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是高更 Paul Gauguin在1897年创作,人物画藝術作品,後期印象主义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139.1 x 374.6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麻州波士顿美术馆保管。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 Where Do We Come From?What Are We?Where Are We Going?》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
藝術家名稱:高更 Paul Gauguin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是高更 Paul Gauguin在1897年创作,人物画藝術作品,後期印象主义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139.1 x 374.6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麻州波士顿美术馆保管。
高更为印象派後期法国画家,由於个性刚强,勇於实践,故远离故国,一人只身前往大溪地。为的是在其创作,捕捉原始纯朴的生命本质,其藝術作品影响了後来的野兽派。高更在其创作生涯中,原属於印象派。但是在後来他却为印象派过於重视大自然等客观景物的描绘,而不注重所呈现的对象之情感。所以独自发展他与对象之间的感受,及将有关人生的思考描绘於画面中。
关於生存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始终回荡在高更的脑海中,困扰着他的一生。这一根本问题是:「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而问题的答案只能从他所作的画的形体和色彩中去找到答案,这样他那充满着否定、痛苦和破灭的梦想的一生就没有虚度。 高更第二次到大溪地所作的这幅画,是画家对这一问题开展的成果和见证,体现了他超越绘画界限的愿望。以彩色和形体来揭示人类灵魂、疑困、希望和失望的悲剧。
因而「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何处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高更的艺术遗嘱。 也许用他自己的话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其意义和激清,在这幅巨画里:「我们往何处去?」一只荒唐的怪鸟作出结论,何处即是靠近一个老妇的死亡的地方。
「我们是什麽?」日常生活中,人本能的自问,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麽? 「我们从何处来?」是源泉?是童年?是生活开始? 这只鸟是在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大范畴里,把低级动物与有智慧的动物相对比,来结束这首诗篇的。 在一棵树背後,两个穿着暗色服装的阴森森的人,在智慧之树旁安放了知识所造成的痛苦的笔记。这种痛苦是与被人类看作天堂和未开垦的大自然中生活的普通人相比而言的,他们不走向生活的幸福。」﹝给莫里斯的信,1901年﹞。
1899 年三月,他曾写信给评论家安徒烈.丰泰纳:「……再谈一谈这幅画,里面的偶像不是作为一种文字的说明,而是一个冷冰冰的人。也许不像野兽形态那麽冷冰冰,也不很凶暴,她在我的梦中,在我茅屋门前与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她在我们原始的心灵中占主导地位,就我们的起源和未来的秘密包含着笼统的和不理解的因素而言,她对我们的痛苦是一种假想的安慰。这一切悲痛地在我恼海中回荡,由於同时修饰和梦想而又没有就手可抓住的寓意,我的布景也许缺乏文学修养。」 这样的意念不光是象徵意义在起作用,高更也藉着它,而将之表现在全部的艺术活动中。
作者高更介绍
高更与塞尚、梵高合称“後印象主义三杰”,现代艺术史上生平最多采多姿、引人入胜的一位印象派後期画家。高更的艺术创作生涯充满了冒险与传奇,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他舍弃文明、优裕的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塔希堤岛寻求新天堂。在野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受当时象徵派诗人的影响,使他藝術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较为难理解。但其画作中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其描绘的原住民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高更的创作生涯很着名的是,与梵高的一段友谊。他曾有一段时间与梵高生活在一起,两人为创作一起努力,但後来却因种种原由而拆夥。这里画的是阿尔附近的阿里斯康的风景,梵高曾邀高更一起到这里作画,而使这个地方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