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性意义解读
摘要: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围绕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之路,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对“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进行了充分解读,使其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又充满了神秘色彩。“月亮”既象征着塔希提岛的自由生活,也象征着对真挚爱情的追求,更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的向往:而“六便士”则象征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为追求物质而不惜牺牲爱情和理想。
关键词:毛亏肢姆《月亮与六便士》象征矛盾
象征手法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学领域,象征主义强调的是“用象征的方法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和抽象的哲理,尤其是在作者内心深处隐蔽的思绪”。在作品中,使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深意,更加神秘,也更通俗易懂。
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先“是个十足的小市民”,“在证券交易所干事,是一穗空银个典型的经纪人”,“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恪尽职守的文夫和父”,然而,就在他不惑之年之时,他的心智好像是“被魔鬼附了体”,迷上了绘画。为了绘画,他突然抛弃相守17年的妻子以及子女,离家出走,到巴黎追求梦想。在巴黎期间,为了寻找灵感,思特里克兰德无论是在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方面,都经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折磨和痛苦;同样是为了追求理想,在为人处世上,既折磨着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种种行为表现都超脱于伦理之外,让人视而又无法理解。后来,主人公离开喧嚣的西方文明世界,离开了动乱的战争,离开了物欲横流的社会,只身来到了“世外桃源”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终于放下了“六便士”,找到了心中的“月亮”,找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驱动力,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震惊世人的作品。但是在他患病临终时,又与这些旷世奇作共同付之一炬,其行为令人震惊之时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说通过对这个怪才及其周围的人与物的叙述,通过对西方文明世界与塔希提岛自由生活的描写,在理想与现实、真爱与虚伪、精神与物质方面,对标题“月亮”和“六便士”进行了深刻的象征性意义解读。
一、“月亮”与“六便士”ー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解读。
象征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性意义,同时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通过联猜宴想和想象来实现。小说题目中的“月亮”和“六便士”两个意象是本体,理想和现实分别是本体的象征体,这也是这部著作中象征手法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方。
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来说,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个画家,然而在传统思想观念的熏陶下,父亲认为学艺术赚不了钱,于是他就做起了生意,成为了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在不惑之年,他为了摘天上的“月亮”,追求内内心深处艺术梦想,放弃了眼前的“六便士”,毅然抛弃家庭,放弃稳定的工作,在巴黎一座破烂航脏污浊的小楼里闷头绘画,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追求艺术,甚至因为他的出现,造成了好朋友戴尔克・施略特夫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然而,更让人气愤与无解的是,面对道义的责难和周遭的遣责,思特里克兰德表现的却是完全不屑一顾,没有丝毫毫的愧疚和不安。到了塔希提岛后,思特里克兰德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成名于此,成家于此,同时也把理想埋葬于此。他苦苦追求的艺术,最终与他一起付之一炬。这不免让人困惑,既然备受煎熬追求艺术,为何又要将艺术拒之于门外?
理想与现实水远是一对难以区分的矛盾体,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切合实际,接近现实,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也是为了理想的实现在努力。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和世人面前,从某种程度上说,主人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种种问题,而且也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作者也把“月亮”和“六便士”的象征手法表现得合情合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并不完全是一对矛盾体,因为追求“月亮”,就要以“六便士”"为物质基础,在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在疯狂追求”月亮”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六便士”的支撑,离不开谋生的必需品。
二、“月亮”与“六便士”ー一爱情真伪的戏剧性解读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狄安娜是皎洁纯净的化身,因此在西方世界,“月亮”往往被赋予感性意义,是纯洁无瑕、美丽健康的寓意,也常常象征着真挚纯粹的爱情。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爱情的真伪也是“月亮”和“六便士”"的象征体。
斯特里克兰德与其太太的爱情有名无实,虽然是合法妻子,但是缺乏真爱。也许对外人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与主人公相敬相爱,育有一儿一女,有着稳定的工作,有着令人艳羡的幸福家庭。然而如果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的婚姻姻毫毫无真情可言。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虚伪、好面子、物质化,并且孤芳自赏,当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给她留下的钱也不多,当提到死去的丈夫时,她的内心甚至没有一丝的难过,而是沉浸在丈夫的名画给自己带来的荣誉上,炫耀与骄傲一览无遗。
作为戴尔克・施略特夫的太太,在作者的描述中勃朗什·施迤特略夫心地单纯、不爱说话,起初坚决反对生病的思特里克兰德到她家养病,后来又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这个古怪的男人,这个变化之快令人惊讶,然而,无私的付出,换回来的却是思特里克兰德对她的冷漠和不层,豪无仟何感情和感激,哪怕最终勃朗什以死亡结东了自己的人生,都难以撼动他坚如磐石的铁石心历。这也把思特里克兰德“冷酷无情、卑部自私”的恶劣形象刻画到了极点。他们之间的感情介于“月亮”与六便士”两者之间。
在塔希提岛,跟爱塔结婚是思特里克兰德一生中最幸福的件事。在塔希提岛,他不仅找到了追求理想的象牙塔,而且也遇到了爱塔,一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也获得了他的真心。爱塔这个几乎没有受到世俗社会侵蚀的土著女人,给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宁静、家庭、生活。当思特里克兰德患麻风病要去山里生活的时候,爱塔坚袂随他一同前往,对此冷酷无情的思特里克兰德竟然眼晴里含着泪水。这种爱情,超出物质的东缚,达到月亮般的纯洁。
三、“月亮”与“六便士”一塔希提岛与欧洲社会的象征性解读
在小说中,“月亮”除了象征着理想与真爱,还象征着一片神圣的净士ー一塔希提岛,而“六便士”则象征着20世纪初物欲横流、矛盾尖锐的西方社会。骆谋贝指出《月亮与六便士》出版时正是一个西方传统价值观不断解体,孤独感和异化感搅乱现代人内心平静的年代。
“如果不是战争的动乱使我有机会踏上塔希提岛的话,我是不会把我的一些回忆写在纸上的。”20世纪初的欧洲,西方的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正如一位欧洲的历史学家所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战的爆发,让人们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同时,“战争来了,战争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态度。”因为战争,作者跟随主人公的视角踏上了塔希提岛。
塔希提岛这个郁郁葱葱的荒岛是一个远离尘与文明决裂的原始野蛮丛林。坏顾思特里克兰德生活的周围:椰子树、芒果树、巴豆花、小河、鱼群、螃蟹、山上的野橘子树……与欧洲社会相比,伊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一块远离文明社会的绿绿荫。在这里,思特里克兰德躁动的灵魂安静了下来,追求梦想的心灵兴奋起来,他夜以继日、白大黑夜地地画画儿、看书,偶尔在傍晚时分同心爱的爱塔”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悠然地作作画画、惬意地生活,正是主人公灵魂深处所向往的东西。也因此,在岛上,他创作出一幅幅震惊世界的旷世之作,这些作品”让人感到作画者已渗入到大自然的冥冥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原始的、野性的、令人战栗的东西,以致使人觉得这伟大的画章是不属于人间尘世的”。
他在岛上一点儿也没有引起别人的厌嫌。在英国或法国,思特里克兰德或许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而在这里却有各种形式的孔,什么样子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
象征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作品《(月亮与六便士》正是通过“月亮”和“六便士”这两种形象和符号的重新组合催生出了信念、爱情和地域这三种象征体,在这种艺术手法的渲染下,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鲜活,意义更加丰丰富,内容更加可读。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表面上描写了主人公的命运360问答和遭遇,实际上表现了自己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紧紧缠绕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头脑的问题是艺术分测溶兵只肥物沉充边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处理艺术和经验的关系,传统表达手段是否可靠以及对驾驭现宗请项响坏轴卷染脚队代思维的崭新形式的探索甚亲等问题;
在经历了不断的波折后,克兰德终于醒悟艺术是具有极大的高区映教语月今概气面自主性独立性的东西,变换不同的叙述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局。现实生活是真实丑陋残酷无情的,因此表面上优美高雅的艺术只是对现实的求衡几夜轴两苗粉饰,艺术的本质是虚假的。
在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还表现出了对传统艺术手段的极度不信任感,这种感觉使他在用取绘画表现上困难重重,一度陷入沉默仿惶无所作为的困境,不得不寻找适合自己表达的新途径;
毛姆在小说中加入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观念性,这种观念性使小说具有了丰富复杂的多重含义,通过表层和深层、叙述和观念的对抗,使小说具有广阔的张力和内涵,表现出浓厚的现代小说的特铁七征。
《月亮和六便士矛永》它的人物既不注阳重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也不是某种类型人物的代表,而往往是一种情欲一种精神的象征,人物形象模糊不情,像水墨画上远山背景一样被淡淡地做了虚化处理,往往给人以脂肪的捉摸不定感,读者需要根据作者布置的悬念,暗示、细节、启发以及某种可感的总体氛围去猜测推断;
然后才能逐渐发现隐含在人物背后的象征意义。耐这在思特夫克兰德身上突出体现出来,他块田吃自镇在行为上总是具有不循常规的神秘性,不胜预防的突兀性,有着接连不断的不同寻常之举。在言语上沉默寡言,属于拙于交际的哑牛形象,他说起话来总前愿液肉入只乱女眼终片是半吞半吐欲言又止;
或是短小零碎,简炼如电报;或者干脆躲开同读者直接的正面接触,而通过别的见证人进行旁敲侧击的侧面暗示,这往往给人以雾里观花隐约含混的印象,思特夫克兰德的这种表现一方面显示了他对既定语言的不信任感;
销为称本值逐在他看来,由于丑陋不堪的现实理伟与生活的侵蚀,语言和它结而很市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己汉被打破,语言己成为渗透着资产阶级功利观念的意识量衣之网,成了“干瘪的物质”,己不能表现自己内心对事物真实意义的探索,因此自己说话不能不为寻找准确达意的词语而思寻搜索,迟疑不决。另一方面,他的行为也显示了他对暴露真实自我的恐惧和忧虑。
每次涉及自我的主题,他或者闪烁其辞,叉开话题,借以掩饰真实的内心;或者装聋作哑,闭口不谈,陷入长时间的沉思默想之中。即使被迫勉强应答,也是一问一答,极其简短,无丝毫交谈的热情和表露的欲望,在小说结尾,他干脆逃离了欧洲文明社会,躲避到人迹罕至的蛮荒海岛,想以此掩藏真实的自我。
思特夫克兰德的这两种情况,不论是对言语的极度不信任感抑或是对坦露真实自我的恐惧都显示出了很强的现代意味,这使得毛姆的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某些特征。
《月亮和六便士》表现在对人类非理性意识特别是原始野性力量在文明社会作用的探索上。整个19世纪都认为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对形式、秩序、条理性和模式的尊崇顺服,寻找秩序条理、某种时间模式以超越纷杂的偶然事件成为当时作家追求的一种时尚。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开始也在刻板规矩的理性节奏中生活了多年,然而他不久发现在这种平静的生活秩序中他渐渐耗尽了自己的才华,精神上也丧失了活力,创造性日益萎缩。
于是他走向了生活的另一个极端,放任非理性意识的泛滥,用野蛮、原始、毫不留情的生命力量冲击着生活表层的理性秩序,他变成了一个阴郁傲慢、目空一切拥有无情的巨大力量的怪物,成了“从永恒黑暗的门槛那边发出的声音”,他的整个生活都处在罪孽与邪恶之中。
在文中最后经过不断探索,他终于醒悟了极端的理性与非理性都不是健康生活,健康的生活是两者间一种有节奏的振荡和惯性摆动,是这种不断变动的生活中瞬息的平衡点,人应当抱有真诚的勇气,对生活的忠恳态度,以此来抵御黑暗无情、庞大阴郁的原始自然力量。
故事梗概
小说大部分以自述者的眼光写成,自述者最初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介绍而相识。部分章节全部是由自述者回忆的他人的故事或自述(选择性的编辑或修饰了一些对话,特别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因为文中说道思特里克兰德比起口头语言更倾向用身体语言表达)。
思特里克兰德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伦敦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股票经纪人。小说起始,他离开妻子和孩子到了巴黎,以艺术家(主要是画家)的身份过着贫穷却目中无人的充足的生活,夜宿于破败的酒店,疾病饥饿缠身。
在始终萦绕的强迫性的艺术表达的驱动下,思特里克兰德不关心物质上的安逸,漠视身边环境的艰难,但在巴黎时一直接受一名商业上成功的但已过气的荷兰画家、自述者的朋友戴尔克·施特略夫的帮助。后者随即认识到思特里克兰德的天赋。
在施特略夫帮助思特里克兰德度过一场危及生命的重病后,施特略夫的妻子布兰奇因爱上了思特里克兰德而与她的丈夫分开。思特里克兰德随后抛弃了布兰奇(所有他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模特而不是一段感情,小说的对话中思特里克兰德提及了此事但布兰奇愿意承担风险)。
随后布兰奇自杀身亡,成为又一个思特里克兰德对艺术和美的全身心追求下的牺牲品。
在巴黎的故事后,故事又从塔西提岛继续。思特里克兰德已经死了,自述者试图从他人的回忆中拼凑出他在岛上的生活。他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和一名当地女子发生关系并生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死掉)并且创作上非常高产。
我们得知思特里克兰德因麻疯病去世前在塔西提岛度过了几年,在这之前还在法国港口马赛定居了一段时间。思特里克兰德留下了无数画作,但他的妻子根据他的遗愿,在他死后烧掉他因麻疯病失明前于其小屋墙上创作的杰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亮和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