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会议 油画赏析

《中国历史典故赏析》课程考核论文

  【商鞅变法】咸阳市历史典故。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商鞅为取信于民,曾在咸阳城阙前树木征信,宣布旨在变法强国的改革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的20等爵制;推行郡县制,合并小乡、小邑为31个县;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公开买卖;创立按丁征赋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子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颁布法定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秦孝公逝世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商鞅被车裂于咸阳,但奠定秦国走向富强的商君之法并未终止。  【统一中国】咸阳市历史典故。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加冕亲政以后,长期坚持了旨在统—中国的战争,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前225年灭魏国,前223年灭楚国,前222年灭赵国、燕国,前221年灭齐国,终于结束了中国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为加强中央集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废除分封诸侯旧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文化上统一文字,形成以小篆为范本的标准文字。焚书坑儒,实行文化*****。  【焚书坑儒】咸阳市历史典故。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文武百官及70余位博士。宴席上群臣争议分封,众儒生借古讽今,非议朝廷,后秦始皇准允李斯建议,除保留秦国历史及卜筮、医学、法令等书籍外,其余一律焚烧。次年,秦始皇下诏求贤,但因有人非议朝廷政策法令,遂设计坑杀了460余名方士和儒生。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首开思想*****的先例,为历代帝王所效仿,极大地摧残了中华民族精神,但也有人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完璧归赵】咸阳市历史典故。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的宝玉,秦昭王听说后愿用十五座城换璧。赵王派蔺相如来到秦都咸阳献璧。蔺相如相见秦王后,得知其并无割城之意,就设法将和氏璧要回,并派人连夜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其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送还原主。  【郑国间秦】咸阳市历史典故。战国时期,秦国日渐强大,韩国与秦国接壤,兵力薄弱,最为惧怕。为消耗秦国力量,采用疲秦计,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去作间谍,以建议秦王开发水利为名,转移秦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暇东顾。郑国到咸阳后,踏遍了关中山川河流,观测了地理形势,建议秦始皇兴修水利,从泾河引水灌溉关中农田,始皇采纳了郑国意见,并委派其主持此项工程。施工期间,秦始皇得知郑国为韩国间谍的内幕,就盘问郑国。郑国承认自己是间谍,但“我做的事对韩国来说,仅能延长几年寿命,而对秦国来说,却是万世不朽的基业。”秦始皇认为郑国所言有理,则命其继续完成此项水利工程,从而灌溉了关中四万余顷良田,后该渠以郑国命名。郑国渠完成后第五年,韩国终为秦所灭。此故事反映了始皇纳奸,化敌为友,知人善任的博大情怀。  【荆轲刺秦】咸阳市历史典故。公元前227年,燕国危在旦夕,燕国太子丹派卫国人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荆轲以前往秦国讲和的名义,带着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人头和夹有匕首的督亢(在今河北涿县东)地图进献秦王。末了,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反被秦王所杀。后秦攻打燕国,燕王杀了太子丹向秦王谢罪,公元前222年燕被秦所灭。  【指鹿为马】咸阳市历史典故。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丞相赵高阴谋篡权,但又怕群臣不服,于是就设法试探,故意先献一只鹿给秦二世:“臣得了一匹马来献给皇帝。”秦二世说所献的是鹿不是马,但赵高仍坚持说是马。这时群臣中有的人沉默不语,有的人说是鹿,有的人说是马。后来赵高就把鹿说成是马的人当做心腹,而对坚持说是鹿的人逐个加以暗害。后来用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细柳劳军】咸阳市历史典故。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文帝派军队驻灞上、棘门、细柳三处护卫京城长安。有一天,文帝前去细柳营慰劳周亚夫的将士,士兵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因无周亚夫将军之令,文帝一行不得入军营,后周亚夫得知皇上驾到,才以军礼相迎,并无跪拜之礼。文帝对此大加称赞,认为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细柳营才是真正的军营。后以此比喻军纪严整的军队。  【举案齐眉】咸阳市历史典故。汉景帝时期,平陵县人梁鸿品德高尚,旷达不羁,而无心仕宦,但家境贫寒,在上林苑牧猪为生。后来梁鸿以孟光为妻,夫妻二人隐居山中,以开荒种地为生,最后又隐名迁到吴地。夫妻二人虽生活清贫,但相敬如宾,孟光每次做好饭后从不先食,非要等梁鸿回来方于具食,每次进食都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不敢仰视。后来以此比喻妻子对丈夫的尊重。  【投笔从戎】咸阳市历史典故。后汉安陵县人班超出身于书香门第,少有大志,不修细节,在官府抄录文件以资家用。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派窦固出击匈奴,班超放下笔杆参军,任假司马。后来,班超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恢复和发展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文化联系,为我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后以此成语比喻读书人弃文就武。  【马嵬兵变】咸阳市历史典故。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在叛军攻克潼关之际,闻讯与杨贵妃、杨国忠、太子李亨及少数近臣在龙武将军陈玄礼护送下西逃。车驾行至马嵬驿(今兴平市马嵬镇)时,护驾将士因平素怨恨杨氏兄妹祸国而发生兵变,杀死杨国忠,杨贵妃被迫被溢死路旁祠下。兵变平息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县),玄宗南逃成都。  【云阳改编】咸阳市历史典故。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央洛川会议后,朱德总司令从延安来到红军总部所在地泾阳县云阳镇主持红军改编工作。改编后,八路军下辖3个师:第115师在三原、泾阳编成,师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副师长聂荣臻、副政委肖华、参谋长周昆;第120师在三原、富平编成,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副政委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第129师在泾阳编成,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副师长徐向前、副政委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改编结束后,朱德率八路军官兵从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3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