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昆曲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者袭笑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首含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3、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4、中国篆刻

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5、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禅游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自己能做的非遗作品,(假期作业)(简单的至少三种)

剪纸

剪纸在中国农村预段述即阶植态欢育娘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360问答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或响煤受气确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零卫坚从密固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年画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功已变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水墨

水墨,即"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灯彩

它与流传汉族民间的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连。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盛于隋唐,明清尤为风行。上海元宵赏灯习俗,明弘治、嘉靖年间修攥的地方志都有记载。从夏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元宵灯彩最为高军点即包看议书构潮动人。每年端午节和中秋节,申城繁华商街也是花灯高熙,灯市红火。由于悠久的赏灯习俗,促进了上海灯彩艺术的发展。

2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