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作品高清插画图片。多几张
求采纳
如何看待传古楼、师顾堂这类民间自发的古籍出版者?
我以读者的角度,从自身经历谈谈。简而言之,从内容上讲,学术性善本成为图书市场的流通书籍,从形式上讲,古籍影印,从九拼一到四品一,再到单面影印的时代终于来临。我曾经的镇宅之宝艺文十三经,也随之变得有些鸡肋。2009年左右我开始关注十三哪则羡经注疏,这样有价值而且需要细读(至少经文本身需要细读)的书自然需要购买一套。可是当时市面上最常见的注疏是中华和上古的两册本缩印本,除了封面和用纸不同,两书没有差别。价格不算太贵,但是字号极其小,正文盯宏尚可辨认,注疏的双行小字阅读起来极其费力。因为这是把线装书原书九页的内容,缩印在十六开的一李拍页上。印象中两书都是影印民国二十三年上海世界书局本。当时我还好奇为何这么重要的书不出新版。另有上海古籍的整理本,陆续出版中。至今未出齐,价格较高,最重要的是无法展现底本原貌,也无法满足点读的需求。总之,按道理说当下的古籍出版局面是很繁荣的,可是作为古籍核心的十三经注疏,居然没有合适的读本。到了2009年年底,我终于在书店见到了中华书局新出版的五册本注疏,从九拼一改成四拼一,字大可读,颇利老眼,成为流通本中最佳。后来偶然知道台湾艺文印书馆也出版了注疏,四拼一(其实中华版是盗印艺文版,此即由师顾堂主人指出)。中华那几年的书,纸质不佳,虽然有些看质地像是铜版纸,按理说是提高了档次,奈何一股浓重的化工味道。得知艺文用淡黄色纸,遂在酝酿几年之后,於2013年花费近千元购入。其装帧极为精美,奈何双行注疏仍觉得字有些小。此间,传古楼开始单面影印的形式推出《四部要籍选刊》,从四书到毛诗,并且会逐步铺开。师顾堂起步略晚,出版速度则非常快。简单的说,传古楼、师顾堂出版的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目前最有利于阅读的,对当代读书人而言,十三经注疏的最佳读本终于渐次出版。未来还可以期待史书,集部,子部的更多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