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著作有哪些?例如绘画油画雕塑等的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Realism)(写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360问答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民线缺执要蛋研革叶治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易求吧阻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卷钢念件定查宣岩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广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 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希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干厚要节妈使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逐争续能曾重误案款村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

代表作

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西判岁生亲试同十交牛差底层人民的生活,如“合美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花丝句虽喜命措低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30~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是风景画中的写实主义的代表。跟巴比松画派有密切关系的米勒是与写实主义的艺术写实主义美术的重要人物,他满怀同情地在创作中描绘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库尔贝是众所公认的写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领袖。继尚弗勒里於1853年写作《写实主义》一书后,他不仅在1855年发表的著名的写实主义宣言中,提出艺术应真实地表现当代生活,而且以后还宣称:"写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杜米埃,H。也对发展写实主义美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过1830、1848、1871年的历次法国革命运动,留下了喜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的绘画作品和雕塑。

评价

在艺术史中谈论的“写实主义”往往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它有的时候可以指代西方文艺复兴之后追求客观再现对象的整个艺术体系,有时则仅指这一体系当中尤其强调逼真的某些风格倾向。

写实主义洲洋掌挥从这些不同的用法出发径赵温鲜阿座触准细收,写实主义也一度成为一种普遍的参照物,被一些学者用以衡量从古典希腊到所振介斤身层战洋航中世纪,从西方到东方不同艺术体系的成就和得失。写实主义不仅仅意味着一种风格,同时也沙翻罗举第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在“他备胡反映现实”这一层意义上,很多不属于狭义的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现象,也会被放在同一个主题下被思考和评价。

与其他定义艺术风格的词汇相比较,写实主义这个词汇要更为复杂而容易引起歧义,这也构成了一个困境,一切与写实主义或多或少有关的话题开始讨论时所不能回避的死结。琳达·诺克林在其专著《写实主义》的开头所做的分析。

她指出“以样式主义(Mannerism)、巴罗克(Baroque)或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这些词汇而言,尽管真要理解也并不比写实主义容易,但它们在用法上毕竟比较单纯:这些词汇一般用来界定艺术流派和相关运动,使用范围大致不会超出视觉艺术这个范畴。但写实主义这个词则不是这样,它不仅仅与视觉艺术领域关联,更与诸多哲学和社会文化的问题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早在1855年库尔贝发起个人展览并且直接亮出“写实主义”的旗帜之时,这位艺术家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和支持者尚弗勒里(Champfleury)就已经在他的一封公开信中指出了“写实主义”,“作为一个概念在使用上过于宽泛”,在他看来,即使在当时,谩言写实主义也已经成了“一个玩笑”,因为这个写实主义“在艺术中所有时候都存在”。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写实主义这一范畴做一个相对完善的概念化总结。写实主义,是特指作为一项在造型艺术上的历史性运动,它以法国为运动的核心,风行于1840-1880年间的整个欧洲,其后续和影响的效果则一直活跃至今日。

这种写实主义的目标,至少它最初的目标,是要在对当代生活作最严谨的观察的基础上,试图给予现实世界以一个真实、客观的形象。对比当时矫饰的官方沙龙艺术和讲求幻想和文学性的浪漫主义者而言,这是一种看来“不偏不倚”、“直截了当”的现实再现。

当然,即使是在这个“狭义”上的“写实主义”,也仍然是一个涵盖十分丰富的概念,并且人们并不能排斥这个“狭义写实主义”同更宽泛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存在的种种关联和呼应。立足于写实主义的“艺术”范畴,并不是企图将“艺术”孤立于整个“历史”,而是将通过艺术的层面反射出更为生动的历史。

影响

19世纪中期法国写实主义美术家们发展了美术作品的写实技法,特别在风景画中对表现光线和空间感,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一方面,他们使历来被上层社会不屑一顾的劳动者,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中,也有某些偏激之处。

例如,库尔贝在反对学院派绘画的僵化了的表现程式和弄虚作假的陈腐内容时,提出绘画只应该去画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从而把历史画之类绘画体裁事实上也给否定了。但从整体来看,19世纪中期法国的写实主义美术运动是法国文艺史上光辉的篇章。它对19世纪欧洲各国的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开阔了民主艺术的新阶段。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特点及其影响

以下是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美术特点及其影响

19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美术

18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它在画坛的辉煌年代早已逝去。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受到法国画坛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复兴的曙光,其先驱者是那不勒斯的多米尼柯·莫雷利(1826—1902年),他是反学院主义的浪漫派画家;此外还有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等有特色的画家如蒂托和波迪尼。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底画派画家安东尼奥·封丹内亚(1818—1882年),他以浪漫和写实风景为主。
19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派是聚集在佛罗伦萨的马奇奥里画派,他们主张艺术要生动和真实地表现社会。这个画派的先驱是尼诺·科斯塔(1827—1903年),他是位狂热的爱国者。画派成员塞拉菲诺·蒂沃利(1802—1892年),他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的风景带回这个艺术团体。这个团体最突出的人物是乔凡尼·法托利(1825—1908年)。1880年以后,这个画派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终于趋向解体。
19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乔凡尼·塞冈提尼,他是位描绘劳动人民和乡村景色的现实主义画家。

丹麦和瑞典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丹麦历来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起桥梁作用,更易接受来自南方特别是德国的影响,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但在美术上稍逊一筹。18世纪以前主导丹麦绘画的是两位外国画家:瑞典的比罗和法国的萨里。19世纪丹麦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绘画,先驱画家是詹斯·朱埃尔(1745—1802年),他最早把风景画引入丹麦;另一位是阿比加尔,他是历史画家,1789年任丹麦美术学院院长,他们都在罗马留过学。尔后的丹麦画家大多在法国留学,是受法国巴比松画派影响发展起来的。
丹麦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贝德·塞维林·克洛伊尔(1851—1909年),曾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居学习,对户外光和人工光效果有兴趣。
瑞典美术的历史自17世纪才稍有端倪,19世纪后半期趋向昌盛。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了瑞典,沉睡的原始森林被唤醒,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许多年轻的画家云集艺术之都巴黎学习。他们看到学院派的衰落,既受到库尔贝和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影响,也接触到新兴的印象主义。有才能的画家们并没有停留在模族仔仿外国的风格,而是将学到的技巧用来描绘自己民族的生活,表现独特的北国风光,创立了新颖独特的瑞典风格绘画。
19世纪瑞典画坛人才辈出,杰出者有雨果·萨尔姆森(1843—1908年),他首先为瑞典画家赢得欧洲声誉,尔后有约瑟夫森,相继登上画坛的三大家,他们是佐恩、拉森和利尔杰福斯。

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德国现实主义的繁荣还是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那时德国已经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由农业国而变成一个发达的工业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这个时期的美术家们恢复了中辍两个世纪的以丢勒为代表的艺术传统,促使现实主义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新时期,产生了门采尔、莱伯尔和利伯曼等现实主义大师,出现了德国美术史上第二个艺术高峰。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画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返穗皮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漏差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荷兰和比利时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荷兰画派在17世纪曾呈现过“黄金世纪”,但到18世纪并没有产生对欧洲有影响的画家,而19世纪的美术发展与北欧类似,都受到法国艺术流派更迭影响,自新古典主义经浪漫主义而到现实主义,此间浪漫主义在荷兰并未得到张扬,在米勒和巴比松画派的强大影响下,荷兰才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
19世纪荷兰画坛受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启发了荷兰青年一代画家珍视并恢复了伟大的民族艺术传统,他们将巴比松画派的经验成就与本民族17世纪民族绘画传统结合起来,为发展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和风景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荷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威廉·罗洛夫斯(1822—1897年)。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是约瑟夫·伊斯拉埃尔斯(1824—1911年)。
19世纪中叶在海牙又形成了一个荷兰风景画群体,称为“海牙画派”,画派成员们从康斯泰布尔和巴比松画派中吸取营养,工于经营气氛式的光影效果,创作宗旨是以抒情但忠实的笔触呈现荷兰风光。重要成员有梅斯达格和毛弗等人。
比利时在文艺复兴时期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尼德兰分为荷兰和佛兰德斯两部分,比利时是佛兰德斯的继续。
比利时与法国接壤,一度沦为法国统治,所以受法国近代美术影响较大。19世纪初以达维德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成了比利时绘画的典范。稍后则是继承了安格尔和德拉罗什的正统。其代表画家是纳维兹(1787—1869年),他曾长期执掌布鲁塞尔美术学院。1830年革命时期,浪漫主义迅速崛起,取代古典主义而居主导地位,开始形成比利时民族画派。先驱者是瓦别尔斯等,他们明确提出要复兴鲁本斯开创的佛兰德斯民族艺术传统,要求歌颂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代的民族英雄,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进入19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美术进入现实主义时代。这时库尔贝的《石工》在布鲁塞尔展出,震动了比利时画坛,库尔贝成为当时美术界的偶像。
比利时现实主义的中心人物是查尔斯·格鲁(1825—1870年),他和史蒂文斯等画家为了在绘画中体现出民族的趣味和习惯,力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达西亚人是罗马尼亚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到18世纪是封建社会时期。14世纪在罗马尼亚历史上出现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还有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
18世纪以前罗马尼亚美术并不发达,也不突出。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进入19世纪随着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时有大批的外国艺术家进入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艺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捷克的阿·赫拉捷克(1794—1882年)和匈牙利的巴拉巴什,他们是罗马尼亚近代美术的先驱者。
1848年全国性革命兴起,虽然在俄国和土耳其干涉下失败了,但本民族的青年艺术家却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他们既是艺术家,也参加革命活动,他们对民族艺术复兴作出了贡献。在近代民族画派形成中,最早最杰出的画家是涅古里奇(1812—1851年),他是杰出的肖像画家,曾留学巴黎,因参加革命被捕入狱,39岁死于土耳其首都的狱中。罗森塔勒(1820—1851年),曾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不少富有战斗激情的作品,革命、流亡,31岁死于狱中。伊斯考维斯库(1816—1854年)同样是革命画家,38岁死于土耳其狱中。另外还有教授画家塔塔列斯库(1820—1894年)等。1862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艺术出现更大的繁荣局面,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第一个重要代表画家是捷·阿曼(1831—1891年)。罗马尼亚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是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1838—1907年)和他同代画家伊安·安德烈斯库(1850—1882年),以及尼古拉的直接继承者斯·鲁克扬(1868—1916年)等。
在19世纪下半期另一位高举现实主义艺术大旗的是奥·潘契拉,他不仅描绘农民生活,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现代工人的形象,表现了早期的工人运动,展现了产业工人的斗争风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绘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有继续坚持写实道路的,也有偏重形式探求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东方来的匈牙利人于公元896年定居在这块欧洲大陆,尔后建立匈牙利王国。自18世纪末起,在欧洲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影响下,匈牙利努力摆脱奥地利的束缚,倡导民族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民族艺术的先驱者有布洛茨基和老马尔各等人,布洛茨基·卡洛依(1807—1855年)是著名的肖像画和水彩画家,老马尔各·卡洛依(1791—1860年)是位出色的风景画家。进入40年代民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伟大的裴多菲,他到处传播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而匈牙利民族绘画复兴先驱是巴拉巴什·米开洛什(1810—1898年)。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蒙卡契·米哈依(1844—1900年),是他把民族艺术推向高峰,他的画使匈牙利艺术跻身于欧洲水平。尔后涌现出一大批画家将现实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

挪威和芬兰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联盟,1905年才真正独立。
19世纪下半期,挪威发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挪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易卜生那样的世界文豪,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最近二十年挪威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挪威美术19世纪前深受德国影响,仿佛是德国的一个分派,到19世纪留学法国的画家渐多,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也渐大。挪威的现实主义先驱画家是约翰·克里斯提安·达尔(1788—1857年),他是民族风景画的创始人。19世纪后半期的重要画家是汉斯·古德(1825—1903年)。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克里斯蒂安·克罗格(1852—1925年)。到19世纪下半期,挪威还出现了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雕刻家居斯塔夫·维格兰特(1869—1943),他反对纯理性的表现,力图塑造出“生活的一角”。
芬兰在历史上一直是瑞典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1809年才成为沙皇俄国属下的一个大公国,享有自治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芬兰宣布独立。
19世纪的芬兰画家大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学画。自5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大多去哥本哈根和杜塞尔多夫。自70年代起巴黎则成为年轻画家向往的艺术之都,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传入芬兰,促进了芬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19世纪初芬兰最著名的画家是罗伯特·威廉·埃柯曼,他享“芬兰绘画之父”之誉。最早赴巴黎深造的画家阿道夫·冯·贝克,他是库图尔的学生。贝克培养了芬兰优秀的三位画家:女画家什耶夫贝克、芬兰民族艺术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卡列拉和埃德费尔特。他们共同谱写了芬兰19世纪光辉的绘画历史。

2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