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雕塑家及其作品代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雕塑在法国的发展?
18世纪下半期。法国雕塑界是非常活跃的。甜美优雅的洛可可艺术同新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并存。
法尔科内(EtierfileMauriceFalconet,1716—1791)是曾被狄德罗大加褒奖的雕塑家,他出生于木匠家庭,早年喜欢木雕。他的作品具有早期古典主义风格,构思完整而具有戏剧性,他将洛可可艺术中丰富细腻的感性特征和生动造型的魅力同古典主义的典雅简洁结合起来。
1744年他以处女作石膏群雕《克罗顿的弥隆》崭露头角。50至60年代他创作了具有洛可可艺术趣味,造型优美的神话雕像。其中重要的作品有《缪斯》(1752,大理石)、《浴女》(1757,大理石),《水泉女神》(1757,石膏)等等。1757年,法尔科内又在沙龙展出了他最初的两件洛可可风格的作品《可怕的丘比特》和《狄安娜》。两件作品中人物身姿优美,动作妩媚,人物的肌肤细润,手足精巧,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喜爱。这两件雕塑也奠定了他在法国雕塑界的地位。此后的十年他受到蓬巴杜夫人的青睐,成为塞维尔国立陶器工场雕刻监督扮穗官,并亲自设计了《阿摩尔》《躺在爱神手臂上的赛克》《三美神之钟》等小巧玲珑的色佛尔瓷雕作品。
法尔科内《浴女》
大理石雕刻《浴女》(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尔科内所作的女性人体雕塑中较为出色的一件,表现了一裸体浴女刚刚把一只脚探入水中,即将入浴的情景。这位浴女的身体姿恋和面容像米隆的维纳斯一样端庄优美,富于含蓄的青春美。这件既富于洛可可趣味的感性细腻的表现和造型的生动魅力,又具有古典艺术的朴素和简洁,显示了法尔科内近乎完美的技巧。
大理石雕刻《阿摩尔》(现藏圣彼得堡爱尔米塔曰博物馆),高58厘米,是法尔科内洛可可风格的又一件菁名作品。阿摩尔是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他是长着金翅膀的小天使。这件雕刻中的阿摩尔将手指放在唇边,微微低着头,但眼睛却向上看着,他的目光清澈含情,神情可爱动人。阿摩尔胖乎乎的身体肌肤娇嫩细腻而充满活力。这件作品给人以快乐和美的享受。
法尔科内《彼得大帝纪念碑》
1766年。法尔科内应俄罗斯女王叶卡捷琳娜之邀,花费了9年时间创作了大型铸铜雕像《彼得大帝纪念碑》(1769—1778)。高5.3米。法尔科内从1769年开始着手创作,并完成小稿,1770年放大,1775年铸成,1778年修饰完毕。彼得大帝被塑造成头戴花冠,骑着骏马驰骋于高山峻岭之巅的骑士。这位俄罗斯国家的缔造者。面容庄严沉静而又豪放威严,他挥出右手仿佛在吩咐大自然来为俄罗斯效劳。彼得大帝的战马将重心放在两条后腿上。马的脚下踩着象征国家敌人的铜蛇,同时用以纪念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战胜了瑞典。纪念碑的底座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加工而成,呈象征悬崖的水浪形,李缺亮雄伟壮观。这座纪念碑于1782年在圣彼得堡的参政广场揭幕,它屹立在涅瓦河畔,是18世哪宽纪最优秀的纪念碑雕刻作品之一。1780年当法尔科内回到法国时,已是风烛残年。不得不放弃创作转而著书立说,结束了自己的雕塑生涯。
奥克斯坦•帕茹(AugustmPajou,1730—1809)的雕塑既保持了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又开创了新古典主义的样式。他也曾留学意大利四五年,回国后受到路易十五的爱妾特•巴丽夫人的重用。他长于小型人物雕刻,塑造的人物形象典雅朴素,技巧纯熟。他创作了《王妃马利•安东奈蒂》《雕塑家鲁莫奥努》《包西埃》等优秀肖像雕塑。此外他还曾为凡尔赛宫作过装饰。他晚年创作的《被抛弃的普西克》兼具洛可可式的优雅和新古典主义装饰的特色。
乌东(JeanAntoinHoudon,1741—1828)是18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雕塑巨匠。他15岁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得到彼加尔的指导,20岁时获得罗马奖,到意大利留学5年,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埃科尔西》《圣布尔诺》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微,在意大利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回国后,他一直担任巴黎美术学院教授。他创作的《莫尔夫奥斯》在沙龙展出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
大卫[Jacques-Louis 来自David, 1684 ~ 1721]是布雪的远亲,他于1775 年到罗马学画,一直待到1781年才返回法国。为了维护新古典主义,他毅然放弃了布雪的洛可可风格, 改采卡拉瓦乔式的强烈明暗对照法,于是以他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随之兴起。1789 年法国发生了大革命,在革命拉百概不那论客已前夕,大卫创作了《荷及知评百现含孔瑞斯兄弟之誓》[The Oath of the Horatii] ,尽管形式是古典的,题材是历史的,360问答但是这幅画却有新的时代含意,鼓舞人们为自由而奋斗。
在革命的年代,大卫更加意气风发,他用不著像从前一般需要从历史中找寻英雄形象做为绘画的题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了《马拉之死》[Death of Mara古负赵犯t]这幅画。
大卫的艺术,融合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从年轻时严肃的新古典主义克练杆检问象较皇,至拿破仑时代所采用的威尼斯派的色彩及光线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包然而,从他当时及稍后以古典主题为题材的作品中,又看到他对素没呀国种列用院东建怕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之重视,这种现象跟他所采用的威尼斯派的风格又截然不同。他的肖像画构图不仅严谨,而且非常写实。后来,在他的古典主题中,却又流露出日趋甜润的画风。 卡诺瓦[Antonio Canova, 1757 ~ 1822],十八世纪末期,洛可可的风格颇为流行,但随著绘画的演变,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不久就成为雕刻的主要趋势,并以希腊、罗马雕刻作为发展的基础,其中最著名者的雕刻家为卡诺瓦。卡诺瓦来自威尼斯,是新古典主义盛期雕刻的代表。由於当时人们对於古典诗文物的怀古幽情,对於大理石材的雕刻特别喜好因此他在这时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雕出很多大理石作品。
《手持默都沙头颅的柏修斯》[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是卡诺瓦的名作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任何人看到械的氢灯电蛇发女妖默都沙一眼就会化成石头,然而想诗积台胡看氧延将柏修斯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手臂高举著他所砍下来的默都沙头颅。卡诺瓦在柏修斯身上加上一件拖曳及地的斗篷,赋予他轻快的朝气。由於这座雕像所呈现的庄严高贵以及蓬勃换发的抒情诗意,使它不容置疑的成为卡诺瓦那时代雕刻艺术的标竿。