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绘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360问答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严完群格率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官约义席兰写干危什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余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常北底春调益滑房弱合华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茶步玉策比甚万度架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官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布套单走款考石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七地单门果晚洲兰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裂队反危口顾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守群伟“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则团重提排无染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基这于若住具刘药团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济社赶速垂分钱商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法专断围地个堕落、污秽并充亮值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于鲜乐解料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有了《泛舟塞纳河》的河水淌动、河光波动、小舟划动和泛舟人的灵动。“阳光下的绘画”,为印象派绘画的崛起和发展在绘画方式上奠定了基础。
五是变革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各种画派,留下印象派叩开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的文化轨迹。印象主义艺术思潮随印象派绘画而生,印象派绘画又在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涌动中而兴。印象派之兴,在于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画派的借鉴,包括借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印象派绘画的反叛表现在众多方面。印象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特征和文化风采,在独树一帜驰骋19世纪下半叶艺术舞台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艺术选择和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以至于困惑、分化不断。在这种进程中,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相继而生。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衰落后,立体主义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从中吸取了动力。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
印象派画家的文化肖像
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印象派旗帜之下;有的虽然没有印象派的“团队意识”,但他们的笔下却吐露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的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初期的艺术活动,但其总体艺术倾向更接近后印象派,或者成了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这次“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共选作品51幅,有4幅以上作品的为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塞尚。马奈是印象主义的奠基者,他在绘画创作题材上开创了从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中取材的先河,强调绘画的色块运筹要高于描绘作用。莫奈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引领者和坚定不移的实践者,“光和色”的讴歌者。毕沙罗是点彩法的引领人。西斯莱在印象派中画风较为稳健。雷诺阿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先驱,早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主义的真实写照,充满了闪烁的色彩和光线。德加被誉为表现动态人物的绘画大师。塞尚是后印象派杰出画家之一,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20世纪许多美术家及美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的审美观念发展很有影响。
印象派画家各有风采、各显个性,同时又共显亮丽,共具特征。
一是艺术思想的批判性。印象派绘画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叛逆”的,被正统沙龙排斥,又因排斥而增强了“叛逆”性,更坚韧地走上了探索之路。1874年一群青年画家假借巴黎著名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行首次画展,即是受正统沙龙排斥的产物,至1886年,印象派共举办8次画展。其间,印象派绘画曲折发展,印象派画家离合聚散。然而,整体而言,印象派艺术思想的批判性锐意不减。
二是艺术体系的独创性。印象派代表人物虽然仍保持了绘画的古典形式和一般审美理念,却撼动了传统绘画方式,松动了传承性极强的艺术之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三是艺术精神的探索性。印象派画家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起步于探索,发展于探索,在探索中走到一起,在探索中又新展艺术轨迹,在探索中冲撞而分手,在探索中从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走来,又向20世纪现代艺术走去。
四是艺术珍品的渐显性。印象派绘画被世人接受有个过程。当印象派画家作品被正统沙龙拒之门外时,其作品随之遭受冷落,甚至已买走的作品被要求退回。1933年7月,当雷诺阿的《小艺术家》在巴黎以17万法郎售出时,常书鸿先生曾感慨地在巴黎写了《雷诺阿的胜利》:“雷诺阿和莫奈可说是印象派前锋队伍中两个最独特的具备着卓绝的情操、艰苦奋勇穷毕生精力向时代挑战着的纯艺术家……人说雷诺阿是胜利了!然而请不要忘记他在仇视和讥刺中的奋斗,他不断地追求,而且这个胜利的报酬是在1933年距他死后14年的今朝。”在这里,艺术珍品的渐显过程经历了14个春秋!
五是艺术技法的借鉴性。印象派画家借鉴了巴比松派画家和英国画家的技法与审美理念。西斯莱曾对评论家阿道尔夫·达维尼埃说:“我喜欢的画家是谁?如果只说同代人,那就是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卢梭和库尔贝,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热爱大自然并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巴比松派风景画家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显而易见。毕沙罗则承认:“我们的道路是从英国大画家透纳开始的……”印象派画家还从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凡·高指出:“我敢预言,别的画家们会喜欢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的色彩,喜欢日本绘画中那种晶莹澄澈的色彩。”“日本艺术……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1870年,莫奈对日本浮世绘发生了兴趣,并且于1871年开始收集浮世绘版画。
梵高的画为什么死后才发现是名作?
凡高的一生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
天才和苦行僧…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以下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
荷兰南部 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 Theodorus van Gogh,是当地
牧师.母核中帆亲叫 Anna Cornelia.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培配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
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
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
尔公司(Goupil&Cie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那是一个画廊,专门出
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又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
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
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
爱读书),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
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1874年,凡高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
失去了热情,终在1876年被解雇.
凡高在这时选择了宗教,1874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福音传教士学校学习,但因为痛
恨学校古板的教育,他没有取得毕业证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
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
与矿中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
过于"热情",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后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关
于"上帝"的故事……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登.他开始了艺术的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
开始对他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登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但被拒绝了!凯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
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
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遗憾的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改雹高来到海牙,在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又译成毛威)家学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因为凡高
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妓女西恩交往)
最终与莫夫绝交,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只能靠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
这种靠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
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
手了.
1883年已30岁的凡高来到他们在纽南的新家.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
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
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
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
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接触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
,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
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
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
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
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的创作也
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
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Joseph Roulin),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
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见专题: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
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
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
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
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
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
治疗(凡高得的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
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
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
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
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资料:凡高生前及死后作品买卖情况),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
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
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
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
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
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
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六个月后,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最终死去.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
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
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凡高的事迹打动
了全世界的人.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
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
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近现代艺术
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