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篇交响音乐会后的感想(800字以上悬赏20分!!)
听德国柏林交响乐音乐会有感
之一:震撼的艺术
音乐——神圣,而不屑于庸人的膜拜。
音乐——优雅,而让人撕裂精心包裹的面具。
音乐——深邃,而让人的灵魂归入虚无清爽。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英雄》,悠长,迭荡,宏响,得拥有怎样的勇气,修养,才华的人才能演奏,才能指挥?
让喋喋不休的虚伪闭上它残缺的嘴巴,这是交响乐的宗旨。
从枯绝的灵感中寻找灵感,这是其成功的来源,
你听,曼妙雄伟的声音,优美拨人的旋律,瞬间将你的不适,怠倦,恐惧,以及神经质都随之升华。
到那时,你才真正明白,在炙烈的光明中寻找黑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你用上了鼻孔。
震撼的艺术,是在绝对寂静中才爆炸出的声音。
震撼与惊悚,原本不是一个词,但在交响乐中,却偏偏这样怪异而自然的重合了。
这样的音乐,带给你的,是血肉的质感。就像是捣碎了自己灵魂似的。
之二:丑陋的听众
昨日晚, 9月21日,往四川省锦城艺术宫观看8:00开始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演奏。
音乐,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据说,在欧洲,人们在前往观看交响乐时,都会正正规规的穿上西装,打着领带。而这样的行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无疑是神经,以及不可思议的举动。
很快,拿着花380元买来的甲级票入场后,(门票分为VIP票,特级票,甲票,乙票,丙票。)我坐在第四排,是诺大的演出厅里靠前左方的位置。
不久,头顶灯光一暗,众多穿着黑色燕尾服的人从幕后走上了舞台,拿着各自的乐器,纷纷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等各位交响乐乐团团员纷纷准备完毕,一位仪态略显威严的西方人走上台来,他是乐队指挥夏.巴道尔,随着他的上台,台下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口哨声,尖叫声,不知情着,指不定还以为这是在搞什么大型婚宴活动。
这时,我往四周略一扫视,发现还有众多位置空着。我不由得联想到,明天蔡琴的演唱会一定全场爆满。
指挥者一挥乐捧,乐声轰然奏鸣,第一曲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英雄》。此曲起伏悠长,共分为5段,这一曲完毕,前半场也就完了。而后半场,则是6首较短的圆舞曲以及快速波尔卡,2首中国交响音乐。最后,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这整个曲目单里的11首交响乐,除了两首中国交响乐,外加一首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没听过以外,其他的都基本上听过。但即使听过这么多遍,仍然是百听不厌,很快就融入了乐曲当中。
大概音乐会进行到40分钟时,我已经有些情绪失控了,因为我后面的两个女的,不大,约7~8岁,一直打闹个不停,声音之大,几乎小半个演奏厅都能听到,我清楚的感到众多目光看向这边,我也愤怒的看了她俩数次,但她二人却视而不见,我努力册腊姿数次让自己平复心情,却始终做不到。心中不禁暗叹,唉,买门票那380块钱啊,就这么被两个小屁孩给糟蹋了……
再也忍不住,转过头局颂,稍稍提醒了那两个小女孩,她俩一愣,随即闭上了嘴巴。我这才转过头,继续聆听。我刚一转过头,却又听见叽叽喳喳的声音,我心中暴怒,刚想转过头去教训教训这两个小家伙,却突然发现这叽叽喳喳的声音并不是那两个小女孩的声音,而是这两个小女孩的父母。刚才由于两个小女孩的声音过大,我没发现,这下可好,她俩的声音一闭,俩父母的州绝声音立刻就突出来了。我这儿听得清清楚楚。暗叹一口气,实在是无语也。我不禁想起原来于网上看到的国外在公共场所,用中文写上“请勿大声喧哗。”“请勿随地吐痰。”的一系列事情。中国人啊,连交响乐音乐会的气氛都可以污染,实在是强,I服了。
好不容易,熬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毕,我毫不犹豫的起身,后转,朝后排走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安静,人少的位置,约在14排左右。心想,这下可以免受骚扰了。谁料,才坐下来没好一会儿,就听到周围时不时响起手机声,我不免疑惑的拿起节目单,另一面上,的确写着“入场请自觉关闭手机等物”。更有甚者,居然直接大大咧咧的就在这里煲起电话粥来。下半场斯特劳斯的古典音乐又被现代杂音伴奏了!真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哦,祖国,五千年文明,你让我怎么理解你?
保罗.克利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所具有的随意性以及思维过程的张弛某故镇剂底留已国养散让大师们沉醉。线条的表现一旦上升到“生命的意识”,成为精神的自觉,线条除的策跑升状物类啊地就有行云流水般自然了。期待画家在以后的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线条的独特理解和表证走倒轻艺设句花现。名言2:世界变得越可怕,艺术就变得越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