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

可以这么说,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盛。那么古典主义时期究竟从何时开始算起,又在何时结束呢?一般而言,1750年J·S·巴赫去世之时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古典主义时期的开始;而1827年乐圣贝多芬的去世则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在这前后不到一百年的岁月中,古典主义风格成为当时艺术的准则以及审美的标尺。

代表人物舒伯特
柏辽兹
门德尔松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审美特征

肖邦
舒曼
李斯特
名曲简介
代表人物 舒伯特
柏辽兹
门德尔松
肖邦
舒曼
李斯特
名曲
西方古典音乐分前古典和维也纳古典。 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他们不停地打破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只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易为自己表达的独特内容而感动。此时的不少音乐在结构上已丧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但也更为灵活了。很多音乐的旋律性大大加强,和声的处理也是变化多端,所以这些音埋伏乐大都有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色彩的变化,不用说,表现的范围较之古典主义时期也是大大加宽了。交响诗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它由李斯特首创,并由理查·施特劳等人发扬光大,通常与伟大的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有关。浪漫主义时期还出现了更为自由的钢琴曲,在这方面,大家熟知的“钢琴诗丛液亩人”肖邦、“钢琴之王”李斯特等人无疑是功劳巨大。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很完善的交响曲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宏伟之作,这一点放到下面再详谈。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作为“入门”讲座,在这里我只挑几位特别重要的作曲家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假如您还想了解更多的作曲家或更为详细的介绍的话,就只能委屈您自己到网上去找啦(一般的音乐书店里也都有不少此类书籍)!
舒伯特
舒伯特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大家都知道他是“歌曲之王”,作了无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优秀艺术歌曲。他还写了九首交响曲(又是九首!),最后两首是不凡之作,第九首因其高贵的气质、庞大的结构被人称之“伟大交响曲”,第八首没写完,就叫“未完成”,但却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经典,其凄切孤独的氛围、细腻的内心情感表现,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舒伯特在室内乐方面也是表现不俗,他的“鳟鱼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等等都是亲切动人之作,也是现在唱片灌制的热门。他还作有不少亲切动人的钢琴小品集,如《音乐的瞬间》、《即兴曲》等。
柏辽兹
柏辽兹则首先用交响曲讲起了故事。他的《幻想交响曲》描述了自己对一个女演员的爱情幻想。他说这些幻想是服药自杀未遂而产生的,里面有田野、有舞会、有断头台、有妖魔鬼怪,真是好玩之至。他还在这部交响曲里首次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写法,即从头到尾用一个代表那位女子的主题及其变奏贯穿全曲,既方便了讲故事,又使作品各乐章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性。他的这种手法对后来的李斯特等作曲家影响巨大。柏辽兹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管弦乐《罗马狂欢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也是一位短命的天才,他的音乐成就先不说,就看在他把当时不为人知的巴赫“挖”了出来的份上,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激他。门德尔松出身高贵,生活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还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他的音乐正如他的身份般,高贵,优雅,华美,几乎没什么漏洞。自然,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没有太强的激情,估计他在有生之年也没深入体会到过孤单、悲伤、愤怒的感情,这些也正是他的音乐中所缺乏的,所以有乐评家说他完美但不深刻。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难得一听的青春之歌,故可以列于“四大小协”中而毫不显弱。他的五首交响曲在构成方面也都近乎完美,其中的“苏格兰”和“意大利”是爱乐者不可不听的曲目。他为戏剧《仲夏夜之梦》写的音乐也体现了他的音乐天才。而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系列被人认为在抒情性方面并不比肖邦差。
肖邦
估计大家对肖邦都比较熟悉,因为国产的几位钢琴大师都喜欢弹肖邦。这也不难理解,肖邦的钢琴曲渗森中那么多空灵飘逸的气息本来就和中国文化有几分相通。肖邦是诗人,这是任何一个听过他的音乐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他几乎只为钢琴写作,故而他能把钢琴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作为一个波兰人,他音乐中的民族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夜曲、圆舞曲、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谑曲等都早已为大家熟知,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被认为是每一首都包含了可以发展为庞大的交响音乐的动机。他二十岁之前作的两首风格相近的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认为是严重忽略了乐队的表现(像不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但就从音乐的情感表现来讲,无疑是相当唯美的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春的甜蜜和忧伤。
舒曼
舒曼最后得了精神病,而不少人称他为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过于耽溺于个人的激情世界中不一定是好事。他的音乐大多很抒情,很有诗意,有时也会很激烈。他作了四首交响曲,都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有名。舒曼最常被人提到的作品是钢琴组曲《儿时情景》、《C大调钢琴幻想曲》、《狂欢节》等。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不错的作品。此外,舒曼也是一位艺术歌曲大师,作有联篇歌曲《诗人之恋》等。
李斯特
前面讲到,是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他自己作了不少交响诗,其中有名的有《塔索》、有表现“人生不过是死亡的前奏曲”的《前奏曲》、表现英雄马捷帕的事迹的《马捷帕》等等。李斯特的钢琴演奏也是超凡脱俗,有人说李斯特为了满足作为一个演奏家的虚荣心而使自己的作曲才华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不过他的成果也够可观了,十九首技艺超绝的《匈牙利狂想曲》(不要与勃拉姆斯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混淆起来)在演奏技巧和钢琴这种乐器的表现力上都为后世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还有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也可称之为名作。
编辑本段名曲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次再接着向大家介绍其他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下面介绍三首MIDI,第一首是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变奏曲”,其中的主题就是歌曲《鳟鱼》的旋律;第二首是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首钢琴曲情绪热烈,富有光彩,中段旋律尤其优美动听。;第三首是李斯特的名曲——用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的主题作的钢琴变奏曲《钟》。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浪漫主银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京大贵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江巴殖现却将曾续资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认密格快流本亮慢硫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贵天走居余还初赵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家县几立静纪及市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富示比技字氧拉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粒富运销宣杆望弱席》。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顶是赶福收调百袁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项府背断妈阶好丰委投致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父底著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精想挥银河拉带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紧执所案征树协必按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粒系浓察今角保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商扩应去施发句几事够,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英香边结维讲从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体站核留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3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