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象征主義的代表作家都有哪些?
19世紀末20世紀初,象征主義從法國擴及英、美、德、意、俄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成國際性文學思潮,并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高潮,被稱爲後期象征主義。其中以法國的瓦雷裏、奧地利的裏爾克、愛爾蘭的葉芝及美國詩人艾略特爲主要代表。他們繼承了發展了前期象征主義的傳統,使象征主義更趨完善,内雀悶涵更爲深廣,更乎歲饑富有現代主義思潮。
後期象征主義的代表人物:保爾·瓦雷裏是後期象征主義代表詩人,現代法國最有影響的詩人和文藝批評家。歲返他繼承了馬拉美的純詩傳統,卻在詩歌中融入了關于生與死、變化與永恒、行動與冥思等哲學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輕的司命女神》(1917),被譽爲法國最優秀的詩歌之一,并标志了後象征主義的振興。1922年,出版詩集《幻美集》,其中收錄了諸多優秀的詩作,包括《腳步》、《石榴》、《風靈》等。瓦雷裏一生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濱墓園》。
奧地利的萊納爾是象征主義在德語文學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擔任過雕塑家羅丹的助手,受到羅丹雕塑風格的啓發,其詩作風格刻畫精細,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裏爾克的作品主要收錄在《圖像集》(1906)、《新詩集》(1908)等幾部作品集中。
裏爾克也是後象征時期的代表,他遷居瑞士,并迎來了他一生中創作的高峰。在這段時間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組詩《緻奧爾弗斯十四行詩》和《杜伊諾哀歌》,也正是這兩部作品奠定了裏爾克在現代詩壇上大師的地位。其風格晦澀難懂,有些評論家甚至認爲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義的觀點。象征主義詩歌系統化和抽象化的特點在裏爾克的作品中達到極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