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法國的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國大革命之後,在19世紀初浪漫哪銷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法國歌劇藝術進一步繁榮起來,崛起了許多新的代表人物,如柏遼茲、斯蓬蒂尼、梅耶貝爾、古諾和比才等人。提起這一時期的法國歌劇,一定會想到斯蓬蒂尼(1774~1851),有人稱他是法國大歌劇的鼻祖,其實他是意大利作曲家,曾任那不勒斯宮廷音樂總監。他在巴黎期間崇尚規模宏大、取材于曆史故事或具有政治意義的歌劇,寫出了他最成功的歌劇《貞女》,并于1807年首演于巴黎歌劇院。因此,他在法國歌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對梅耶貝爾與瓦格納的歌劇創作産生了重大的影響。柏遼茲于1845~1846年創作的歌劇《浮士德的劫罰》,嚴格地說,它是一部供獨唱、合唱、樂隊用的戲劇傳奇,作曲家自稱爲“音李讓樂會歌劇”,也是可以上演的。根據歌德所著《浮士德》的法文譯本編劇。1846年上演了其中的大部分,1877年作曲家逝世後方才在巴黎演出了全劇。1893年由貢斯堡改編爲舞台演出本。劇中的《拉科齊進行曲》《仙女之舞》《鬼火小步舞曲》都是盡人皆知的名曲。與柏遼茲同時期的另外一位對法國歌劇事業有着重大貢獻的作曲家是梅耶貝爾(1791~1864)。他雖然出生于德國,但他卻是法國大歌劇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猶太民族。原名雅各李擾遊布·利布曼·貝爾,後由一個富有的親戚選爲繼承人并在名字上加上了“梅耶”,即義父的名字。1815~1824年,他在意大利曾創作了羅西尼風格的歌劇,1825年他在柏林發表了德語歌劇。從1826年起,他活躍于法國巴黎,潛心寫作法國歌劇,後成爲法國大歌劇鼎盛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先後創作了五幕歌劇《惡魔羅勃》(1831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劇《胡格諾教徒》(1836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劇《預言者》(1849年首演于巴黎)、三幕歌劇《北極星》(1854年首演于巴黎)、五幕六場歌劇《非洲女》(1865年首演于巴黎)等。在這些歌劇中,梅耶貝爾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巧妙地調動了歌劇表演藝術的全方位因素,如舞台布景、大規模的戲劇性場面、對樂器的使用、對不同人物給予其特色的和聲以及主要人物的唱段突出個性和韻味等方面,梅耶貝爾都以排場豪華、色彩豐富而又嚴謹的創作風格給以全面的綜合,他又将意大利流暢的旋律、德國人的充實的和聲以及法國人的朗誦調與活躍多變的節奏相結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曾對瓦格納的樂劇創作産生很大的影響。

什麽是

浪漫主義樂派來自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産生在十九世紀初。
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爲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浪漫主義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所不同的是,它承襲古典樂派作曲家的傳統,在此基礎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強調音樂要與詩歌、戲劇、繪畫等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相結合,提倡一種綜合藝術;提倡标題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360問答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爲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視戲劇,研究民族、民間的音樂文學,從中吸取營養,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内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樂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樂均衡完整的形式結構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單樂章題材比盟即乎報飯注的器樂曲繁多,主要是器樂小品,如即興曲、夜曲、降趕固雙置格湖練習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無詞曲以及各種舞曲——瑪祖卡、圓舞曲、波爾卡等。在衆多的器樂小品中,鋼琴小品居多。聲樂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藝美己營石倍臨優術歌曲,并将諸多的聲樂小品串聯起來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義音樂派創新的藝術題材。和聲是表現浪漫主義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諧和音的擴大和自由使用,益夜建容占算寫辦預選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的和轉調在樂曲裏的經常出現,擴大了和聲範響就成位心樣副府望助圍及表現功,增強了和聲的色彩。作曲家創立了多樂章的标題交想曲和單樂章的标題交響詩,這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的形式。
[編輯本段]二、音樂中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首先出現于十八世紀的文學中。在作品裏,将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現出來。就是說,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在理論上相對立。古典主義的音樂是線條式的而且是鮮明的,浪漫主義的音樂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然而,這隻是原則上的區别,實金此月織局毫算道息治際上在古典主義音樂中,已含有浪漫主義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随假品色取革船流按營活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編輯本段]三、浪漫主義音樂的形

浪漫主義時期歌劇經典詩詞

初期浪漫主義音硫看印樂與其它姊妹藝術一樣,發自歐計流好戰年形洲“啓蒙時代”的思想與象混同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約晚數十年。風球能運羅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爲初期的浪漫主義的先驅,其後的作曲家們都可劃分爲浪漫派。從時代上來說,十九世紀中葉是其單興全盛時期。
[編輯本段]四、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
浪漫注意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細問知宗不常斷兩于士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如果貝多芬的音樂隻是黑白電影或版畫的話,那麽浪漫主義音樂派作品則像水彩畫和五顔六色的油畫。這一時期産生了兩種不同的浪漫主義音樂流派。一種是以勃拉姆斯爲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義,另一種是積極浪漫主義。浪漫主義音樂時期也是歐洲音樂發展史上成果最爲豐富的時期,它極大豐富和發展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優良傳統,并有大膽的創新,這一時期的許多音樂珍品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編輯本段]五、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在古典派作曲家貝多芬、羅西尼和韋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經明顯流露出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正是他們開創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後出生的作曲家們,形成了初期浪漫主義的中心。舒伯特和柏遼茲可謂初期浪漫派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們從格魯克、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傳統出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第等人的進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時代達到了巅峰,這些作曲家、鋼琴家構成了中期浪漫主義的中心。至于馬勒、理查德·施特勞斯和拉赫瑪尼諾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則歸于晚期浪漫主義音樂。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創作中心是藝術歌曲,藝術歌劇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這是浪漫主義音樂派作曲家抒發詩情畫意的理想領域。舒柏特選用的詩歌範圍很廣,有歌德、席勒等大詩人的詩,也有它的朋友朔貝爾的作品。他歌劇中的鋼琴伴奏,不僅起了陪襯旋律的作用,也是創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稱爲“藝術歌曲”,但許多歌劇中淳樸的音樂語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魚》、《菩提樹》等歌曲,後來都成爲廣泛流傳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節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創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義音樂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對音樂突出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豐富了鋼琴技巧的表現力。
他的鋼琴音樂不僅有詩情畫意的小品,也有宏偉、輝煌的藝術效果和具有交響性的樂曲,他使鋼琴音樂獲得了管弦樂隊般的效果,氣勢宏偉,熱情磅礴。二是他首創了單樂章标題交響詩體裁。一生中他寫了十三首交響詩,以《前奏曲》和《塔索》最爲著名,這些交響詩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寫性和戲劇性的特點。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鮮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體現得尤爲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間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經典之作。
理查施特勞斯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派作曲家。作爲一位作曲家,施特勞斯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交響詩方面,他完善了交響詩的結構形式,精心創作主導動機以及專門描寫人物、地點、情景的音樂片斷。他的管弦樂配器方面同樣顯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線條思緒極盡各種樂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個極平常的動機或主題也能發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勞斯的歌劇創作主要受瓦格那的“樂劇”的影響,作曲技巧雖然高超,但内容比較蒼白,與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較要單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時象一篇充滿絢麗辭藻的散文,但卻在複述一個空洞無聊的内容。施特勞斯是由古典創作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綜合者,莫紮特的明澈,貝多芬的動蕩,勃拉姆斯的結構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題音樂,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他對管弦樂隊的熟練把握使他的作品發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紀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義和頹廢主義的傾向。他的創作和瓦格那一道預示了二十世紀音樂的來臨。
[編輯本段]六、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義音樂家燦若群星,他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及向浪漫主義樂派過渡時期的代表,有“樂聖”之稱。其作品題材十分豐富,有鋼琴奏鳴曲、交響樂和室内樂等,如《悲怆》《月光》《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奧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歲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生涯。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被稱爲“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還創作了交響樂、室内樂和鋼琴音樂等作品。奧地利的小約翰·施特勞斯不到7歲就寫出了第一首圓舞曲,他創作的《藍色多瑙河》《春之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圓舞曲聞名于世,有“圓舞曲之王”之稱。法國的柏遼茲是浪漫主義标題交響曲的創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響曲》。這是一部有文學标題的、浪漫主義的和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題是“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片斷”,五個樂章的情節線索通過比較詳細的文字标題提供給聽衆。《幻想交響曲》受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很大影響,表現出更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征。
浪漫主義音樂在歌劇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意大利羅西尼的作品旋律優美、技藝精巧。他還是美聲唱法的開創者。威爾第的音樂作品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對當時意大利民族意識的覺醒起了巨大作用,人們尊稱他爲“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揚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樂除直接采用各國民歌外,還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圖蘭朵》中就采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還有《蝴蝶夫人》等。法國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門》是世界最優秀的歌劇作品之一,淋漓盡緻地體現了法國音樂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德意志瓦格納的作品極有獨創性。他用近20年的時間完成的巨作《尼布龍根的指環》具有鮮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46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