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杜尚的作品历程

(1)1911创作完成《下楼的裸女一号》。
(2)1912年创作完成《下楼的裸女二号》;
(3)1913年创作完成《现成的自行车轮》;
(4)1915-1923年创作完成《The Large Glass》(译:《大玻璃》);
(5)1917年创作完成第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喷泉》;
(6)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L.H.O.O.Q);
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国薄兰韦勒(Blainville)。
1902:开始作画,画了《薄兰韦勒的风景》,是迄今所知道的他的第一张作品。
1904:中学毕业,到巴黎和他哥哥在一起,进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
到1905年7月离开朱丽亚艺术学院。开始用后期印象派风格画家庭成员、朋友和风景。
1905:为两份报纸画漫画插图,这件事断断续续做到1909年。在里昂学印刷,在军队中服务一年。
1906:从军中退役,继续回到巴黎学画。
1908:在巴黎郊区纳衣(Neuilly)定居,一直住到1913年。
1909:以类似杜尚的风格画人像和裸体,到1910年渐渐转向野兽派那种比较自由的表现风格。第一次参加巴黎的独立沙龙展览,在星期天常去他哥哥的住处参加一些艺术家、诗人的聚会,并在那里知道了立体主义。
1910:这一年中画了好些重要的早期作品。
1911:开始画立体主义风格的画。
1912:创作他重要的油画作品的最后一年。7、8月访慕尼黑,开《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的草图。他的作品《下楼的女人》被“独立画展”拒绝。
1913:叛离流行艺术观的开始,停止创作传统手段的油画和素描,离开巴黎的艺术家圈子,做图书管理员,在艺术上开始转向机械的描绘手段,作一些类似科学的设计。继续构思他的《新娘》(后来以《大玻璃》闻名,因为此画是画在玻璃上的)。做了《三个标准的终止》表现了对科学度量标准的嘲弄意味,同年还做了用自行车轮固定在凳子上的雕塑,这是现成品的开始。送军械库画展的作品反应强烈,参展的四张画全被卖出去了。
1914:构思《大玻璃》,画草图,试验方法,并开始收集历年的笔记,创作心得,后来这些卖兄在1911-1915年的笔记成为在1934年做的《绿盒子》里的内容之一,其中几乎集中了杜尚在后来的创作中的主要思想。再画《咖啡磨,二号》,买瓶架子回来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用现成的印刷品——在一张印刷品的风景画上点了两点,名《药房》作为自己的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哥哥都应征入伍,杜尚因为身体的原因免役,帕克邀请他去美国。
1915年6月坐船去纽约。他被美国人当成著名欧洲艺术家而受到欢迎。帕克把刚下船的杜尚直接带到爱伦斯伯格寓所,爱伦斯伯格热情接待。杜尚在他那里住了3个月,就搬入自己新找的寓所,并有了自己的画室,他购了两块大玻璃,开始动手画他的《大玻璃》。买雪铲,在铲上题“折断胳膊之前”,作为他的作品,并为这类作品想出“现成品”的称呼。美国报纸上开始有采访他的文章出现,他的艺术主张已经形成。
1917:又搬回爱伦斯伯格楼上的寓所,爱伦斯伯格希望得到《大玻璃》的拥有权,以替杜尚交房租为代价,《悔配缓大玻璃》完成之日当归爱伦斯伯格。送现成品出去展览。和爱伦斯伯格等人开始筹备“独立艺碧模术家展”。
1917:独立艺术家展,送《泉》参展,未获准展出。出《盲人》和《仑仑》两种艺术小杂志,但都只出了一两期即停刊。给3个有钱的美国姐妹教法文,在一个法国机构里服务了几个月。
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张油画《Turn》。这一年美国参战,为避免服兵役,杜尚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那里租了一个小公寓,继续构思大玻璃,热衷下棋,筹划在纽约的立体主义展览,但写信给爱伦斯伯格说,他不希望展出自己的任何作品。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和他的二哥杜尚一维龙均过世,杜尚很难过,计划回法国一趟。
1919: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了一个棋俱乐部,痴棋。他妹妹在巴黎结婚,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送她的结婚礼物是:《L.H.O.O.Q.》,是一本几何学教科书,他让妹妹把它挂在阳台上任凭风吹雨淋。6月回巴黎,有时去里昂看看父母。与当时在巴黎的达达们有联系,有时去超现实主义者常聚会的咖啡馆。《L.H.O.O.Q.》(《为蒙娜丽莎画胡子》)问世。
1920:初回纽约,把一个玻璃容器称做《50巴黎的空气》,作为礼物送给爱伦斯伯格。他的《L.H.O.O.Q》被比卡比亚出版在达达刊物《391》上,成为达达的招牌。在纽约西73街租了个画室,和美国现代艺术收藏、赞助者德莱厄太太及美国艺术家马雷组织了“无名者协会: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20年中组织了84次展览和无数的讲座,还有出版物。杜尚开始任组织展览的主任,后来做秘书,做了多年。他的女性身份“罗丝·瑟拉薇”出现。
1921:和马雷一起出版了一期刊物《纽约达达》,巴黎的达达俱乐部要他送作品去展览,他发电报给他们说“给你个球”。6月回巴黎,《大玻璃》的所有权从爱伦斯伯格转到德莱厄太太手里,因为爱伦斯伯格迁往加州,无法携带这件作品,此时,杜尚仍在制作这件作品,尚未完成。
1922:l月回纽约,教法文课。继续画《大玻璃》。法国超现实主义的领袖普吕东在他的《文学》杂志上撰文《杜尚》。
1923:停止创作《大玻璃》。2月回到欧洲,从此在欧洲呆到1942年左右。这期间他在欧洲进行了一次旅行,去了纽约三次(1926-1927,1933-1934,1936)。
1924:和比卡比亚、马雷等人在一个试验电影上露面,并上台做过一次表演,动手做旋转的轮盘的作品。
1925:杜尚的父母在同年去世,两人谢世的时间只差5天。参加棋赛,到意大利旅行。
1926:买画卖画做一点艺术生意。到纽约去组织布朗库西的展览。并帮德莱厄太太组织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他的《大玻璃》在这个展览中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展览后在运送过程中,《大玻璃》被损坏了。
1927:6月在巴黎和一位法国汽车制造商的女儿结婚,6个月后离婚。
1928-1932:参加各种棋赛,写棋书,成为法国棋协会会员,参加国际比赛。有时帮德莱厄太太在欧洲选画,组织纽约的画展。普吕东为杜尚的下棋而废画,在出版物上微有责备。
1933:把一本英文棋书翻译成法文。10月去纽约组织布朗库西展览。
1934:2月回巴黎。准备并出版了他的《绿盒子》。
1935:作为法国队员参加国际棋赛。开始着手做《手提的盒子》——他的另一个作品和笔记集。普吕东在巴黎的一家刊物上写文章介绍杜尚的艺术创作,这是第一篇重要的对杜尚艺术的介绍文章。
1936:作品在法国、英国。美国的各种展览上展出,3月为组织展览去纽约。并坐火车旅行美国,到加州访爱伦斯伯格夫妇,9月回法国。这年在纽约的“达达超现实主义”展览中杜尚有11件作品展出。
1937:第一个个展在芝加哥举办。给巴黎的杂志写棋的专栏文章,每星期一篇。帮古根海姆在欧洲选现代艺术收藏作品。
1938:参加了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国际展”,是杜尚设计的展览厅,他自己有4张以前的作品参加展览。
1939:出版双关语集。
1940:继续做《手提的盒子》。
1941:《手提的盒子》正式出版。
1942:为躲避二次大战到美国,此后基本上一直住在美国。和一批逃难到美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往来,与他们一起出版超现实主义刊物《VVV》。
1943:在纽约西14街租了一间画室,这间画室他租用了二十二年。
1944:开始着手秘密地创作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这作品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了有20年的时间。
1945:美国的《观察》杂志出了一期专号介绍杜尚。
1946:秋天去巴黎,和普吕东着手组织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展览,在展览开幕前杜尚回到纽约。
1947:打算申请做美国公民。
1949:芝加哥举办了爱伦斯伯格夫妇的收藏品展览,其中有30件杜尚的作品。
1950:女友玛丽病重,杜尚去巴黎看望,女友去世。
1951:美国画家马塞韦尔编辑《达达画家和诗人文选》一书,得到杜尚的帮助。
1952:纽约一家画廊办“杜尚兄妹展”展出了杜尚一家兄妹4人的作品。
1954:与美国女子蒂尼结婚,蒂尼曾是马蒂斯的儿媳,后离婚,有3个孩子。爱伦斯伯格的收藏被费城美术馆接受并展出,作为该馆的永久性收藏,其中杜尚的作品共有三十四件。
1955: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在这些年头杜尚帮助出版书籍,接受采访,比他前些年要“人世”得多。
1957:帮助在古根海姆美术馆组织“杜尚三兄弟展”,杜尚选作品,设计目录,并随展览到得州,在那里办讲座。
1958:巴黎出版了杜尚的文集。
1959:由莱伯编辑的第一本关于杜尚的论文集《杜尚》在巴黎出版,同年出了英译本。此后,关于杜尚的研究作品不断问世。在法国接受某一学院的“杰出人士”的荣誉。
1960:《绿盒子》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那时年轻的波普艺术家如劳生柏、约翰斯等人,对杜尚的艺术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与他往来,想得到他的指导。杜尚与他们做朋友,有时出席他们的画展。
1961:被美国的三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专门研究杜尚的博士论文出现。被邀请到美国的许多大学讲演。被英国BBC电台采访。
1962:大哥雅克·维龙6月去世,妹妹苏珊9月去世。
1963: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作品展,并同时出版关于杜尚的论文集。纽约举办了“杜尚、比卡比亚、斯维特斯展”。杜尚最大的回顾展在加州的帕莎蒂纳美术馆举办,一共有114件作品。
1964:法国电视台制作了“和杜尚下棋”的节目。该节目获得电影节的大奖。杜尚的现成品在意大利米兰被复制并展出。
1965:纽约的杜尚艺术展。美国作家汤姆金斯为《纽约客》撰文写杜尚。同年出版了关于杜尚的书《新娘和光棍》。
1966:BBC制作关于杜尚的影片:“现成品的反叛”,同年6月在BBC电视台播出。英国泰特美术馆举办杜尚的大型回顾展。英国《艺术和艺术家》杂志出版关于杜尚的专号。纽约出版新发现的杜尚的笔记。
1967:法国专栏作家卡巴内采访杜尚并出版了《杜尚访谈录》。
1968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寓所去世。
杜尚在一次大战期间来到纽约,继续从事他在巴黎开始的“现成品”(ready-made)的实验。“现成品”是指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品。杜尚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体本身内在的固有属性;是艺术家本人通过先占了这一个(或任何一个)物体,将它放在特定位置上,才将它变为艺术品–成为一个艺术品关键不在“为什么”,而在“在哪里”。
1966年在BBC在Jasper Johns和Robert Rauschenberg的作品里我们能明显的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而位于巴黎的Centre Georges Pompidou每年都会颁发一次马塞尔·杜尚奖金予继承其创新精神的年轻艺术家。针对其作品的性质和他对双关语以及非传统画布和媒介的偏爱,我们认为他对之后的街头艺术和电脑黑客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如何用美学的观点理解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

杜尚的《泉》意在来自质疑人们关于何为艺术品的观念:很少会有什么东西去让人们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他们只是假定了艺术要么是绘房制笔程爱却课零续息画,要么就是雕塑。所以才会很少有人会将《泉》视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个小便器可能是件艺术品吗?”360问答在小便器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少品的过程当中,名字的变化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正是这个名字的变化,变得不同寻常,使得人们审视物体的角度也发生策继把改变。不等大雅之堂的小亲测员便器,也就随之被视为格调高雅的艺术。 1 达达派 1916年,在诗人查腊、画家休森贝克和阿尔普的倡议下,为逃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而避居中立的瑞士的一批艺术家成立了一个艺术群体,并从词典中随意翻出“dada”一词用以命名,自此,达达派诞生了。他们强调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甚至反对当时已经非常激进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他们认为,艺术与艺术品无关浓药项态守阿节则脚重装,任何现成物都可以是艺术品,从而将一切关于艺术的传统,统统否定。杜尚就是达达派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2 《泉》 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磁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和冲夜罪穿缺求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释学喧闹。实际上,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 《泉》表现出的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 此前的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起码承认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艺术起码要表现美。而《泉》的出现,则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值响鲜风军飞买搞减被否定了。 3 对“创作”的否定 有人指责杜尚是剽窃现成的制品,他则辩线飞解道,是否由作者创作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选择了它,并“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 《泉》做为西方美术史中第一件完全利用现成品的“装置”作品,开创了所谓“装置艺术”的先河。 自此,现成品进入艺术的领域,改变了以往只能透过画笔和手工制造的移情投射观念,转向客观视觉背后的精神活动。整个西方艺术的思潮便迈入了另一个格距状切冷艺术观点的里程碑。 他曾表示他评价最高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本身;不是杰作的创造,而是自由的智慧游戏。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使用现成品时所持的反传统,反艺术的嘲讽态度。 4 对“美”的否定 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从而彻底粉碎了传统意义的“美”。而鸡茶式破放反他培且他还宣称,这件作品的外缘曲线和三角形构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别无案础文展二致,而它那柔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与古希腊的雕刻大师质序玉冲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样。 通过这件玩世不恭的作品,请科杜尚向传统艺术概易息的氢个念发起了极为尖酸刻薄的挑战。 杜尚的艺术非艺术化主张在这里遭到了误草引失皮协系解,但误解却给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劳申伯从现成品中发现美是将杜尚的主张颠倒了过来,即非艺术的艺术化。正如杜尚本人所言:“当我发现现成品的够顶音商乐财步身弱出写时候,我心里想的是要否定美,对现在的新达达而言,他们拿我的现成品是要发现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子,小便池摔到他们脸上作为一个挑战,而现在他们为了美却赞扬起这些东西来。” 以杜尚及其作品《泉》为代表的“达达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他们不仅仅创造了一种流派,一种画风,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近于极端的批判精神摧毁了一切传统观念,从而为纷至闼来的新观念、新流派解除了精神枷锁,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