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应该怎样写

写身边的,最熟悉的景色,这样会让我们有种亲切感,不一定要写很美的景点,写身边的会更吸引人。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但写景作文让小学生煞是头疼,为什么呢?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侧重训练的作文就是写景作文。根据小段晌辩学生写景作文的现状和课本的编排情况,我是如何训练写景作文的呢?

一、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第一单元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还有积累运用一的《大理三塔》,这些文章都是很好的写景范文。

海上日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日出的过程;《夕照》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如诗的夕照;《大理三塔》按空间顺序写出了三塔的样子。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写景作文要按一定顺序去写,并见识了各种顺序。学生还知道了写景作文在描写时,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当然学生还知道了文章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二、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三、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当然这不是剧终,贵在坚持。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双眼看世界,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
范文: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握缺”,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谨闷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冬天的雪景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城市的黄昏

在城市,无论哪个时节,你总可以看到烟尘雾霭肆惮葬送整个天幕。在这里,人们早已分辨不出所谓的节季,只能致力于地表改造工作,似乎也把它改造得有声有色。但是,人类太圆滑了,把自然的本色抹得一干二净,完全没给它挥洒匠心的余地,最终,自然只好把满腹心思投注给原始的村落。而村落,也因自然神来之笔,尽显纯真本色。

在农村,收割的季节,黄昏是干农活最好的时间。夕阳稻浪交相映,白鹭鸶毫不畏惧地在谷垛旁尽情啄食。我们时常坐在草垛上休憩,看着田野慢慢地走向黄昏。在我眼里,故乡的黄昏是奇特的,满天彩霞,千变万化。它像是冒失的画家不经意的泼墨。五颜六色的颜料混在一起,红色的、桔黄色的、淡紫色的、墨蓝色的……那一道一道细长的颜色交错在一起,像小姑娘头上彩色的蝴蝶结,绚烂极了,难怪杜甫称之为“云墨”。太阳慢慢向西天跌落,晚霞则逐渐向西流聚,渐渐地呈现出天空的本色。越往东边,天幕由浅蓝而湛蓝,由深蓝而墨蓝,最后则慢慢地变为灰蓝。当东边开始拉上夜幕,宁静而肃穆的时候,西边则显得火热起来了。线条状的云彩逐渐向西方流去,汇聚成片,大朵大朵地团聚在山头。山峰如黛,平日里躲藏在云里雾里的娇媚,这时清晰地展现了它的轮廓。坡地的凹凸,错杂的树木,这时也全毫不吝啬地展示出来。夕阳“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躲在云里,只把云层挥霍渲染,给大片大片的云彩镶上金灿灿的边儿。斜阳透过云层,将光芒撒向大地,给世界涂上一层胭脂红。云层如醉,呈现迷人的色彩:火红色的、橘红色的、紫红色的、朱红色的……像小孩儿学画画,粗心地将染盘全扣在地上,印下热烈明亮的颜色。

夕阳抵挡不住黄昏的脚步,跌跌撞撞沉入山坳,村庄笼罩起了淡淡的薄暮。这幅山村黄昏图不再那么明亮,它悄悄地起了沙,好像毕沙罗的印象派风景画,笔调轻捷,视野开阔,景物宜人,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妙。田野淡入宁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渐渐散去。走进村子,无处不让人感受黄昏下村子的悠悠神韵。百年古屋,青石黛瓦,庭院深深,街巷小弄纵横排列,屋顶高低错落有致,那曾经的雕梁画栋而今褪了颜色,古拙质朴,记录着时光的流逝。老人们摇着蒲扇聚集在院子里唠嗑;男人们坐在门前的青石板凳上“咂巴咂巴”地咬着烟管儿;小孩儿在巷里头追逐打闹,等待吃饭的吆喝声;女人们在水井旁、灶台下张罗着晚饭;猪圈粉粉的猪仔,哼哼地凑着热闹;一群小鸡跟在母鸡后头,咯咯在灶台屋里穿梭不停……

暮色渐渐浓重,夕阳隐去最后一抹光辉。月亮悄悄地挂上枝头,吃过晚饭的人们都在屋里休憩。没有了喧闹,整个村庄只剩下昏黄灯光下的喁喁私语,让人真实地领悟到乡野那远离尘世的古朴生存状态。粗糙的生活不需要精致细腻的空间规划,所以有足够粗犷的平台陈设黄昏这庞大的美景。乡村没有璀璨的霓虹灯与月华争辉,才能享受月空下一地清辉。

黄昏就像生命的隐语,引导人们去领悟人生那一份平静与淡泊。黄昏迟缓了白昼遇见黑夜的脚步,匀出一点时间来休憩和养精蓄锐。住在乡村的人比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幸运,他们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自然的千变万化。或许久住城市的人早已习惯了加速度的心情和思维方式,我却不喜欢这种被压缩的生活方式。缺少张力的生活,缺少的却不仅仅是一份恬淡、一份从容、一份宁静与喜悦。

所以,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要回望回望,然后以新的姿态继续前进。

1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