人杰曼·努沃再次返回伦敦,并出版了他倍受争议的作品《彩画集》,其中包含了两首最早的以自由诗体写成的法语诗歌。

晚年生活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此时的魏尔伦已经获释,并被迫皈依了天主教。这个时候,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兰的军队,只是为了免费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后,他很快就厌倦了,并立即乘船返回法国。他曾游历塞浦路斯并最终在亚丁定居,并成为巴尔代公司的一名雇员。在这段时间,他没有再和男性产生同性恋情,而是和很多当地的女性相恋。

1884年,兰波辞去工作,开始独立在阿比西尼亚(今天的埃塞俄比亚)经商。他从晌者携事军火走私生意,并赚了不少钱。而在这个时候,兰波的右膝盖患上滑膜炎,并很快恶化为癌症。日益恶劣的病情迫使兰波于1891年5月9日返回法国。5月27日,兰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术,然而这还是没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同年11月10日,兰波在马赛逝世,享年37岁。

影响

兰波对现代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在巴黎的生活经历曾经于1995年被拍成电影《心之全蚀》,由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

兰波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他本人是象征主义运动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嫌悄被公认为是其后的超现实主义的鼻祖。二战后诞生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的诗风也深受兰波影响。今日人们在追忆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时,兰波的名字都是绝对不会忽略的。就连恐怖小说作家托马斯·里戈蒂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是兰波的忠实追随者。

重要作品

《诗集》

《醉舟》 (1871年)

《地狱一季》 (1873年)

《彩画集》(1874年)

《兰波书信集》

4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